四十九、生育的悖論

類別:未分類 作者:錢鈞華 本章:四十九、生育的悖論

    鍋底塘70後至90後這一年齡段的育齡婦女共有88人,其中2人情況不明,實際統計了86人。在這86名育齡婦女中,生育5個孩子的有2人,生育4個孩子的有11人,生育3個孩子的有20人,生育2個孩子的有47人,生育1個孩子的有6人,總共生育了214個孩子。



    近些年我國人口陷入負增長,出現了斷崖式下降。我們沒法知道斷崖式下降的後果是什,會不會比青黃不接更可怕呢?



    現代都市年輕夫婦造人工程出現明顯頹勢,給老齡化社會雪上加霜。步入大城市放眼一望:老人多孩子少,年輕人夾在中間層。如果中間層不熱衷生孩子,加上他們自己也以自己的節奏走向老年,假以時日,整個社會的人口現象會是怎樣的呢?細思極恐吧?



    感覺此題無解時,幸運地來到彝族鍋底塘。在這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山村雖小,與外界很隔離,但人口卻很繁衍。如果說這兒是一個世外桃源,那不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而是鍋底塘的世外桃源。這崇尚自然繁衍,家家戶戶子孫昌盛。鼎盛的人間煙火氣與山巒奇秀、溪水奇悠組成了一幅天上人間的伊甸園。一番考察下來,弄清支撐人口繁衍的原因竟然是大量育齡婦女強大的生育意願和生育能力。



    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鍋底塘70後至90後這一年齡段的育齡婦女共有88人,其中2人情況不明,實際統計了86人。在這86名育齡婦女中,生育5個孩子的有2人,生育4個孩子的有11人,生育3個孩子的有20人,生育2個孩子的有47人,生育1個孩子的有6人,總共生育了214個孩子。



    透過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這一年齡段的婦女生育率達到1.3%,其中2%的婦女生育五胎,12%的婦女生育四胎,22%的婦女生育三胎,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生育2.5個孩子,如此高的生育率和多胎率實屬罕見。



    如此令人仰視的生育景觀是怎樣出現的呢?



    經過考察,發現一個特別奇異現象:鍋底塘育齡婦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與大城市高學曆不婚不育的女性形成明顯反差。



    據了解,鍋底塘70後至90後的育齡婦女文化水平之低令人咋舌。在86位育齡婦女中,文盲或半文盲有40人,占了將近一半人數;小學文化有35人,占比也達到41%;其餘為初中和高中文化,高中文化隻有2人。



    比如生育五胎的妞牛,她是1985年出生,半文盲,18歲開始生育,頭胎生了大女兒,此後分別於21歲生了二女兒,23歲生了三女兒,28歲生了四女兒,33歲生了兒子。現在她的大女兒已初中畢業在維西縣打工,二女兒讀高中,三女兒和四女兒讀小學,最小的兒子還沒上學。



    另一位生育五孩的母親叫陸學梅,也是半文盲;生育四孩的11位母親中,文盲半文盲的有7人,其餘4人隻有小學文化。



    那兩位特別能生娃的妞牛、陸學梅,被鍋底塘的父老鄉情冠以“光榮媽媽”稱號。這讓我想起前蘇聯女性要是能生夠十個孩子,國家會授予“英雄母親”金字勳章,還有十萬盧布獎金。妞牛、陸學梅已然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母親。



    如今都市的眾多育齡女性,學曆普遍比妞牛、陸學梅們高,甚至高出好幾截,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但她們普遍不願生娃,別說生五個,生一個也怕痛怕苦怕難帶,視生育為畏途,不情不願生一個意思意思就打住了,決不會對生娃上心。



    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從鍋底塘的高生育率來看,育齡婦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國彝族村落漫記》,方便以後閱讀中國彝族村落漫記四十九、生育的悖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國彝族村落漫記四十九、生育的悖論並對中國彝族村落漫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