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給他們蹭上了。”
陳梓妍都很無語。
“陳品河主演嘛,拿這個票房也不算什。”盧慶珍看陳梓妍氣鼓鼓的,不禁笑著安慰,“而且,又不是首日破億,靠著中秋放假,首日票房也才兩千萬多,這部電影的票房總共估計也就1億出頭了。”
“對一部文藝片來說,還不夠好嗎?”陳梓妍歎了口氣,癟著嘴,“我想上手段了。”
“上什手段?”盧慶珍說,“搞他?”
“嗯。”陳梓妍說,“他既然用這種手段搞《定風一號》,他難道覺得自己可以獨善其身嗎?”
盧慶珍:“那你準備怎搞?”
陳梓妍說:“很簡單。”
-
——陳品河在《鋼琴家》劇組耍大牌,整個劇組都圍繞著他打轉,服務他一個人。
——他在片場,頻繁地改劇本,把很多角色的高光時刻,全部都改到了自己身上,所以,《鋼琴家》成了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這一次《鋼琴家》在威尼斯拿獎,陳品河是最不高興的那個人,他本來以為自己是能夠拿最佳男演員的,然而,影片口碑爭議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卻是影片拿評審團特別獎。
——所謂評審團特別獎,就是評審團不想給獎,但是評審團主席特別想要給某個影片獎,就會給這樣一個獎。
……
網絡上,鋪天蓋地地出現了對陳品河的攻擊。
並不是多實質性的攻擊,卻都是負麵的,而且,是那種很容易被人“聯想”的。
盧慶珍問:“你這手段,看著比較的輕啊?這對《鋼琴家》有什實質性的傷害嗎?”
“我在乎《鋼琴家》幹什?這部電影的質量就擺在這,誰都知道拍得平庸,拿1個億的票房也隻是平庸之作。”陳梓妍說,“我攻擊的是陳品河,這貨既然敢用下三濫的手段來對付《定風一號》,那他也別裝什藝術家。”
盧慶珍說:“但是,藝術家有點壞脾氣都是很正常的。”
“藝術家有壞脾氣很正常,但藝術家不能跟別人好好合作,甚至刪掉別人的戲,加自己的戲,這可不正常。”陳梓妍說,“《鋼琴家》的導演鄭希莫跟陳品河鬧得很僵,你不知道吧?”
“啊?我還真不知道,這是怎回事?”
“鄭希莫的劇本被陳品河改了很多地方,而且,在片場,都是陳品河說了算。”陳梓妍說,“隻不過這部電影是陳品河和張悅真公司出品和主投,很多的消息都被捂住了,這一次去威尼斯,鄭希莫的采訪都很有意思。”
“他的采訪說什了?”
“他說,做一個電影導演,一直清貧,除了精神自由,什自由都沒有,包括創作自由。”陳梓妍對盧慶珍眨了眨眼睛,“我在安排人討伐陳品河的時候,就用上了這一條采訪內容,但是這久過去了,陳品河那邊也沒有人站出來澄清這一點,至少如果鄭希莫跟陳品河合作愉快的話,不至於一句話不說吧?”
盧慶珍:“你詐他呢?”
陳梓妍:“是啊,反正就是編材料、寫小作文嘛,似是而非,欲言又止,斷章取義,興風作浪咯。”
盧慶珍說:“但是《鋼琴家》的票房確實還是下滑了。”
“那也跟我這手筆沒有關係,文藝片是最吃口碑的,《鋼琴家》片子太爛了,我什都不做,票房走勢都不會好,不然張悅真也不會急匆匆地這快就安排上映。”陳梓妍說,“當然,她確實有點能耐,一個小成本文藝片,被她打出了這個效果,又拿獎,又給陳品河的演技贏了一波好口碑,還用它來打擊了《定風一號》。”
盧慶珍:“確實。”
陳梓妍說:“不過,他們卻把一個其實很有才華的導演給推遠了,可惜。”
“鄭希莫嗎?”
“《鋼琴家》能夠入圍威尼斯主競賽,背後肯定有張悅真那個關係網的運作,但電影本身肯定也是有可取之處的,不然再硬的關係也入圍不了。”陳梓妍說,“其實你去看鄭希莫過去的履曆就知道,他是一個堅持拍文藝片、名聲不響、可是國際電影節履曆很豐富的導演,雖然之前也沒有進過國際四大。”
盧慶珍:“你是不是打起了他的主意?”
陳梓妍微笑。
“輿論戰隻能抹黑一時,把人搶過來,才是長遠之計。”陳梓妍說,“我已經請中間共同的朋友約了鄭希莫,我不打算讓鄭希莫簽到靈河去,北極光視頻那邊在布局電影,我準備牽線搭橋,讓鄭希莫可以跟北極光合作上。”
盧慶珍:“北極光也是站在嚴河這邊的。”
“沒錯。”陳梓妍點頭,“而且,北極光負責電影這一塊的人,可是嚴河的老朋友。”
盧慶珍驚訝不已,問:“林淼淼嗎?”
“不是,是林淼淼的男朋友,嚴河的學長,王霄。”陳梓妍說,“當年嚴河在振華讀書的時候,跟王霄就是非常熟悉的朋友。”
盧慶珍:“北極光,這是故意把王霄放在這個位置?”
“嗯。”陳梓妍點頭,“林淼淼並不打算繼承父業,進入北極光,她已經在讀博士了,林德盛估計是想要培養王霄,可王霄不是林淼淼,在北極光沒有根基,名不正言不順,真靠著結婚證上位,也容易被人編排,所以,估計是考慮到這一點,林德盛才讓王霄去負責一個新的業務板塊,老人們手伸不到這個地方,王霄在振華負責青誌協的時候,又接待認識了大量的電影人,加上他跟嚴河的關係,做這一塊,基礎很好。”
盧慶珍:“然後你就給他送人過去了?”
“龍岩不懂劉畢戈的價值,把他逼到這個份上,未來必然分手。”陳梓妍說,“但是,一個能夠在國際上獲得名聲、拿獎的導演,對於一家電影公司的意義,不是幾個億的票房能衡量的,那意味著敲門磚,意味著一張談判的籌碼。真把電影視為百分之百的生意,是會被鷹啄眼的。”
電影就是這樣一個行業。
它是商業,可如果你真跟它純談商業,你就永遠隻是王晶。
他是大佬,但你對他的敬重,永遠少那幾分。
行業,也不會把他定位成一個標識。
到了海外,沒有藝術性的加持,商業也不被買賬。
-
《鋼琴家》第二天的票房隻有1628萬了。
盡管如此,《鋼琴家》還是有樣學樣地表示,自己已經開始盈利。
什海外發行賣了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什陳品河的表演受到了幾十家媒體的盛讚,什北美發行方Neuron認為陳品河的表演具有衝擊奧斯卡影帝的實力,將在今年頒獎季為他全麵開展公關。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