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和電影之間當然有壁壘,這我一直是承認的,也認同的,但是,對於有創作能力的創作者來說,不同的藝術呈現形式,隻是不同的工具而已。”
在《屍相2》的特別放映場,出席宣傳的陸嚴河在現場被一個觀眾提問到《舟》這部電影今年在北美頒獎季的表現時,陸嚴河就趁勢提起了導演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擅長的領域,這是當然的,但這種適合和擅長肯定不是因為領域本身,而是跟一個領域需要的特質呼應上了。”陸嚴河說,“《舟》這部電影,從我看完劇本的第一刻起,我就沒有想過,還有第二個導演更適合執導這個故事。”
“我對羅宇鍾導演非常熟悉,說實話,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跟各種各樣的導演打過交道,也見到過很多才華橫溢的導演,奇才、怪才……什才都有。然而,《舟》這樣的電影,奇怪、怪才都不適合,這是一個一定非常傳統敘述、懂得經典劇作結構的導演才能拍出它原汁原味色采的劇本。”
陸嚴河也沒有忘記這是《屍相2》的特別放映場,話鋒一轉,話題又回到了《屍相2》上。
“那讓羅導來拍《屍相2》,在我的想象中,也很難拍出《屍相2》的那種步步緊逼、時刻箭在弦上的驚悚感和緊張感。”陸嚴河說,“說白了,這就跟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習慣的語氣和語速一樣,你讓一個語速慢的人去很快地說話,跟讓一個語速快的人很慢地說話,一樣困難。”
關於《瓦光》要拍攝成電影這件事,還沒有在公眾領域傳開。
隻是業內再議論。
但是,陸嚴河這番話肯定也會被業內的人議論。
陸嚴河倒是希望他們真的議論一下,而不是停留在一些表麵的影視劇壁壘上。
壁壘存在這件事,每個人都知道。
如何跨越壁壘才是在當下應該去討論的。
-
很多經典電影,它的製作水準未必比現在的精品劇高。
前兩年,戛納獲獎之作《墜樓的剖析》,單從視聽語言來說,很多劇集都可以達到。
英劇《流人》,還有辛爽的《漫長的季節》,都是完全可以視為電影級別的視聽製作。
《瓦光》它的定位又不是古裝大製作電影。
靈河和陳玲玲導演都達成了共識,《瓦光》的製作就是按照三部普通的電影來製作。
不會因為它改成電影來製作,就進一步提高製作預算。
就按照拍低成本文藝片的拍法拍《瓦光》這部電影。
-
“你覺得我能演嗎?”
江玉倩主動打來電話,詢問陸嚴河。
陸嚴河說:“我不參與選角,但是,從劇本的角度來說,我覺得你適合。”
《瓦光》這部電影,陸嚴河相信,隻要是在表演上有追求的女演員,都會心動。
陳碧舸是因為年齡不合適了,不然,她或許也會感興趣,想要出演。
“不過,你現在還接這種製作預算、又並不麵向全球市場的電影嗎?”
《瓦光》三部曲也不是傳統上的、可以拿獎的題材。
江玉倩說:“我看過它的劇本,當時它還是一部五集的劇集,之前這個劇本找到過我,後來因為投資的問題,它沒有了下文,可是我一直記得它。”
“原來是這樣。”
“沒想到這個劇本兜兜轉轉到了你那,由你來製作了。”江玉倩說,“還變成了電影三部曲。”
“因為五集劇集無法找到盈利點。”陸嚴河說,“實在沒有辦法。”
江玉倩:“那我直接主動去聯係陳玲玲導演嗎?”
“嗯。”陸嚴河說,“我覺得可以,不過,陳玲玲導演對這個故事似乎有一種非常私人的情感,她的選擇傾向性是什,我也不知道,你別以常規的思維去思考這件事,祝你好運。”
江玉倩說好。
她說:“我相信她對我還是青睞的,不然之前劇本不會送到我那去。”
也是。
陸嚴河覺得江玉倩說得有道理。
-
《舟》在北美的小規模放映,成績還算不錯。
最近幾天,單館票房突破8000美元。
這個時候,很多頒獎季的大勢影片都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宣傳。
《舟》屬於啟動得非常早的。
有一種勢在必得的架勢。
綠穀似乎也根本不奢望從院線票房上賺到錢,從宣傳公關方向,到側重點,都是衝著衝獎去的,幾乎不考慮這部電影是否能夠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不過這部電影本身也沒有商業性就是了。
雖然這個故事的“羅生門”讓它在輿論場上有大量的討論價值——
但是,這些討論價值無法轉換成電影票。
-
“盡管《定風一號》最終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可是,它也進入了九強名單。加上之前《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及陸嚴河這幾年在北美頒獎季的風光,實話實說,今年《舟》大概率還是會被選送為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片子。”
在中國媒體的討論中,《舟》也是今年北美頒獎季的種子選手。
溫生明和於孟令在綠穀的安排下,已經出席了好幾場對談、訪談節目,為《舟》做宣傳。
這既是電影上映的宣傳,也是頒獎季的公關宣傳。
尤其是溫生明,去年已經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的提名,本來以為那已經是他在北美頒獎季的高光時刻,誰都沒有想到,第二年,他又來了。
於孟令受到關注,是因為她在電影中的存在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某種程度上,她在電影中的形象,就是很多西方人眼中、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形象。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