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陸擴張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九國少子 本章:第二十五章 大陸擴張

    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首先,英國在對外政策上不再屈從法國,結束了英法同盟,開始了與法國爭奪的曆史。英法矛盾上升為當時歐洲國際關係的主要矛盾。其次,出現了英荷特殊關係,由於1688年被迎往英國的奧倫治親王既是荷蘭執政,又是英國國王,加上荷蘭衰落,英國力量壯大,所以1689年起英荷兩個海上強國在共同反法的基礎上結成同盟,英國居主導地位。第三,英國在海外殖民擴張活動中采取攻勢,在歐洲大陸參與了18世紀開始的一係列王位繼承戰爭。並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理上的優越性和經濟利益結合在一起,使英國得以實行兩麵戰略:一麵轉向歐洲,調整均勢,另一麵指向大海,加強其製海權。在英國對外政策中,最為重要的關鍵點便是之前過的均勢政策,維持歐洲力量均衡。即平時在歐洲置身事外,隻在關鍵時刻關鍵之處實施關鍵一擊來左右事態的發展。因此英國外交帶有多變和實用主義色彩,人們送給英國人一個頗具諷刺的綽號“背信棄義的英國人。”

    我們將目光轉向法國。

    三十年戰爭後期,法國宮廷的主角變成了路易十四和樞機主角馬紮然。他們在國內確立了強大的王權。路易十四繼承了一個強大的法國,麵對的確是一個軟弱的歐洲,這是一個國王施展身手的好時機。

    路易十四即位時尚不滿五歲,故由太後奧地利的安娜攝政,但是掌握實權的是黎塞留的忠實接班人馬紮然。此時馬紮然不僅是幼王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同時也是攝政太後的情人。其位尊權重,可想而知。馬紮然接受朝政之時,恰恰是法軍在三十年戰爭中決勝關頭。馬紮然為了應付戰爭的需要,而向金融家預支款項,並以允許他們征收捐稅和收取國家的收入作為交換條件。這些包稅商從中獲得巨利,引起了貴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憤怒。

    當外省已被搜刮得民窮財盡,政府打算向巴黎的中產階級和高等法院法官榨取,1648年4月宮廷頒發敕令,停發4年各地高等法院法官俸祿,從而激化矛盾。1648年5月,巴黎高等法院聯合各地法院,以整肅政府弊端為名,提出7條建議,宣布國王派往各地的監察官違憲,並要求厲行財政改革,保障人身自由。

    1648年8月6日,巴黎爆發了人民武裝起義。起義者一夜之間就築起了100個街壘,他們用“福隆德”射擊馬紮然擁護者的住宅。在外省也爆發了反政府的起義。1648年10月,國王路易十四從京城出走,馬紮然被第一次流放。

    不久,法國簽訂《威斯特法利亞和約》,法軍從前線撤回。1649年1月孔代親王統率大軍包圍巴黎。由於貴族和資產階級畏懼人民起義的擴大,又聞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剛被處決而更為驚駭,遂與國王妥協。1649年月11日,雙方簽訂《呂埃爾和約》。起義的巴黎人民和王軍戰鬥三個多月,終於失敗。

    這就是法國曆史上第一次“投石黨運動”。

    那為什叫投石黨運動,“福隆德”又是什?

    “福隆德”又名frnde,該詞在法文中具投石之意,此係源於紅衣主教馬紮然的支持者被巴黎暴民以石塊破壞窗戶。投石黨運動,是一場西法戰爭(165年-1659年)期間發生在法國的反對專製王權的政治運動。在路易十四即位之初,法國貴族重新活躍起來,形成了以孔代親王、謝弗勒斯夫人、隆格威爾夫人為核心的投石黨人,這是路易十四即位時的嚴峻形勢。

    1648年,投石黨運動爆發之時,因為法國仍與西班牙作戰(165年-1659年),所以陷入嚴重的內憂外患當中。法國國力被嚴重削弱,並導致它原本稱霸在即的事業,被硬生生中斷;而且叛亂之後,法國的國力短時間仍難以恢複,國際地位暫時下降至二流國家。可以叛亂不但造成社會的大混亂,政府還因為稅收大減,軍力從十五萬衰退到五萬多。

    第一次“投石黨運動”後,孔代親王因謀取馬紮然的職位未成,便聯合對宮廷不滿的孔蒂、貢蒂、隆格維爾夫人等親王顯貴,密謀推翻馬紮然政府。1650年1月,馬紮然拘捕孔代親王、親王的兄弟孔蒂及其妹夫隆格維爾公爵,親王的擁護者在外省暴動,教士亦與貴族聯合,對抗宮廷。叛軍聯合西班牙軍隊進攻法國。叛軍雖然被逐步鎮壓。但迫於各方壓力,孔代等貴族被釋放,馬紮然第二次被流放。第一次內戰結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的煙花》,方便以後閱讀曆史的煙花第二十五章 大陸擴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的煙花第二十五章 大陸擴張並對曆史的煙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