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奧地利與奧斯曼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九國少子 本章:第四十八章 奧地利與奧斯曼

    七年戰爭之後,普魯士力量得到了增強,現如今,奧地利和普魯士成為了邦國林立的德意誌境內的兩個強國,彼此製衡但由誰完成統一德意誌的大業猶未可知,奧地利一度顯得統一大業非它莫屬,歐洲列強也是如此認為。

    在前麵,我們提到了神聖羅馬帝國,也提到了奧地利,有時候兩者混為一談,這是為什?兩者什區別?

    帝國鼎盛之時,疆域最廣,版圖以德意誌地區為核心,大致相當於今日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神聖羅馬帝國到了1世紀至1世紀期間,皇帝因為皆為家族少量力量以政治手段和聯姻取得王位和帝位,因此缺乏強大的王室領地,來作為稅收來源和王權擴張的基礎,對於皇帝名義上可向帝國內成員收取的隻有定額軍事征收稅。帝國的原始設計是依靠教會提供權威和支援來成立,但隨著皇帝和教會這個最大合夥人決裂、鬥爭,使得皇帝的實力和權威一口氣被掏空,權力逐漸衰弱。

    此外,帝國欠缺公認的王室繼承法,因此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選帝侯繼任皇帝的紛爭,因而導致帝國的內戰和陷入無政府狀態。繼位皇帝必須以武力戰勝其他不支持的諸侯,或者必須想辦法贏得多數諸侯的擁戴,才能維係皇帝的權威;在這種情況之下,神聖羅馬帝國雖然有各成員國集結成一個核心“國家”之名,實際上卻逐漸演變成為一個鬆散的“邦聯組織”。

    又因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神聖羅馬帝國內的諸侯可享有自主權。這使得皇權進一步的被削弱,帝國境內的諸侯各自為政,他們的領地有如一個獨立的王國。到了18世紀,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整個帝國形成三百多個大邦國,神聖羅馬皇帝也成了徒有其名的傀儡。

    18世紀,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廢墟中,哈布斯堡王室世襲領地—奧地利,拋棄了一切神聖和帝國的光環,作為一個現實的民族君主國參與列強的競爭。此時的奧地利皇帝守著三處產業:奧地利、波希米亞以及匈牙利。

    在168年之前,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區掌握在土耳其手,因而,奧地利和土耳其注定處於不安全的國家關係中。兩國對匈牙利的爭奪也由來已久。

    三十年戰爭之後,法國為打擊奧地利,實現自己在德意誌的擴張,重新聯合土耳其反對奧地利。並唆使奧屬匈牙利人叛亂,隨之引來土耳其軍隊幹涉。之後,便發生了我們之前過的維也納之戰。

    在基督教國家的反擊下,土耳其潰敗。失去了匈牙利和克羅地亞。奧地利又占據了貝爾格萊德,占據了瓦拉幾亞的一部分。隨後各國簽訂了《卡洛維茨和約》,奧地利得到大片土地,增強了實力,提高了在德意誌和歐洲的威望。而對於奧斯曼帝國,則意味著向中歐擴張的曆史結束,此後它在歐洲的領土逐漸喪失,帝國不斷衰落。已經守不住它的歐洲領土。列強看著奧斯曼的頹勢,看著東南歐的巴爾幹,蠢蠢欲動,都要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遺產。“東方問題”也就此產生。之所以是東方,是因為對於歐洲來,巴爾幹和奧斯曼地處其東。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的煙花》,方便以後閱讀曆史的煙花第四十八章 奧地利與奧斯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的煙花第四十八章 奧地利與奧斯曼並對曆史的煙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