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們聽著呢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貓貓是也 本章:第一章 我們聽著呢

    郭雨白起立,說話間總會看向孔燕問:“我了解得不多,大家多指正。韓非,後世人尊稱其為‘韓非子’或‘韓子’,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

    孔燕問給她補充,“說”在這讀shu,是遊說的意思;“難”讀nn,是指困難。所以“說難”即遊說的困難。韓非子認為,遊說的真正困難在於所要遊說的對象(即君主)的主觀好惡,指出為了遊說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對於宣傳遊說的種種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愛憎厚薄,三是斷不可觸犯人主的“逆鱗”。

    《孤憤》講,通曉統治策略的人,必然識見高遠、明察秋毫;能夠推行法治的人,必須堅決果斷、剛強正直;所謂重臣,就是無視法令而獨斷專行,破爾法律來為私家牟利,損害國家來便利自家,勢力能夠控製君主。

    懂得統治策略的人明察秋毫,他們的主張若被采納,自身若被任用,將會洞察重臣的陰謀詭計;能夠推行法治的人剛強正直,他們的主張若被采納,自身若被任用,將會矯正重臣的邪惡行為。因此,懂得策略和善用法治的人若被任用,那位尊權重之臣必定為法律準繩所不容。這樣說來,懂法依法的人與當權的重臣,是不可並存的仇敵。

    鄭別間最後講了《詩》三百篇。

    《詩》三百篇其實就是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稱它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漢時它被尊為儒家經典,才被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標誌著我國詩歌創作的第一個高峰。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

    這個時候秦若盈終於找到了機會:“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詩經的多數部分,而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的另一部分。”

    鄭別間告訴大家,以後他們六個之中若有人能加入文學創作者的行列,一定也要寫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為民服務的好作品。

    隨後,他又把剩餘幾句話解釋了一下,此書作者不確定,而且不是一個人,是很多人,大都是一些聖賢們抒發憤慨而寫作的。這些人都是因為感情有壓抑鬱結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讓將來的人了解他的誌向。

    孔燕問聽後,想起他曾發現的那本鄭別間的手稿:“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您也有沒能解決的怨憤之事吧,就讓我們來替您完成吧。”

    這“怨憤”之事,當時鄭別間沒有說下去,華緯他們也就沒深究。但是,正當大家回到俠探社,準備策劃刺殺“老板”的新計劃時,鄭別間卻來了。

    他不隻是來了,還把“怨憤之事”說給了俠探小隊聽:“當年,我與唐豔芙爭執,導致俠探隊分裂的故事你們應該已經知道了。可你們不知道的是,我們具體爭執了什。聽完這個,你們再決定,對‘老板’如何下手吧。”

    “您……知道我們的計……不對,您也知道現在的‘茹義’就是‘老板’!”華緯第一個反應過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神探在大學》,方便以後閱讀神探在大學第一章 我們聽著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神探在大學第一章 我們聽著呢並對神探在大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