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總兵不對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明鏡要高懸 本章:第52章 總兵不對

    明洪武年間,朝廷在陝西北麵設東勝衛(後世蒙古托克托縣地區),當時並沒有延安和綏德衛,到永樂和宣德年間,明廷內遷東勝衛(這事應該是宣德朱瞻基幹的事,這家夥內遷了很多衛,放棄了很多明朝原本控製的地盤,安南也是在他的手上放棄的,包括後金崛起的地方)。



    明廷放棄東勝衛後,延安延綏這邊就顯的比較重要。



    天順二年(1458),明廷派總兵鎮守延綏,隨後就成為曆朝的常設官職。



    成化九年(1473)在當時巡撫延綏的都禦史餘子俊建議下,總兵駐地移鎮榆林,故也稱榆林鎮或榆林衛。



    明廷的延綏鎮東抵山西偏頭關,西鄰寧夏後衛,南至延安府綏德州,北至黃河,防守範圍很大,兵馬也不少,到王禎任職總兵後,通過軍鎮的設置,很快發展成大明著名的九邊重鎮。



    張獻忠也是個能取能舍的人,估計野豬峽的銀子也弄不回來了,當即決定北上當兵。



    三人立刻趕路,一路沿著清化水往北,先到安定縣,發現這還沒有通緝文書到,朝廷這時的效率確實低。



    但三人不敢住城,略為補充些物資後,繼續往北,晚上就睡城外,三人睡馬車。



    數天之後,三人終於來到保寧堡。



    延綏鎮是一鎮三路三十六堡,萬曆年間,全鎮駐軍是四萬七千多名,在冊騾馬、駱駝約三萬多匹,加上家屬和工匠,和在這做生意的,十幾萬人是有的。



    但在萬曆四十六年到天啟年間,為了在遼東和後金開戰,朝廷多次在延綏鎮調兵,三人來到延綏鎮時,這會在冊兵馬,已經不足三萬,三人也算來的正是時候。



    天啟六年元月十四日,三人在保寧堡橫口墩找到甲長李得安,也就是李慶萬的父親。



    按明軍的編製,延綏鎮除了總兵副總兵(副將)外,三路各設參將一名,東路有九堡,中路十三堡,西路十七保,各堡下麵都有幾十或上百個不同的屯堡或墩。



    小堡兵丁七八百,騾馬四五百匹,大堡兵丁二三千,騾馬千餘匹。



    保寧堡是大堡,歸中路參將王承恩(非宦官王承恩)管轄。



    保寧堡有一百多個墩,李得安就是其中一個墩的甲長,部下十二人,俱有家屬。



    他已經算保寧堡多年的老兵,按明製,父親為正軍,長子李慶百是軍餘。



    軍餘又叫餘丁,不算正軍,但要參加輔助工作,比如平時也要訓練,征糧,運輸,相當於幹民夫的活。



    此時在橫口墩內李得安苦著臉看著小兒子李慶萬,邊上站在他的長子李慶百。



    李慶百和李慶萬長的還挺像,都比較瘦,但李慶百看起來更瘦,顯然墩堡夥食不好,沒有李慶萬幹衙門油水多。



    邊上,當,當,當,李慶萬、丁毅、張獻忠三人正在用鐵杵把大銀錠砸成一塊塊碎銀。



    他們三人就帶出三塊大銀錠,每塊約兩百多兩不等,這大的銀錠當然不能,現在正在砸開。



    “好好的步快不幹,你跑來這幹啥子,隨時會打仗的。”李得安苦口婆心道。



    他說從萬曆四十六年到現在,朝廷已經多次在這邊征兵,最少都是兩千三千的,最近的一次延綏鎮兩千八百員,甘肅七百員,兩波人馬三千多,一起從保寧堡經過的。



    李得安看著兄弟們過去,就沒看到有一個人回來。



    他運氣不錯,年紀比較大,加上保寧堡算重要的堡,一次沒征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方便以後閱讀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第52章 總兵不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第52章 總兵不對並對我在大明死了一次又一次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