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神圖
林朝陽回燕京的自的是為了采風,搜集些寫作用得上的資料。
他的新小說雖然有後世的電視劇作為參照物,但小說創作和影視創作的最大不同就在於細節的呈現。
電影、電視一個畫麵就可以交代很多信息,可小說卻必須以豐滿、真實的文字細節取勝,尤其是那些隱沒在曆史中的細節。
所以待在燕京的這段時間,他時不時的就會去騷擾一下那些經曆過民國、
抗戰和解放戰爭的老前輩,對於豐富小說的細節,大有神益。
這天他到朝內大街203號大院拜訪陳荒煤,這院以前叫東四頭條5號,是專為外國傳教士和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開設的華北協和華語學校。
因而院落的建築風格可以說是中西合璧,典雅別致。
解放後這就做了文化部大院,曆任文化部的領導都在此居住。
陳荒煤聽林朝陽談起小說的一些內容,有些擔憂的勸道:「你這部小說恐怕不太好發表啊!」
林朝陽毫無負擔的笑著說:「先寫了再說,管它能不能發表,到時候你們這些老同誌幫我說說情,問題不大。」
「敢情你打的是這個心思。」
在陳荒煤家待了快兩個小時,考慮到他身體不太好,林朝陽婉拒了陳荒煤留飯的邀請,起身告辭。
出門就碰到了剛下班回家的廣電部田同誌,廣電原來歸文化部管,現在雖說分家了,但職工們還多住在一個院。
田同誌一見林朝陽,表現的極為熱情,聊了幾句,竟直接把他拉到了家。
這會兒正是晚飯時間,文化部大院飄著飯菜的香氣,田同誌家也正做著飯,他把林朝陽帶回來,還特地讓妻子加了兩個菜。
「玉書同誌沒一起回來?」
「沒有,公司的事情比較忙,得過年才能回來。」
「哦。」田同誌點了點頭,又問:「合拍片的政策收緊,對你們林氏影業的影響大不大?」
當領導的就是虛偽,政策你都執行完了,這會兒問有沒有影響,讓我怎說?
「沒什影響。」
從92年開始,內地和香江的合拍片變得越來越多,逐漸有濫觴之嫌,也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國內電影製片廠的製片業務。
於是到了今年,廣電方麵便收緊了政策,嚴格控製起合拍片數量。
減少合拍片數量,對林氏影業確實沒什影響,陶玉書早就在燕京設立了公司。
還是跟製片廠合作,無非是把合拍片變成內資片而已。
「你們林氏影業的發展這兩年是越來越好了,連在好萊塢也站穩了腳跟。上次我跟玉書同誌通電話,聽她說還要到美國去收購院線?」
「院線是下遊的獲利終端嘛。好萊塢的情況比國內要複雜,幾大製片公司不僅自身有院線業務,也跟三大院線深入綁定。
在好萊塢,有很多獨立製片公司經營了很多年,但就是因為不掌握終端渠道,所以始終要給大公司打工,又或者一直沒辦法發展起來。
我們是外來戶,前期隻能跟幾家大公司合作,讓渡出一部分利益,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聽著林朝陽的話,田同誌緩緩點頭,「跟索尼影業合作也是這個緣故是吧?
F
「不錯。合縱連橫嘛,索尼影業在好萊塢也算是外來戶,比我們有錢多了,
日子過的一樣不好受,就當是抱團取暖了。」
「那院線的事有動靜了嗎?」
「有家叫卡麥克的院線,它的影院主要分布在中等規模的非城市社區。卡麥克院線目前在美國21個州擁有105家影院,1124塊銀幕。」
聽到卡麥克院線的規模,田同誌有些吃驚,「這多銀幕數?」
「這在美國不算多,三大院線每一家的銀幕都是它的數倍。」
「收購這一家公司不便宜吧?
「1.65億美元,54%股份。」
盡管心有準備,可田同誌還是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
54%的股份就價值1.65億美元,等於一家全美僅第六大的院線就值3億美元這比中國電影全年的票房收入還高了許多。
九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如日中天,卡麥克院線在美國屬於鄉村院線,鄉村院線的運營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周圍也較少有替代形式的娛樂場所,所以院線的收益也相當可觀。
林氏影業收購這家院線,給予了相當大的溢價空間。
陶玉書把目光鎖定在美國農村地區空白的市場和日益興盛的電影需求而實現自身的發展,也可以避免在大城市中和既有的強勢力量進行競爭。
既可以算是「農村包圍城市」,也可以算是一種「市場下沉」。
未來林氏院線將會依托卡麥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美國院線,陶玉書的理想是能夠占有美國院線至少5%的市場份額。
如此才能在跟好萊塢六大以及三大院線的談判中立於不敗之地。
田同誌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表述自己的心情,過了片刻,他才問道:「有了院線,林氏影業在美國可以算得上高枕無憂了。」
「哪有那輕鬆啊。美國是現在全世界競爭強度最高的電影市場,那多的好萊塢大公司虎視,想衝破重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田同誌笑著說:「我對玉書同誌有信心。」
接著,由同誌又跟林朝陽打聽了許多林氏影業在美國收購院線的細節。
田同誌主管電影業務,自前年他主導了國內的電影改革後,原本一潭死水的電影市場被攪動起來,但形勢卻稱不上有多好,仍舊有許多的問題存在。
其中就有院線的問題,目前國內的電影院直接由各級發行公司所把控,還沒有形成市場化的院線機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電影行業的市場化發展。
吃過飯,田同誌才將林朝陽送出了門。
滿燕京逛了一個月,感覺素材多的已經用不過來了,林朝陽他才安心下來,
繼續創作小說。
12月份,外麵天寒地凍,小六部口胡同的屋子溫暖如春。
林朝陽早起在院子鍛煉了十多分鍾,讓頭腦清醒清醒,吃過了早飯,正打算開始今天的工作,家的電話卻響了。
電話是陶玉成打來的,說是陶希文回國了。
「不走了!不走了!」
林朝陽問是回家探親還是徹底回國了,陶玉成喜氣洋洋的回了這樣一句,又說道:「中午東來順涮鍋子去。」
「好。」
通過電話,上午寫了兩個小時,林朝陽便帶著保鏢出了門。
一到冬天,東來順的生意總是好的出奇,幾乎每天傍晚都會排隊。
中午這段時間能好點,人雖多,但總有位置,陶玉成也是知道這個規律,才把時間選在了中午。
林朝陽幾個月在美國時還見過陶希文一麵,再見麵也沒太大的感覺,但陶家老兩口和陶玉成夫妻倆卻格外激動。
吃飯的間隙,林朝陽問:「回來打算幹點什?」
「還沒想好。」
陶希文回答的很實在,他在斯坦福學的是計算機,回國肯定也是要從事相關專業,隻是一時還沒有個方向。
碩士期間他在惠普實習了半個學期,畢業後又工作了快半年,才下定決心回國。
「可能做軟體吧。」陶希文又說了一句,不過語氣並不堅定。
如今的網際網路方興未艾,國內也是今年剛剛接入國際網際網路。
許多從事相關專業的人士都覺得這玩意很好,但對於如何產業化,所有人卻都沒什頭緒。
但計算機軟體這一行就不一樣了,從六十年代以來已經逐漸形成了規模化產業,國內也是從八十年代末就有了WPS這樣的開創性通用軟體。
以後國內管是計算機還是網際網路,要發展都離不開軟體的支持,走這條路子總體肯定是沒錯的。
「你大姑的公司元旦馬上就要上線一個亞太新聞網,你要不要去試試?」林朝陽問。
早在幾年前,明報企業就已經成立了自己的網絡新聞出版物《亞洲新聞摘要》,這幾年已經在全世界累積了近15萬名用戶。
而這15萬名用戶,其中接近98%都是在1993、1994年這兩年獲得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1993年美國網際網路出現了一個堪稱偉大的發明一一Mosaic瀏覽器。
這款瀏覽器可以讓用戶通過圖形化界麵便捷訪問的網頁內容,極大的降低了網際網路的使用門檻。
直接刺激了網際網路用戶的增長速度,加速了網際網路的普及,讓美國的網際網路用戶數在短短兩年時間突破了千萬。
明報企業通過《亞洲新聞摘要》所獲得的這15萬名用戶看起來似乎並不多,
卻很有可能是傳統媒體數位化的重要火種。
為了這些用戶,明報企業付出的是每年上百萬港元的運營成本,而這些成本哪怕在現在,也完全看不到任何回本的可能。
今年年初,默多克拋出南華早報集團這個誘餌,讓陶玉書垂涎不已。
但她最後還是在林朝陽的勸說下放下了這個執念,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陶玉書認可了林朝陽關於未來傳統媒體數位化趨勢的看法。
《亞洲新聞摘要》一轉眼也馬上運行快四年了,Mosaic瀏覽器的出現降低了上網門檻,美國矽穀的網際網路概念正熱,陶玉書也決定了試水網際網路新聞領域。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