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土地問題的出路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潛陽 本章:第三百七十一章 土地問題的出路

    要想在潁川郡實現軍事一體化,徹底消除散布各個莊園的私人部曲力量,便不得不從根子上將莊園經濟的基石打破。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將草創於明朝,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普遍實行開來的攤丁入畝的賦稅製度拿出來。這種賦稅製度的主要內容,便是將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丁稅)廢除,而並入土地稅。

    隻要算賦與口賦這兩項廢除了,而單以朝廷三十稅一的製度收取田稅,哪怕是十五稅一甚至是十稅一,也是對農民壓力的極大減輕。農民壓力減輕後,自然會開墾荒地,不再托庇於豪門大戶。隻是郭斌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潁川郡守,如何能夠輕易改變朝廷的財政製度?

    相對於田租來說,算賦與口賦反而是朝廷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算賦歸於中央財政,而口賦則直接進入皇室的腰包,若是將這兩項取消掉,那中央財政收入從哪來?皇室的開支又從哪來?在如今天下亂起,朝廷需要四處派兵,中央財政壓力巨大,中央政府臨近破產的時刻,想要將人頭稅取消,無異於癡人說夢。即便是天子劉宏與朝中諸公都知道這是飲鴆止渴,也不得不將眼前的危急先渡過去再說。

    如今想來,漢朝廷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削減田稅,在很大程度上應當也是為了減輕農民負擔,抑製土地兼並,從而保得江山穩固。朝廷減稅,獲利者是擁有大量耕地的豪門大戶,他們雇傭佃戶為自己耕田,收取一半的收成,轉過手來再向朝廷支付三十分之一的田稅,這好做的買賣,誰不想著擴大規模?

    這麵的門道難道朝廷真的自始至終都被蒙在鼓,一點兒也不知情嗎?朝中的高官顯宦那是心清楚卻不說出來,天子可能是不知道,可也斷然沒有被瞞了四百年的道理啊!就算是劉邦想不到,文帝、景帝也都沒有意識到,可出身草莽的光武帝劉秀難道還不清楚嗎?隻是這種經濟形勢經曆了幾百年的發展,大勢已成,朝廷也是有心無力罷了。即便隻是想要削藩便搞出七國之亂的事情,西漢王朝差點兒便換了天,若是想要同時與遍布天下的豪門大族打擂台,便是貴為天子當也是心膽俱寒吧。

    因此,在郭斌看來,朝廷在這件事上隻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春秋戰國時候,因為井田製的實行,土地問題的核心都集中在井田製是否廢棄的問題上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公田逐漸被撂荒,私田則不斷被開墾擴大,此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私田是否合法的問題上。而自從商鞅變法,乃至秦統一六國之後,私有土地方真正走上了曆史舞台。

    可以說,統一度量衡的出現為私有土地合法化提供了極強的推動力,因為它的出現促使原來通過分封“發工資”的現象被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而出現了依靠統一的量器計量糧食的方法,而朝廷則依照這種新式的衡量方法給官員發放俸祿。官秩中所謂“六百石”、“二千石”,所說的便全都是糧食的數量。

    同時,統一的度量衡的出現也為國家更新稅法提供了依據。在原來的井田製中,通過耕種公田“交稅”的方法是相對粗放的,而有了統一的量器之後,田稅則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統一繳納,原本公田被撂荒的擔憂自然也沒有了。因為田稅的征收是針對私有土地的,你有多少地就需要繳納多少田稅,你開墾的土地越多,所要繳納的田稅自也就越多。從此以後,即便是原來的公田,也可以通過雇傭佃戶、奴仆耕種的方式運作,從而收取田賦。

    因此,可以說正是統一度量衡的出現,才促使天下稅法改革,從而形成了秦漢以後土地兼並的現象。故,人還是要對大自然保持適當的尊重的,誰都不知道自己的一個舉措會引發怎樣不可預知的後果。度量衡的發明固然帶來了許多好處,促進了人類經濟形式的革新與政治製度的改革,促使新的俸祿製度出現,從而使文官製度有了大發展,卻也帶來了這個困擾了中國傳統社會一千六百多年的土地兼並問題,多少王朝的興衰都是因此而起的啊!

    也就是說,在漢朝即便是意識到了土地兼並不是好事,卻也沒有曆史經驗可以用作參考,因為規模龐大而劇烈的土地兼並正是從漢朝開始的。

    當漢朝廷意識到土地兼並的危害時,已然是積重難返,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則勢必先要將這個朝廷連根拔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中央政府手忙腳亂地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竟然束手無策,唯一能做的便是降低田稅。所謂“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貧民百姓雖不能享受到降低田稅的政策,卻至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博得豪門大戶的好感和支持,否則若再增加田稅,豪門地主們也增加老百姓的田租該如何是好?

    因此,朝廷越是降低田稅,豪門地主獲利便越豐厚,土地兼並的欲 望便會愈發強大而不好節製,豪門地主們便會越發不擇手段地迫使自耕農破產,淪為他們的附庸。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惡行循環,使得各地豪族規模越大,實力越強,中央政府也越來越無力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最終爆發出來也便毫無懸念了。

    而想要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從根子上打破莊園經濟的經濟形勢,便要極力發展生產力,使得人的勞動力在農業生產中所要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比如以前犁地,需要幾個人掄著鋤頭在驕陽下從早忙到晚,幹一天才能完成鬆土的活兒。然而,有了畜力介入之後,隻需要一個人扶著犁並掌控住耕牛,一日便能將活兒幹完。這樣一來,莊園所需的勞動力自然就少了。然而,為了防止地主們利用節省下來的人力資源繼續投入擴大耕地麵積,開墾荒地,還需要對在農業中“下崗”的人予以正確的引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東漢末年》,方便以後閱讀重生東漢末年第三百七十一章 土地問題的出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東漢末年第三百七十一章 土地問題的出路並對重生東漢末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