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四時氣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第十九篇四時氣

    如果脈象堅硬並且洪大而滑,明邪氣正盛,是病證日漸加重的跡象;如果脈象軟而和緩,表明正氣正在恢複,是病勢將退的征兆。

    本篇要點

    一、論述了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指出針刺治療時,要根據時令氣候的不同,選擇適當的穴位,掌握進針的深淺和手法。

    二、列舉了溫瘧、風水、飧泄、轉筋、水腫、著痹、癘風等病的針刺治療方法。

    三、對六腑病的病理變化與針刺治療方法,作了簡要的明。

    黃帝問岐伯道:四時氣候的變化,各有不同,而百病的產生,又與氣候有一定的關係,怎樣來決定針灸治療的方法呢?

    岐伯回答:四時邪氣,侵襲人體而使人發病,但各有一定的部位。灸刺的原則,也應當根據不同的發病季節來確定有關的穴位。所以在春針刺,就取用絡脈分肉的間隙,病重的深刺,病輕的淺刺;在夏針刺,就取用陽經、孫絡,或取分肉之間,以及透過皮膚淺刺;在秋針刺,就取用各經的輸穴,如病邪在六腑的,可以取用合穴;在冬針刺,就取用各經的井穴和滎穴,應深刺而且留針時間較長。

    患溫瘧而不出汗的,可以取五十九個治療熱病的主要腧穴。患風水病,皮膚浮腫的,可以取五十七個治療水病的主要腧穴。如果皮膚有血絡,就應針刺放血。患飧泄證,應補三陰交穴,同時上刺陰陵泉,都應長時間留針,待針下有熱感才可止針。患轉筋在外側部位的,取三陽經的腧穴;患轉筋在內側部位的,取三陰經的腧穴,都是用火針刺入。

    患水腫而不兼風邪的,首先用鈹針刺臍下三寸的部位,然後再用中空如筒的針刺入針處,以吸出腹中的水。反複這樣做,把水放盡。水去之後,則肌肉堅實。若排水時排泄緩慢,就會使病人煩躁滿悶;若排泄得較快,則病人覺得舒適安靜。

    用此法可隔刺一次,直至水盡為止,並兼服利水的藥物。一般在剛進行針刺時服藥。服藥時不可吃東西,吃東西時不可服藥,開始禁食傷脾助濕的食物一百三十五。患各種痹症經久不愈的,是有寒濕久留在內,應用火針刺足三;如腹中感覺不適,就取足三穴針治。邪氣盛的就用瀉下法,正氣虛的就用補益法。患麻風病的,應經常用針刺其腫脹部位,然後再用銳利的針刺患處,並用手按壓出毒氣惡血,直到腫消為止。患者宜經常吃些適宜的食物,忌吃任何不利於調理的食物。

    腹中時常鳴響,氣上逆而衝向胸部,喘促,身體不能久立,明邪在大腸,應用針刺氣海、巨虛上廉、足三。腹部牽引睾丸作痛,連及腰脊上衝心而痛,表明邪在腸而為腸疝病,腸下連睾係,向後附屬於脊椎,與肝肺相通,聯絡心係。因此邪氣盛時,就會使厥氣上逆,衝犯腸胃,幹擾肝髒,散布於肓膜,結聚於臍。所以治腸病時應當取臍下的氣海穴,以散邪氣。針刺手太陰經以補肺經之虛;取足厥陰經,以瀉肝經之實;取下巨虛穴以去腸的病邪,並且按邪氣所過的經脈取穴調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白話黃帝內經》,方便以後閱讀白話黃帝內經第十九篇四時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白話黃帝內經第十九篇四時氣並對白話黃帝內經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