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今年花勝去年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匪我思存 本章:第51章 今年花勝去年紅

    綠柳才黃半未勻。

    我最愛這種柳色。記得前年春早在北京,從什海的輔仁大學舊址出來,看到一整條街,都籠在這種輕煙般的柳色,美極了。街名也非常應景,就叫“柳蔭街”。一時忘情,從柳蔭街一路步行到銀錠橋,事後有人得知後大吃一驚,說你真能走。

    這樣的春色,便走上三五路,又何妨?

    這條美極了的柳蔭街,就在恭王府大門前。

    很小的時候我曾喜歡過一個人,那是電影《火燒圓明園》麵的恭親王,真是一表人才,朗眉星目,俊逸不凡。很多年後我赫然發現他竟然是皇阿瑪張鐵林,頓時五雷轟頂……好吧,奶油小生和傾城紅顏一樣,不許人間見白頭。

    在這部電影麵,有首插曲叫《豔陽天》,歌詞早就忘了,適才去百度了一下,有幾句非常好:“豔陽天,豔陽天,桃花似火柳如煙……”電影鏡頭中隻有滿樹的玉蘭花,似隻隻潔白的玉盞,微微綻放在春風。偌大的皇家園林,簾外春色,如此動人心弦。那時候十丈繁華,軟煙凡世,似是太平景年。

    還是蘭貴人的葉赫那拉氏唱著這首小曲,終究成為了懿貴妃。而身在外朝的恭親王,卻因為昔年奪嫡的陰影,鬱鬱不得誌。其實論才幹、才治、才學,恭親王都遠勝鹹豐。可惜道光皇帝一念之差,沒有將江山交給最有治國之才的那個兒子。據說恭親王輸在“仁孝”二字,道光皇帝覺得鹹豐更“仁孝”,可是僅僅是仁孝有什用處,偌大的帝國需要的是更具有才幹的統治者。

    很多時候命運都隻是陰差陽錯,一念之間,所有的事情全都改了結局。道光皇帝也沒有想到,鴉片戰爭後,鹹豐倉皇出逃,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鹹豐死在了承德。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推翻了顧命八大臣,從此牢牢將皇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兩宮垂簾,恭親王議政。

    時下清宮戲有很多,講到恭親王的並不少,隻是通常他都隻是兩宮垂簾下的一道背影,功過是非,皆是輕描淡寫。好不容易有部陳寶國與袁立主演的片子,卻將慈禧與恭親王的關係戲說得十分曖昧。可我就喜歡針鋒相對欲愛不能的狗血橋段,所以拒絕史書上那些一本正經的文字。在這樣的故事,時局、朝廷在微妙中被兩個人把持、製衡,風花雪月似乎都吝嗇得可憐,家國天下中,兒女情長似乎渺茫到微不足道。

    恭親王二十八歲擔任議政王,從此宦海浮沉。這位皇族的貴公子,在漫長的歲月中,最終是無所作為,鬱鬱而終。情感如何,心境如何,竟然令人無從揣摩。那時的中國,處於封建王朝最後的沒落中,身處其間的統治者,三百年皇圖一朝拋,從此後玉樹瓊煙,雕欄玉砌朱顏改。

    不是沒有故事可以寫,因為他本身就出生在一個感情熾烈的家族。

    上次寫到李世民,感歎李氏家族頗多故事,從李世民到李治到李隆基,每個人在感情上都有轟轟烈烈的一段傳奇,其實清代的愛新覺羅氏亦是如此。

    首先是入關之前的皇太極,他對宸妃海蘭珠一往情深,將海蘭珠住的宮殿命名為“關雎宮”,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之意。海蘭珠生了兒子,他大赦天下一;海蘭珠病重,他拋下戰事趕回盛京;海蘭珠死後,他不飲不食長達數日,路過海蘭珠的墓地,竟然掩麵大哭,不過兩年,便也病死了。清初愛新覺羅氏的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情聖,自然是順治。他與董鄂妃的故事有正說戲說各種版本不計其數,大家皆耳熟能詳。董鄂妃死後半年他便因天花棄世,堪稱另一情聖。

    到了康雍乾三代,穿越小說已經把他們寫得泛濫成災。每個人都有轟轟烈烈、惆悵半生的故事。

    至今似乎無人下筆晚清。其實晚清最適合寫的言情男主,應該就是恭親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媚》,方便以後閱讀明媚第51章 今年花勝去年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媚第51章 今年花勝去年紅並對明媚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