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日出·印象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一隻文兒 本章:第十四章 日出·印象

    楚風最喜歡的印象派畫作,其實是莫奈的《撐陽傘的女人》。

    他最初看到這幅畫的時候,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了什叫做“風和日麗”。

    不是小學課本對這簡單成語的簡單解釋,而是一種幹淨澄澈到幾乎炫目,春風仿佛透過畫作迎麵吹來的溫暖。

    流水一般的光暈,拂麵的清風。看著那幅畫,幾乎能夠聽到草木被風吹動起來的簌簌響聲,似乎可以觸碰到氣流的湧動。那種韻律感,那種完美的呈現……楚風相信,是隻有莫奈這樣的天才才能畫出來的驚豔。

    他其實很想給範秋白畫這樣一幅畫,可是考慮到這畫作的內容,以及西方人物穿著打扮與如今的巨大區別,所以,隻好作罷。

    或許以後再畫不遲,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滲透出去。隻當做是一種超現實的東西來畫,又或者,怎樣能夠將這種“光為畫麵主角”的質感,與中國畫結合起來之後,再畫出來給大家看……當然,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現在考慮起來未免太早了些。

    要是真的畫出一幅《撐陽傘的女人》來,他楚風怕是要被大家當做是鬼怪一樣的存在了。這一點自然行不通,而且也沒有太多付與實踐的必要。

    至於給範秋白的畫,楚風想了想,最終決定用莫奈的另外一幅《日出?印象》來代替。

    不過後麵的背景自然是要改動的,工業用的煙囪當然不能畫上去,港口、吊車之類自然也要被杜絕掉。好在《日出?印象》的美學原本就體現在光影變幻的,除了小舟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是朦朧、氤氳的布景,可以簡單帶過就好。

    原本《日出?印象》的尺幅規格就很小,長寬各五十厘米左右,尺楚風在千年之後曾經臨摹過幾次,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臨摹的當然不是原畫,原作被藏在巴黎的美術館,他是沒有那個錢去一睹真容的。好在千年之後資訊足夠發達,與北宋這種信息交流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是文端先生竟然讚歎楚風“眼界高遠”的原因了。

    試著用豬油去調和水彩的顏色,說實話,這種事情並不好做。油多了則會衝淡色度,油少了又調不出油畫的韻味來。

    楚風試了三天,才將將謀求出一個大概的比例來,而且根據沒種顏色的不同還要微調的,用起來著實不易。

    而且楚風還遇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種油料幹的太快。一旦調和出來沒有及時使用完畢,油料在調色板上就已經先行幹涸了,無法再用於作畫。

    一時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楚風隻能調一點、畫一點,這樣的辦法自然效率很低,可如今隻能這樣將就了。好在有範秋白在一旁幫忙,楚風指點他下一個需要用的顏色,範秋白便在一旁忙忙外的幫著調和。一來一往,倒也十分默契。

    於是這樣一幅很小的作品,卻偏生畫了三天。

    到得第三日畫成之後,楚風退後半步,看著畫布微微頷首,覺得沒有什需要添加的筆墨了,這才看著範秋白微微一笑。

    範秋白便也笑起來,白皙的麵龐上沾染了兩點藍色的油彩,這是燦然一笑,仿若睡蓮乍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宣和畫卷》,方便以後閱讀宣和畫卷第十四章 日出·印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宣和畫卷第十四章 日出·印象並對宣和畫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