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存在問題(中)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春天的熊 本章:第110章 存在問題(中)

    眾人散去,楊一清落於人後,卻又三步一回頭,欲言又止——他也是初來乍到,心底有話卻又猶豫著到底當不當。

    “楊參將請留步”,王副總兵本就有留下他繼續深談的意思,這回自是更覺非得單獨將他留下不可,“其餘眾人,可先行退去……”

    王睿將楊一清放在了威遠衛的參將位置上,因為這個地方處於大同城同右衛之間,不但是大同與右衛相互往來的要道,更是大同鎮以北地區“防守前線”的“軍需物資集散中心”——大同以北六個衛的軍械糧草盡皆囤積於此,地處右衛、雲川衛、高山衛、玉林衛、陽和衛正中。

    威遠衛若有個神馬失,大同以北盡會完蛋!

    “我適才言及‘募兵’一法時,見楊參將臉現可惜神色,楊參將莫非是有話想?”王副總兵麵對鼎鼎大名的“楊參將”,不敢露出他那“人得誌”的本質,正襟危坐,儼然一“不懂就問,積極發言”的“好學生”。

    楊一清見副總兵大人“終於來問”,也隻得開門見山:“大人所的‘募兵’一法,別具一格,確是大有可取之處,可眼下在大同一地,卻並不見得能行通?”

    王睿一愣:“可有甚不妥之處,楊參將盡管道來便是……”

    “募兵”一法可是決定老子能不能於大明官場扶搖直上的基礎與根本!

    楊一清整了整思緒,便決定教會“王學生”“知其所以然”——從頭起:“副總兵大人,對眼下咱大明的藩王宗室特權,可有多少了解?”

    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為加強統治,有力地監督地方官吏效忠於朝廷,同時防止發生爭權奪位的爭鬥,維係並鞏固他老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便推行分封製,把皇子皇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來“夾輔皇室”。這便是大明藩王的由來。

    藩王一般配屬一支編製三千人的護衛隊,作為親王的警衛,多的配備三支這樣的護衛隊,稱為賜三護衛,人數達到九千以至一萬人。

    也有例外,如洪武年間封在太原的晉王和封在北京燕王,皆受命指揮邊防大軍,築城屯田,大將軍馮勝及傅友德,都曾受其節製,軍中大事,二王可以直接奏聞。諸子中最有才能的寧王成人之後封在燕晉之間,更向北突出喜峰口附近的大寧,他的三護衛和配備的軍官都是精銳之師,還可以指揮人數達八萬之多的部隊,和燕晉二王共同防禦北邊元朝殘餘勢力。

    這種藩王,都可以幹預軍務,被稱為“塞王”。

    朱棣奪取皇位之後,為了防止以後其他藩王效尤,不僅剝奪親王的軍事指揮權,還不斷找借口減少親王們的護衛,進一步限製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動。

    王副總兵對於“大明藩王特權”的了解,僅止於此——五百年後曆史教科書的基本常識,僅隻於此。

    王睿雖然不知道楊一清怎的又扯到了“藩王”一事上來,但他也又行“謙虛”的搖了搖頭:“我乃武人出身,這些事兒,自是了解不多,楊參將隻管繼續便是……”

    楊一清點了點頭:“藩王在國政軍務上的特權,先且別過不提,關鍵處,來一他等王爵之位及對應享有的年俸待遇……”

    大明藩王們除了有著優越的政治地位——王府設置以長史為首的官屬,冠冕服飾,車旗儀仗,官邸府第僅比皇帝低一等。公侯大臣拜謁親王要伏地拜謁,不能平起平坐。

    他們在經濟地位上也有著嚇死人的“特權”:明朝宗室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等。親王的年俸最高,每年的俸祿為一萬石,其他依次遞減。

    一萬石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則是五百萬元左右——也就是大大明的一個親王,整日什都不幹,每年卻可向政府領取五百萬。

    除了政府每年發給他們五百萬的現金,他們在被封王封爵時,還會有“良田萬傾”神馬的封賜。

    楊一清向王副總兵上了一堂“藩王宗室的年俸待遇課”:“……洪武年間,太祖封了二十三個親王,那時的親王侯爵還不算多,朝廷也能承受得起……”

    二十三個親王,再加上些雜七雜八的郡王、將軍之類,每年向政府領取的現在攏共也就那五六個億,這對於煌煌大明的朝政開支來,確是不算什大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愛大明朝》,方便以後閱讀我愛大明朝第110章 存在問題(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愛大明朝第110章 存在問題(中)並對我愛大明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