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未來二十二世紀,歐洲“統一”的黃梁夢;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未來學者 本章:第19章 未來二十二世紀,歐洲“統一”的黃梁夢;

    “歐洲統一”是自神聖羅馬帝國以來,一直沒有泯滅過的夢想。與中華帝國一直以來的政治習慣不同,歐洲統一背後的精神支撐,是基督教。所謂歐洲統一的真正意義,就是“全歐洲的基督徒聯合起來”。如有夢想成真,下一步當然就是“全世界的基督徒聯合起來”,——聽上去是不是跟馬克思主義宣言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大同異?它們兩者之間的確有著深厚的淵源。可以看一看,基督教中的特選子民就是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應許之地就是共產主義,階級敵人就是魔鬼之資本主義,階級鬥爭就是基督教中的宗教戰爭。

    基督教和馬克思主義的相似,不是一點點。它們有著同樣的價值觀,都是社會主義公有製的理念,都認為是“勞動創造價值,國家對勞動者負有責任,勞動者負有對國家忠心的本分”。對社會“墮落”的原因,都認為是“道德敗壞,沒有信仰,私心作怪,社會競爭(弱肉強食)”。對於社會製度的“弊病”有著共同的認識,都認為是“資本(私有)是萬惡之源”;因此他們都對美好社會的建構,有著共同的理想,都認為治理社會弊病,取決於將資本收歸國有。兩者區別僅僅在,基督教相信非暴力教,馬克思主義信奉階級鬥爭。

    基督教認為人有原罪,但是人心本善,盡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魔鬼,——中國文化經常誤解了基督教文化的意思,誤以為基督教主張“人心本惡”,因此要監管,因此“絕對的權力(在本惡的人心作用下,變成)絕對的腐敗”,——所以基督教認為,通過非暴力的教,讓每個人能夠最終懺悔自已的原罪,就能喚發本善的人性,壓製住內心魔鬼的誘惑。馬克思主義的區別就在於,認為“私心本惡,公心才是善的,私心是永遠不會妥協的,因此要無情鬥爭和鎮壓”。這種暴力觀念不是馬克思主義原創,基督教在宗教戰爭時期就是這種理念。

    總體上,馬克思主義基本上就是采用“無神論的哲學”作為論據的基督教信仰,持有完全相同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念。甚至於它們各自論證它們共同的信仰的哲學方法,也是一樣的,兩者都是辯證法。隻不過馬克思主義在運用辯證法時,采用它們自已(歪曲自達爾文進化論的)“社會發展論=階級鬥爭推動論=生產力推動論”,而馬克思主義就采用“聖經=基督教信仰啟蒙論”。兩者的區別僅此而已!更進一步,還將發現,如德國納粹的信仰,隻不過是日耳曼新教傳統添加上民族主義。而馬克思主義和基督教在理論上,都不主張民族主義。

    了解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以及它們與歐洲曆史上存在過的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之間的異同,——嚴格意義而言,墨索尼的法西斯主義與納粹並不一樣,前者帶有主教的普世觀念,而後者則帶有新教的民族主義傾向,——可以更能明白,今歐洲基督教文化體係中,對於集權和民主的矛盾觀念,以及它們反映以歐洲現實生活中的衝突,及其過去和未來。

    無論是菲利浦二世的西班牙,路易十四的法國,拿破侖和希特勒,阿維利翁的羅馬教廷,墨索尼的新羅馬帝國,乃至於列寧的布爾什維克,形形色色的遠大理想,無一不體現在基督教夢想中的“統一歐洲”。反而是葉卡捷林娜到亞曆山大的東正教沙皇俄國,以及其繼承者斯大林主義的蘇聯帝國,沒有這大的野心。俄國的理想不是統一歐洲,而是盡可能擴張,直到更落後的東正教俄國,能夠與更先進的基督教歐洲抗衡。這種承認基督教歐洲的先進,但是也自豪於東正教集權的優越性的政治情感,貫穿自彼得大帝到普京的整個俄國政治。

    正是因為歐洲基督教信仰支撐下的“歐洲統一夢”,讓從來沒有實現過統一的歐洲,有著與東方帝國一模一樣的,強烈的中央集權“統一,集中,就是進步”的觀念。這種觀念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是最終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幾百年過去了,歐洲內部不少國家都實現了統一,但是歐洲統一仍然是一個遙遠的夢想。根本原因在於,信仰的統一即思想的統一是不可能的。即便在共同外敵的重大威脅下,這種統一也是不穩定的。穆斯林帝國和後來的蘇維埃帝國,曾經提供了歐洲這種不穩定的統一的外因,而這種外因目前已經不存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未來22世紀》,方便以後閱讀未來22世紀第19章 未來二十二世紀,歐洲“統一”的黃梁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未來22世紀第19章 未來二十二世紀,歐洲“統一”的黃梁夢;並對未來22世紀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