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徹大悟2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金陵鄉民 本章:七、大徹大悟2

    這個評論真是了解高本人和聯賽體製至深!

    惱人的上饒項目,直到7月底才基本結束。方可回到久違的家,區內外竟然讓他感覺陌生,直到看見廚房忙碌的那個身影,他才發自內心地高興起來。他開門,偷偷走到開顏後麵,一把抱住了她。開顏驚得一聲叫喊,回頭看見方可,又轉怒為喜,兩人熱烈擁抱,激情接吻。

    方可在家睡了兩大覺,日子又像之前一樣平淡下來。經曆這些事,他反而喜歡上居家的生活了。這個星期,他翻出在佛山買的《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他發現,這本書和《道德經》一樣,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

    方可的讀書摘錄已經是第三本,最近上麵又增添了這些內容:

    竇燕山(名竇禹均),是五代時期的人,是曆史上一個真實的人物。他出身於富豪人家,非常有錢。但是,年少時的竇燕山為人不怎樣,雖然很有錢,卻經常恃財傲物,不僅心眼,還見難不救。年到三十,膝下依然無子。有一他夢見自己的父親,父親教育他:“你現在這樣的為人處事,這種做法和行為舉止是不對的,你應該改過。你應該樂善好施,多做好事。”醒過來以後,竇燕山領受了父親的教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仗義疏財,修橋鋪路,濟難扶困,變成了名甲一方的一個好人,一個善人。不久以後,就有了五個兒子。竇燕山牢牢記住自己的教訓,嘔心瀝血地去教育這五個孩子,後來三個中了進士,兩個中了舉人。這就是“五子登科”這個成語的來曆。

    不了解三綱就根本不可能理解傳統中國。什叫“綱”?“綱”實際上最早的意思是漁網上麵那根最粗的繩子。打魚的網撒下去,有一根最粗的繩子,下麵串著一根根網眼線。綱舉目張,就是拎著這根繩子一撒,網就撒出去了,一收就能把網給收回來了。這個是“綱”(綱:魚網上的總繩;比喻事物的主幹部分。目:網眼;比喻事物的從屬部分)。

    至於“夫婦順”,我想有一個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舉案齊眉”。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窮書生叫梁鴻,非常窮,但是刻苦勤奮,努力地學習,後來有機會進入太學,就是現在的國立大學讀書。現在有一些學者認為,bj大學的曆史就應該從東漢太學算起。前一段北大慶祝百年華誕,百年的曆史在全世界的大學實在不能算長。有的學者就提出,從東漢太學算起吧。這一算就很長了,這個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梁鴻就是太學生。學業結束以後,梁鴻回到了家鄉,很多人就要給他親,都被梁鴻一一拒絕。那,梁鴻究竟打算娶什樣的女子為妻呢?那個時候,同縣有一戶人家姓孟,有個閨女叫孟光。這個孟光相貌平平,估計跟諸葛亮的太太差不多。而且,當時的記載她是又醜又胖,到了三十歲還沒出嫁,平時素麵朝,也不講究打扮。在東漢的時候,三十歲的女性做奶奶的、外婆的有的是,不奇怪。十五六歲出嫁,生個孩子,後麵的孩子又十五六歲生育,三十歲左右就可以做奶奶、外婆。所以,她在當時是大齡姑娘了,一直不嫁。有時候,父母問她:“你願意嫁給誰呢?”孟光的眼界很高,回答:“我要嫁,就嫁梁鴻這樣的人,別人我不嫁,不予考慮。”這梁鴻也有意思,一聽,就把聘禮下到孟家。他知道孟光怎回事,知道她不漂亮,也知道她三十歲,依然娶了孟光。孟光嫁到了梁家,當然是嫁給了自己的如意郎君,非常高興。於是痛改前非,化妝,希望自己的郎君能夠愛自己。她是一片好意。哪知道她這個痛改前非,恰恰是痛改前是,今日為非了。連續幾,梁鴻瞅都不瞅她一眼,不理她。孟光覺得很冤,心很哀怨:“女為悅已者容,我為你打扮,你瞅都不瞅我一眼。我自己本來就長得不咋樣,現在打扮一下,總歸是要求進步的。”梁鴻告訴她:“我當初之所以娶你,就是聽你樸實,聽你素麵朝,你這樣一個人又在心想著嫁給我。而我是一個窮書生。正是因為如此,我特別敬重你,所以我才把聘禮下到你家,娶你為妻。好了,你今嫁進來了,這一通折騰,你把我嚇著了。”孟光一聽,這下子真是痛改前非了,再也不打扮了,又換上布衣布裙,非常勤勞地操持家務。所以兩個人非常恩愛。梁鴻:“這才是我要的妻子。”後來,這夫妻兩個就搬到了霸陵山中。平時,因為要維持生活,一個人種地,一個人織布。梁鴻閑來寫詩、作文、彈琴,就在山隱居著。但是,梁鴻的才氣是很大的,很短的時間,他在霸陵山麵名聲又大起來了。梁鴻一看,待不住了。他想過隱居的生活,所以再帶著孟光,先是跑到齊魯一帶,在那又隱居。隱居一段名聲又大了。因為他畢竟是個文人,還是好舞文弄墨,彈琴作詩,於是又再跑。

    後來,他們跑到了當時還比較荒涼的吳中一帶,就借住在當地的富商皋伯通家。在這個家,梁鴻出去給人家種地,或者給人家舂米,幹點力氣活,孟光則在家紡紗織布。每,梁鴻很勞累地回家,孟光都會給他準備好非常簡單的菜飯。他們不是很富有,但是飯菜準備整理得非常整潔、規整,按照禮儀放在一個案子上。這個案子實際是帶腳的桌子,每次把它舉著齊眉,這是表示一種尊敬,妻子對丈夫的尊敬。大家認為,這就是舉案齊眉的全部嗎?錯了,梁鴻接的時候也要齊眉接過的。你不能女孩個子矮,她跪著舉,你梁鴻一撩,給撩過來,那是不符合禮儀的。梁鴻也要跪下,也要彎下腰從妻子這兒接過來,這個才叫舉案齊眉。舉案齊眉不是單方,而是夫妻之間非常和諧、和順的表現。如此。終於有一,被富商皋伯通發現了。富商一看,哎呀,這對夫妻我們原來以為就是在外麵打零工的。這個女的相貌也不出眾,整布衣布裙的,怎會如此守禮儀呢?皋伯通頓時覺得這對夫妻不是一般人,從此對梁鴻非常尊敬,對孟光也非常尊敬。不久以後,梁鴻去世了,孟光就帶著孩子,輾轉千回到了家鄉,舉案齊眉的故事就首先在吳中一帶流傳。

    古人稱有同樣德行的人,道德一樣的,行為操守一樣的人,為朋。稱同樣類別的人為友。

    《詩經》麵有一類詩歌叫國風,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換句話國風就是當時各個諸侯國的民歌。我們知道周朝的疆域已經很遼闊了,底下是好多諸侯國,這些諸侯國都是獨立行政的,或半獨立行政的,隻不過擁戴周子作為下共主,但是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官員。那,周子怎來掌握每個國家的情況呢?每個諸侯國具體發生了什,周子怎能知道呢?當時又沒有傳真,又沒有網絡,沒有什特別快捷便利的信息交流的手段。為此,當時就創設了一個製度,叫采風。當時的采風是一種嚴格的製度,周子專門設立了官員,搖著鈴鐺到各地去走,搜集民歌,這就叫采風。同時,每個諸侯國也有責任要把自己國內的某些詩歌定期采集,匯報給周子。這後一部分就是兩回事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君,會把民間擠兌自己的、嘲笑自己的詩歌,匯報給子。所以,這些國風,這些民間的詩歌既可供周子掌握下大事,了解各個諸侯國的民生實際情況,同時又可以配上樂,變成歌詞,成為一個音樂作品,一舉兩得。

    民國初年,bj大學國學門或者中文係的教授,一大半是章太炎先生的學生。魯迅先生就是章太炎先生的學生。章太炎還是一個革命者,參加了辛亥革命,反對袁世凱稱帝。他怎反對的?他拿著一把扇子,下麵吊著一個吊墜兒,這個吊墜是什呢?是袁世凱授予他的大勳章。他把這個大勳章做成一個墜子,扇著扇子,跑到袁世凱的宮門麵前,大罵袁世凱包藏禍心,想恢複帝製,把共和的成果給毀掉了。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袁世凱也不敢殺他,就把他軟禁起來。章太炎先生不僅學問好,而且人格、道德也鼎鼎大名,非常值得人敬仰。章太炎先生就認為,儒、道、墨、法、名五家是諸子麵最重要的。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韓非子是韓國的公子,是一個貴族,喜歡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他的學的源頭在黃老之,這是一種陰柔之。韓非子這個人自口吃,是極其嚴重的結巴,所以在辯士縱橫,大家經常要去遊的氛圍,他不是靠口舌,而是靠寫書。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而李斯非常清楚自己不如韓非子。我們知道,李斯先到秦國,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剛開始的時候,李斯把韓非子的一些著作進獻給了秦始皇。李斯原來的想法或許是想炫耀炫耀。哪知道,秦始皇看了這些書以後:“嗟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當時他還不是秦始皇,還是秦王嬴政,就是:“寡人我如果有機會見到韓非,並且有榮幸和他交往的話,我死而無憾啊。”秦始皇對韓非子的評價如此之高,李斯一看吃醋了,李斯這個人心眼很。秦國進攻韓國,某種意義上也是逼迫韓國交出韓非子。韓國就派韓非子出使秦國。秦王一看,韓非子來了,非常高興。但是,由於李斯在旁作梗,韓非子沒有得到重用。不久,李斯就把韓非子下獄了,而且還派人把毒藥送了進去。他是飲毒藥而死的,這就是韓非子的一生。但我們知道,李斯後來的命運也很慘,他是被腰斬的,所以,法家的結局的確都不太好。

    “江湖”也好、“盜亦有道”也好,這種觀念全部是《莊子》出來的。同時,莊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崇尚人合一。

    在中國的傳統當中,伏羲本來就是一個龍身人首的龍種,同時,他也是我們中國人認為的女性祖先女媧的哥哥,他們是親兄妹倆。我們的傳當中,兄妹倆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

    儒家對夏、商、周這三代,是有獨特看法的。儒家認為,堯、舜、禹這樣的時代是下為公的“大同時代”。我們知道孫中山先生最喜歡題“下為公”,這4個字就是出自儒家的。儒家傳統認為,夏、商、周已不再能夠做到下為公,因為大家已經有私心了。

    齊桓公的一位大臣叫易牙。烹調行業一般都認易牙做老祖宗。

    寒食節和清明節跟晉文公有關,準確地是因介子推而來。

    介子推是重耳的大臣。重耳逃到了衛國,衛國不敢收留,於是他逃往齊國,到了齊國他娶齊薑為妻。但是在從衛國去齊國的路上,他斷糧了,貴公子淪落到沒飯吃的地步,隻好以野菜充饑。重耳是個公子哥兒,他哪咽得下野菜啊!這時候,他手下有個人叫介子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煮成一碗肉湯獻給重耳,並且騙他這是麻雀湯。重耳吃了以後,:“這麻雀湯真好喝。”重耳在逃亡途中一路上是坐車的,而介子推是一瘸一拐徒步走著的。重耳看到這番情景,趕快問原因。當得知介子推對自己這般大義大忠時,大受感動,並且承諾,將來自己當了國君以後,一定重重報答介子推。後來他果然當了國君,成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一霸晉文公。當年跟他一起逃難的人,都受到了封賞,但是,獨獨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真的是一位君子,他覺得無所謂,就算當年自己不割腿上的肉給主公吃,主公也餓不死,他也會當上國君。所以,介子推就帶著自己的老母親,躲到了山,不要封賞。當時有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寫了詩歌,到處傳唱,來譏諷晉文公忘恩負義。這些詩歌很快流傳開來,最終也傳進了晉文公的耳朵。晉文公覺得很內疚,就親自帶著大臣,到介子推藏身的綿山去迎請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已經心灰意冷,拒絕出山。重耳手下有眾多大夫、臣子,有人非常嫉妒介子推,看見自己的國君對介子推那尊重,就出了一個很陰險的主意,:“介子推不是不願意出山嗎?但介子推是個孝子,他帶著老母親在山上,我們就放把火燒山,介子推為了保護母親也一定會下山,放火的時候隻要三麵放火,留出一麵不放火,又燒不壞他,他就肯定逃出來了。”晉文公想,這倒是個好辦法。哪知道這幾個人四麵放火,沒有預留出口。晉文公帶著屬下到山上的時候,發現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抱著一棵大樹,已被活活的燒死了。晉文公非常悲痛,就下令那一不許點火,不需煮飯,隻能吃寒食,所以叫寒食節,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不僅如此,第二年的寒食節,晉文公非常想念介子推,便素服來到這棵柳樹下祭奠介子推。晉文公突然發現,這棵柳樹居然活了,柳樹沒死。所以,晉文公就下令,把這棵柳樹封為清明柳,後來又有了清明節。

    秦穆公是怎渴求人才?怎識拔人才的呢?我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非常有名,叫秦穆公羊皮換賢,用羊皮去換有用的人才。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了一個公子叫縶,到晉國去代自己求婚。晉獻公就把自己的大女兒許配給了秦穆公,當時的規矩是要陪嫁奴仆,其中有一個奴仆叫百奚。百奚並不是一個生的奴隸,他是被滅掉的一個國家的大夫,原來也是有身份的人。晉獻公本來想重用他,百奚卻寧死不從,所以就淪為奴隸。公子縶帶著百奚這批陪嫁的奴隸返回秦國的途中,百奚逃跑了。秦穆公和晉獻公的大女兒結婚以後不久,發現少了一個叫百奚的奴仆,就問公子縶,公子縶也不當回事,心想一個奴隸看那重幹什?但是,秦穆公手下有一個從晉國投奔過來的人了解百奚,馬上就跟秦穆公講:“誰跑都可以,這個人跑了對秦國是個損失,他可是個人才。”秦穆公一聽是人才,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回百奚。而百奚一路亂跑,他的國家已經亡掉了。他跑到楚國的邊境線上被楚兵給當做奸細抓了起來。百奚:“你們抓我幹嗎,我是一個無國無家之人,我是亡國之人,我是給有錢人家看牛的啊。現在國家滅亡了,我就出來逃難,我不是奸細。”楚國士兵一看,一個60多歲的老頭,一副老實像,也不像個奸細,所以就把他留下來了。百奚就留下來替楚國士兵養牛。百奚真會養牛,把牛養得又肥又壯,慢慢地在當地大家都知道養牛大王百奚。楚國的國君楚成王想他既然能把牛養得那肥,為何不讓他去養馬呢?於是就把百奚派到很遠的南海去牧馬。

    百奚其實已經離秦國非常遙遠了,秦國在西北,百奚在南邊養馬。秦穆公費盡心機,打聽到百奚沒死,現在在楚國南海養馬,就準備了一份厚禮,去請求楚成王把百奚放回來。這個舉動有點過分了,卻反映了秦穆公如何求賢若渴。但實際上可能會事與願違的,秦穆公手下有個大臣就趕快進言,:“主公萬萬使不得。楚成王讓百奚去放馬,是因為他沒有意識到百奚是個有用的人才,他讓百奚放馬,明百奚在楚成王眼地位不高,您一下弄了那一份厚禮去換一個奴隸,明擺著提醒楚成王這個人很值錢,楚成王還會把他放回來?各國國君都在網羅人才啊。”秦穆公一想,有道理,就問這個大臣應該怎辦。大臣:“用5張羊皮換。”當時奴隸的價格就是5張羊皮,按照市場上通行的奴隸價格送5張羊皮給楚成王,編個故事把它弄回來。於是秦穆公派了一位使者去見楚成王,:“我們有個陪嫁奴隸叫百奚,他跑了,聽躲在貴國,我要把他贖回去問罪,我不能按照通行的價格,就準備了5張上等的黑羊皮表示對楚成王的尊重。”楚成王一聽,這算什事,就把百奚給弄回了秦國。百奚莫名其妙被裝上囚車,他估計到了秦國也絕對沒好日子過。哪知道秦穆公當場拜他為相國,百奚當然很感動,所以又推薦了自己的朋友蹇叔和蹇叔的兩個兒子。不久以後,百奚的兒子聽父親在秦國當了相國,也不遠千投奔秦國,後來成了秦國非常出名的將軍。5張羊皮換來了5個大臣,這是中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渴求人才的故事,是關於秦穆公的千古佳話。秦穆公還跟一個咱們非常熟悉的人打過交道,他就是伯樂。伯樂相馬也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一個典故。

    秦穆公有一跟伯樂聊,:“伯樂先生,您現在年紀大了,您的子孫能不能接您的班呢?”伯樂:“不行,我的子孫能相馬,但是不一定能找到最好的馬。良馬都是若隱若現,似有似無,混在馬群的,要在馬群慧眼識馬,我的後代不如老臣,沒有這點本事。但是,向您推薦一個人,這個人當年和老臣一起撿柴火的,他叫九方皋。”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命令他出去相馬,九方皋個月以後回來稟告:“好馬找到了。”秦穆公:“在哪啊?”九方皋:“在沙丘。”秦穆公就問:“什樣的馬啊?”九方皋:“黃色的母馬。”秦穆公一聽大喜,派人到沙丘去一看,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當時就暴怒了,他跟伯樂:“您老人家真夠厲害,您推薦一個能相馬的,連公母都分不清,連顏色都分不清,還是一個色盲,他能相什馬啊?”伯樂也很厲害,他:“九方皋相馬居然已經到了這個境界了,那是千萬個我也比不上啊。九方皋看重的是內在的素質,這匹馬一定是好馬,而不在乎它的皮毛,是關注他的內在。所以九方皋這個人比再好的馬都寶貴。”伯樂拚命為九方皋話。根據記載,這匹馬的確是下最好的馬。秦穆公善於任用人才的故事,為曆史留下一段佳話。

    皇帝這兩個字是秦始皇創造的,在他之前沒有人這用,以後皇帝成為古代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一直到1911年,都叫皇帝。在古代,皇的意思是大。大家對祖先神和其他的神靈有時就稱為皇的,帝是上古的人們想象當中主宰萬物的最高神。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采取了好多尊君的措施,比如自稱為朕,這是從秦始皇開始的。另外,他還規定要嚴格避諱,就是在寫文章的時候不能提到皇帝的名字,如果犯忌,就要滅族。從秦始皇開始隻有皇帝使用的、用玉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在過去,璽不是皇帝專用的,百姓也可以刻一個璽用,但是秦始皇規定百姓刻的東西叫章,皇帝的章叫璽。

    田橫生年不詳,他是公元前0年自殺的,是當時著名的將領和賢士,也曾經自稱為齊王。起初田橫主要跟項羽爭鬥,因為楚王來攻略齊地,對劉邦,田橫隻不過是防備。可是,劉邦也想攻占齊地,所以,就派了一個人去勸降田橫。田橫不知道是計,他不太了解劉邦的性格,還是以一種貴族心態去揣度劉邦,就跟劉邦堂堂正正地簽訂了一個協議。他剛剛簽完協議,把對劉邦僅有的一些防備撤走,韓信就率軍突襲濟南,攻擊濟南後旋即攻向臨淄,直逼齊國的都城。田橫這才知道上了劉邦的當,不幸的是那個使者,被田橫給烹煮了。後來田橫還曾經自立為齊王,但是實際僅僅是一個空名了。公元前0年,劉邦戰勝項羽,統一了中國,田橫一想,劉邦不好惹,自己恐怕逃不了被誅殺的命運,就率領部下500人,逃到了海州dh縣,離岸頗遠的一個島上。劉邦擔心:第一,田橫是齊國的貴族,有號召力;第二,田橫兄弟在這一帶經營多年,老百姓心還是記著他的。劉邦就打算赦免田橫,希望把田橫召回來。從史籍記載來看,劉邦起初並沒有打算殺掉田橫,而是想田橫隻要低頭稱臣,就赦他死罪,可是,田橫不願這做。

    田橫為什不願意呢?田橫把劉邦的使者給煮掉了,而這位使者的兄弟,現在還是劉邦手下的大將。田橫想:“我把你使者烹了,你將來總有一要報複我。”劉邦知道田橫有這個擔心,就下令於這個使者的兄弟,將來不許傷田橫一根毫毛,否則就滅其九族。劉邦以為這樣以後,田橫就會投降,替他安撫齊地的百姓。誰知道,田橫根本不幹,他認為自己是齊國的貴族,劉邦不守信用,又是一介平民,要他現在向劉邦稱臣,他低不下這個頭。劉邦就下了一道死命令,要田橫回來,封為諸侯,或者給個爵位,否則他就發兵誅殺田橫所有的隨從。田橫是一個君子,他不願意連累這500多個跟著他的人,所以就帶著兩個隨從上路往洛陽走,一路走一路想,自己要向劉邦稱臣,心實在不願意。到離洛陽0的時候,田橫就跟身邊兩位隨從講:“你們先回避一下,我馬上要拜見子劉邦,要沐浴。”於是,兩個隨從就回避了,而就在這時田橫自殺了,兩個隨從也當即自殺。島上的500多人聽到這個消息以後,也全部集體自殺,死都不肯向劉邦稱臣。這500多壯士在中國曆史上被視作忠義的代表人物,這個在sd即墨境內的的海島,今就被稱為田橫島,那成了忠義的象征地。

    王莽就做了一件絕事,他派人向對他恩重如山的姑媽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這就等於活生生要奪位啊。王政君到這時才看透了自己這個侄子的偽君子麵目,一氣之下就把玉璽摔在地上,玉璽就缺了一個角。王莽心疼壞了,趕緊叫人拿黃金補了一個角,這就是曆史上非常有名的金鑲玉玉璽。從那以後,傳國玉璽就缺了個角。

    齊後主在朝廷上跟大臣議事的時候,居然經常讓馮憐公開坐在他的腿上,或者躺在他的懷,弄得大臣們滿麵通紅,語無倫次。他還下令,讓馮憐裸體躺在朝堂上,讓大臣們同來觀賞。這就是“玉體橫陳”這一成語的來源。

    隋文帝有許多影響後世的重大創舉。

    第一,確立三省六部製。在官製上,中央設三個省,尚書省、門下省、內吏省,彼此互相牽製。特別是尚書省,作為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邊分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共六部。像這樣的六部,實際上就一直延伸為後來的禮部、吏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一直到清朝都如此,六部製是隋文帝楊堅創立的。

    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的那位獨孤皇後的姐姐,所以隋唐兩家人是親戚,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是姨表兄弟。

    嶽飛乘勝攻占朱仙鎮以後,離北宋首都開封隻有45,再往前進一進,就可以恢複原來北宋的首都。金兀術已經被迫退守到開封城,金軍士氣沮喪,真乃“憾山易,撼嶽家軍難”。在朱仙鎮,嶽飛招兵買馬,聯絡當時hb的義軍,準備收複失地。他很激動,對手下的將領:“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他已經準備直接往金國縱深進攻。嶽飛隻活了9歲。

    元朝,按照最標準的法是建立於公元171年,亡於168年,整個朝代不到100年。

    文祥,字宋瑞,號文山。他是廬陵人,大致相當於今j的吉安。

    謀士朱升跟朱元璋了九個字,哪九個字呢?“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占領一個地方後不要忙著再去占另一個地方,因為現在兵力不夠。應該看住占領的地方,把城牆築得高高的。在這個城麵多多地囤積糧食,在戰亂之年糧食是最管用的,別的都沒用。不要急著稱王,先悄悄地躲起來,別引人注目,別出頭。如果一稱王,那元朝首先就要打你,也許起義軍內部也會動你的腦筋。這就是著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大將,被朱元璋封為涼國公。朱元璋怎會動念頭殺掉他的呢?191年,s建昌發生叛亂,朱元璋就命令藍玉率兵前去討伐。臨行前,朱元璋對藍玉麵授機宜:“你手下的將領先退下,藍玉你一個人留下,我有些秘密的事情要跟你講。”連三次,朱元璋看到藍玉的部下紋絲不動,沒一個退下的,而藍玉手一揮,全退下了。朱元璋這才明白了藍玉手下的驕兵悍將根本不聽他的,就下決心要除掉藍玉。不久,朱元璋將藍玉殺死,牽連的達15萬人。

    明成祖繼續執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加強對這些豪強地主的控製。什意思呢?就是當某個區域出現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比較有勢力的家族,朱元璋會強迫把他們往異地搬遷。比如,原來hb的就要搬到s去,s的搬到東北去。他怕在當地形成勢力,不服政府管製。朱棣繼承了朱元璋的做法。

    “錐刺股”的故事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謀士、縱橫家蘇秦的故事。蘇秦字季子,應該是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紀左右,東周洛陽人,蘇秦的家鄉大致在今洛陽東郊的太平莊一帶,他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人,和另外一個縱橫家張儀齊名,這是最著名的兩個謀士。

    當時怎形容他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力呢?是這的,“一怒而下懼,安居而下熄。”蘇秦出生於農家,但是從立誌,發憤苦學。當他學成以後,他和趙國的秦陽君李兌共謀,發動了韓、趙、魏、燕、齊各國合縱,聯合起來,逼迫當時咄咄逼人的秦國退回了占據的地方。所以,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蘇秦的著作當時叫《蘇子》,當然這個書今我們看不到了。蘇秦很想有所作為,曾經求見周子,但是沒有門路。一個農家子弟,想看到子談何容易?所以一氣之下就變賣了所有的家產,到別的國家去了。當時的中國有許多諸侯國,很多人就在各國之間來回地遊動。但是,蘇秦曆盡千辛萬苦,在外邊奔波了好幾年,卻沒有謀得一官半職。後來錢也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怎辦?他就垂頭喪氣地回家了。家人看到蘇秦拖著一雙破草鞋,挑著一副破擔子,擔子麵一堆破爛貨,非常狼狽地回來了。蘇秦的父母就把他惡狠狠地罵了一頓:“你這幾年不老老實實待著,在家幹點農活也好。”他的妻子看到他回來了,還坐在織布機上織布,看都不看他一眼。蘇秦餓壞了,一看老爸老媽罵自己一頓,一看自己太太又不理自己,就哀求嫂子能不能做頓飯給他吃,嫂子扭頭就走。蘇秦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從此立誌發憤圖強。他總結了自己為什失敗、為什不能成功的原因,發覺自己讀書不夠,知識的積累不夠。所以,他發憤讀書,讀到深夜。這樣連續的苦讀要消耗很大的體力,所以他會覺得疲倦,每當又累又困的時候,蘇秦就拿一個錐子紮自己的大腿,這就是“錐刺股”。一紮大腿當然疼嘛,一疼又清醒過來,就接著讀下去。這樣錐刺股,刺了多久呢?蘇秦刺了一年多時間。當他覺得對自己的學養、對自己的知識有所把握的時候,就重新離家出遊。到了秦國不被所用,還是沒有成功,但是,他正好遇見當時的燕昭王廣招賢士,蘇秦就到了燕國,憑借自己錐刺股得來的知識,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戰國時各國之間關係很複雜,燕國和齊國有仇。蘇秦認為,因為燕國現在打不過齊國,所以應該先向齊國表示屈服,深深地埋藏自己複仇的願望,贏得時間,讓燕國重新振興。另外一方麵,還要鼓動齊國不斷地進攻別的國家,防止齊國一心一意對付燕國,從而削弱齊國的國力。公元前85年,蘇秦到了齊國,挑撥齊國和趙國之間的關係,這是戰國時期縱橫家經常用的一個手段。離間、挑撥,在當時被視作一門技術,是專門的技能,是有學派的。他取得了齊國齊湣王的信任,被任命為齊相。縱橫家雖然挑撥離間,但是縱橫家是有底線的,所以蘇秦心依然忠於最早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燕國,他依然站在燕國的立場上為燕國謀劃。齊湣王不知道真相啊,哪知道自己的相國心裝的是燕國。而當齊國和燕國交戰的時候,蘇秦有意使齊國戰敗,齊國一下子損失了五萬人。這一點放在今不大能理解,因為蘇秦在燕國並沒有官職,而在齊國已經是宰相了。但是,他依然記著自己的恩主,而且通過各種手段、各種謀略,讓齊國的君臣不合、百姓離心,為後來樂毅率領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創造了條件。

    之後,蘇秦又服趙國,聯合韓國、魏國、齊國、楚國、燕國,攻打秦國。趙國國君也很高興,認為這是個人才,賞賜給蘇秦好多寶物。蘇秦得到了趙國的幫助,又到韓國,去遊韓國的國王,到魏國遊魏王,到齊國遊齊王,到楚國遊楚王。諸侯王們都非常讚同蘇秦的謀劃,認為必須聯合起來對付秦國。於是,六國達成了一個聯合的盟約,蘇秦擔任了縱約長,也就是六國有一個合縱,他擔任執行長。在那個時候出現了曆史上罕見的一幕,一人配六國相印。就是一人擔任了戰國七雄六個國家的宰相,他一人掌控著六顆相印,蘇秦取得了這樣的成功。回到趙國後,趙王又封他為武安君,還給了他爵位。秦國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大吃一驚。此後15年,秦兵不敢再向函穀關以外進攻。蘇秦以一人之力,實際上延緩了秦滅六國的進程,延緩了秦國的發展速度。

    蘇秦先是投奔燕國,然後又離間齊趙關係,後來又聯合六國攻秦,所以他是戰國時期一個轟動一時的人物。但是,他的結局並不好,因為他是齊國的丞相,但是在為燕國打算,這個陰謀被發現了。所以,齊國把他車裂了,這是一種最殘酷的刑法。車裂就是我們所的五馬分屍,用五匹馬把他活生生地給拽死。這件事情在許多曆史著作上都有記載。

    負薪,也就是背著柴火,講的是漢朝的朱買臣。漢朝有個非常著名的官員叫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就是今js蘇州一帶的人。家非常窮,所以必須經常砍柴來維持生計,但是他喜歡讀書。他就一路擔著柴,一路邊走邊讀書。朱買臣的妻子也跟著他去擔柴,所以她就勸他:“你不要瞎唱好不好?”因為古人讀書就是吟唱,像唱歌一樣讀書。他妻子不懂,:“你窮到這個樣子,背著柴,一路你窮開心什啊?瞎唱什啊?”但是,朱買臣越唱越響亮,實際上是越念越響亮,他的妻子認為這實在是丟麵子,實在是太羞恥,所以就提出離婚。朱買臣就對他的妻子講:“我50歲的時候一定富貴。現在你看,我都40多了,你都熬到現在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了,你等我富貴以後回來報答你。”但是,他的妻子非常憤怒地回答:“像你這種人,我看最後是要餓死在溝都沒人管,你還富貴呢?”所以,她就強烈要求離婚,向朱買臣要了一紙休書,然後就走了。之後,朱買臣依然如此,去砍柴,邊走邊吟誦,堅持不輟。過了幾年,他的前妻跟她後來的丈夫有一次去上墳,看見朱買臣挑著擔子在那兒唱歌呢,他的樣子又冷又餓。很快,朱買臣就到50歲了。有一次跟著一個管賬本的官,把賬本送到長安去。到了皇宮送上賬本、奏折以後,遲遲沒有答複,就住在旅館等候皇帝的命令。糧食也用完了,當時朱買臣也沒有什吃的,但別人輪流給他送吃的。這個時候,大家已經覺得他不是一個一般的隨從,而是肚子有貨的,經常出口成章,動不動吟幾句古文出來。恰好他有一個同縣的老鄉正好受到皇帝的寵信,就向皇帝推薦了他。皇帝召見以後龍心大悅,發現了一個人才,就任命他為會稽太守。會稽包括今寧波一部分以及紹興在內的一大片地區。於是,朱買臣就乘著官家的馬車去赴任。當地的官員聽新的太守要到任,就趕快征召百姓修整道路。縣府官員100多輛車,都在路邊恭候。到了會稽這個地方,朱買臣一看,他的前妻和丈夫正好在修路,就停下車,叫後麵的車子載上他的前妻,載上她前妻後來嫁的那個丈夫,一起到太守府,請他們吃飯,送了他們好多禮物。過了一個月,他的妻子就在太守府上吊身亡。不知道是後悔還是心理怨恨,而朱買臣拿出銀兩,安葬了他的前妻,這就是“負薪”的故事。

    “泌七歲,能賦棋”,的就是唐朝的一代名臣——李泌。李泌是公元7年生人,到公元789年去世。他在幼年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又能寫文章,還能寫賦,同時還非常喜歡下棋,當時就有神童之稱。《三字經》邊講李泌能賦棋的故事就發生在他7歲的時候。這個故事後來在哪流傳啊?不在讀書界流傳,而是在圍棋界流傳,中國好多從學圍棋的人都知道有個神童叫李泌。這個故事起來和唐玄宗有關。唐玄宗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風流子。有一夜他突發奇想,要遍觀下的賢士。他就親自坐在一個高樓上,下令在下麵擺了好幾桌酒席,廣設座位,召集了儒、道、釋三教的各種高人講論學問,以比較三教的優劣。李泌有一個表哥,這個表哥當時也隻有9歲,也很厲害,就穿上了大人的衣服,混在人群當中。開講以後,這個9歲的孩子十分敏銳,辯論精微,滿座皆驚。大家一看,怎是一個9歲的孩?大家驚呼神童。唐玄宗在上麵看到了也很高興,就把他召到樓上來,問他:“你太聰明了,才9歲,你的家人和你的親戚當中是不是還有你這樣的人啊?是不是還有像你這樣博通經義的人啊?”這個表哥回答:“我在我家不算什,我還有個表弟叫李泌,才7歲,但是已經遍觀經史,而且心思敏捷,比我強多了。”唐玄宗一聽:“居然還有一個神童,我一定要見見他。”就命令宮的宦官把李泌帶到宮中來。但是,唐玄宗怕走漏這個消息,擔心李泌的家人會給李泌惡補課,所以就叮囑這個宦官:“你把李泌接來,但是你別讓李泌家人知道。”第二早晨,太監就來到李泌家門口,像做賊一樣,找一個角落先藏起來。過了一會兒,李泌出來玩兒了。這個太監就撲上去,把李泌一把抱住,扛起來就跑。李泌家人嚇壞了,但是他們家也是見多識廣,一看搶李泌的是個宮的太監,就放下心來。

    李泌這孩子被這樣扛在肩上,一聲不響。一般的孩子都會喊救命啊,他不,他靜靜地看這個太監到底想幹嘛,他在跟太監鬥心眼。到了宮中,唐玄宗正好跟燕國公張在下棋。李泌被扛進來了。玄宗一看李泌,唇紅齒白,還是個孩子,很可愛,當時就非常喜歡,就命令李泌:“你不是看到我和燕國公張在下棋嗎?你就吟詩一首,而且要詠出4個關鍵的字:方、圓、動、靜。”這道題很難,一盤棋當然有動靜,有方圓,但要即興賦詩把他吟出來卻很難。而張一看李泌,也很喜歡他,怕孩子一下子賦不出詩來,讓皇上不高興,對孩子也不好,所以他就帶頭做了一首示範詩,叫什呢?“方如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張做了一首,他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然後對李泌講:“詩就是這種做法,要扣住方圓動靜的這個意思,而不是以物詠物,你不要去描寫這個棋盤是一塊方的,棋子是一個圓的,棋盤木頭做的,棋子玉石做的,這個不行。”李泌聽了,歪著頭看看燕國公,雙手叉腰,不慌不忙,也吟了一首:“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這首詩明顯比張的詩高明啊。“方若行義”,就是在仗義行為時候應該堂堂正正。我們原來講“智圓行方”,就是人的智慧要很周全,要進退舒緩,人的智慧不能是直來直去的,直來直去這是憨,不是智慧,但是人的行為要堂堂正正,方方正正。“動若騁材”,就是動的時候就像人的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時候人要動,飛揚。“靜若得意”,當人一旦領悟到意思的時候,當然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得意洋洋的得意,人一旦真正看透了含義的時候,或者取得成功的時候就要很靜,因為這是另外一種境界。玄宗一聽大喜,馬上就稱讚李泌才思敏捷,以皇帝之尊把李泌攬在懷愛撫。然後命令太監,賞了很多果子給這個孩子,讓太監帶著這個孩子在皇宮麵隨便玩兒。李泌在皇宮玩兒,不回去了。家人急了,就開始琢磨,有點擔心了。隻有李泌的爸爸毫不在意,李泌的爸爸講:“如果別的孩子走丟了那得找,但是如果是泌兒根本不妨事啊,他碰到什事情都會隨機應變,安然回來的。”果然,過了兩個月,唐玄宗突然想起來:“這李泌我再喜歡也不能不讓他回家啊!”就命令太監把李泌送回家,而且傳達了自己的旨意:“這個孩子太了不起了,但是年齡太,我不能給他官職,但是我相信,這個孩子長大了以後一定是國家的棟梁。”唐玄宗是一個長壽子,他終於等到這個孩子後來成為他的重要謀臣。在安史之亂當中,在唐朝性命攸關的時候,正是這位李泌為唐肅宗出謀劃策,製定方略,為平叛立下了大功。

    蔡文姬是漢末著名的琴家。史書她博學而有才辯,妙於音律。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曹操很少的幾位摯友之一。曹操朋友不太多,但是蔡邕是他的朋友。蔡文姬16歲的時候嫁給了河東衛氏大家族,她丈夫叫衛仲道。衛仲道是一個大才子,夫妻兩個非常恩愛。但是,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吐血身亡,蔡文姬還沒來得及生下一兒半女,丈夫就死了。當時蔡文姬實際上隻有十七八歲,而衛家的人嫌這個兒媳婦克死了自家的兒子,不能正待她。所以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蔡邕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一個女性有這樣的自尊,這在當時是不多見的。後來他的父親死於獄中,蔡文姬經曆了喪夫、喪父的苦難以後,又在二十三歲那一年被匈奴掠去。到邑地匈奴以後,被匈奴左賢王納為王妃。他們共同生活了1年,並為左賢王生兒育女,同時她還學會了吹奏胡笳,還學會了異族的語言。建安1年,也就是公元08年,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在南匈奴後,立即派一個叫周近的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蔡文姬贖了回來。這一年蔡文姬5歲,而後曹操又做主,把她嫁給了校尉董祀。

    蔡文姬嫁給董祀後,她的婚姻生活起初並不幸福。蔡文姬飽經離亂憂傷,經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一表人才,而且博通經史,擅長音律,自視甚高,對蔡文姬自然有一種不滿意,覺得他配不上自己。按照古人來講,她已經是二嫁之身,嫁給他是第三次。但是,由於是丞相曹操指定的婚姻,董祀也不敢反抗,隻好接納了蔡文姬。因此,兩個人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然而第二年,董祀卻犯了死罪,蔡文姬在那個時候蓬首跣足,就按照當時的風俗去求情。實際上還有一個意思,願意代丈夫而死。蔡文姬跑到曹操的丞相府,為對自己也並不怎好的丈夫去求情。曹操看在和蔡邕的交情上,又想到了自己這位侄女的悲慘身世,赦免了董祀。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對蔡文姬刮目相看,覺得這個女性不一般,夫妻雙雙也都看透了人間的世俗,所以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風景秀麗、林木茂盛的山區。若幹年以後,曹操打獵經過這個山區,還去探望過這對夫妻。董祀和蔡文姬還生了一兒一女,他們的女兒後來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這就是蔡文姬的經曆。

    謝道韞是東晉時期著名的才女。有一句話叫“王謝之家”。在中國古代,“王謝之家”是用來形容最權威的門第,這樣的門第既要有大官,而且這個大官還必須有功於這個時代。她時候,有一,漫飄雪。她的叔父謝安就讓家的子侄們,描寫一下這漫的雪花。這是中國傳統世家大族教育子女的一種常用手法,培養子女觸景生情,培養子女對世間萬物有非常敏感的感觸。

    謝家的子侄都是以文采風流著稱的,但是,謝安的侄子,後來也很有名氣的謝朗,這次表現不怎樣。他怎比喻呢?“撒鹽空中差可擬。”意思是雪花啊,就好比是撒了一把鹽在空中。謝道韞在旁邊聽不下去,隨即吟道:“未若柳絮因風起。”她把這個漫的飄雪比喻成柳絮,因為一陣風把柳絮吹得迷迷漫漫,依飄揚。那種雪的氤氳滿目而去的動態都被她形容出來了。這就是《三字經》謝道蘊“能詠吟”的典出。

    《三字經》可分為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育的必要性,和應該學習的內容;第二部分講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第三部分以眾多勤學的例子,強調了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錢文忠教授把一部《三字經》講得深入淺出,他博古通今,令人敬佩。

    8月初,s鹹陽的大項目開工,這個項目預計要持續三個月之久。方可隻能告別開顏,踏上奔波的旅程。

    鹹陽是秦朝的都城,離西安不遠,大家便選擇住在西安北郊。兩地雖是不同的地級市,但電話區號卻相同,看來,假以時日,合二為一是大勢所趨。

    西安是方可喜歡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偉大曆史讓他自豪,第一次出差來遇上的大姐更讓他愛屋及烏地喜歡西安。在飛機上,他曾反複吟誦李白的詩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西安,我又來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心要古》,方便以後閱讀人心要古七、大徹大悟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心要古七、大徹大悟2並對人心要古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