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征戰(12)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繚雲 本章:第166章 征戰(12)

    傍晚時分,蕭珺予率大軍浩浩蕩蕩行至曹縣,下令在地勢開闊處安營紮寨,他此行攜了很多物資補給,同時還帶來了整編後的五百人神臂弓營,這五百人也都歸在周懷敏麾下,憑她調遣。

    神臂弓其實不是弓,而是弩,射程比尋常弓箭要多出上百步,穿透力強,射速快,且勁力十足,殺傷力極強。

    弓弩本就是瀾滄國的傳統強項,原先弓弩隻能單發,此次蕭珺予帶來的神臂弓營弓弩是改進過的,一次能三連發,更節約了更換箭矢的時間。

    瀾滄國此次攻打商水國是下了血本了,大殺器一樣一樣開始井噴似的亮相。繼破儒釋道,內政外務改革已近十年,現在便是試牛刀的時候。

    蕭珺予還帶來了朝廷對周懷敏的嘉獎。

    當日便大犒三軍,休整三日,繼續向東前進。

    沿途所經之處,十室九空,老百姓差不多都跑光了,隻剩下了老弱病殘跑不動的。那些房子都是大門洞開,看得到頭被翻得東倒西歪,像是被洗劫過,滿地狼藉。

    距離曹縣陷落已經過去了近兩月,翰林學士承旨張浩然與另幾位主戰的文臣武將費了許多口舌終於力挫主和派,讓君王下定了決心抗擊瀾滄。由於邊境戰事僵持數年,朝中早已習以為常,並未做充足準備,此時倉促調兵遣將倒頗為麻煩,出了好些紕漏。

    商水國的改革其實比瀾滄國還早,但因黨派鬥爭用人不當執行不力等原因,成效反而沒瀾滄國那明顯。

    對於國家而言,十來年的改革實在就像彈指一瞬,將將才確立了新法在全國百姓腦子有個概念,實施起來便如剛過初始階段,許多利於耕種的律法才在東部地區取得一些成效,中西部都還未及鋪開貫徹的。

    商水國據東靠海,地理位置是極佳的,國內地貌豐富,西北部多高山,西南多高原,整個西高東低,水量豐盈,發源於雪域高原的大河大川由西往東奔騰入海。東部尤其水係發達,土壤肥沃,最適宜耕種,這也是商水國最重要的糧倉。

    張浩然是堅定的革新派,他從莊國投奔到商水國的那年,正值商水國革新派左丞相吳庇掌權,新法進行得如火如荼。張浩然被新政吸引,成了政治革新的死忠。不料三年後吳庇暴斃,守舊派把持了政權,在朝手握重權的革新派幾乎都被排擠陷害貶出了陽城。

    那時候張浩然還隻是個人物,正在東部地區做個縣令,兢兢業業貫徹落實新政。革新派倒台的倒台,外放的外放,幾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若非那年傳統中部產糧區遭了百年難遇的大旱災,國家財政陷入危機,而一向不被重視的東部平原地區實施新政取得成效,喜獲大豐收,新政幾乎便要被守舊派全部廢除。

    當時革新派的官員多是被貶在東部郡縣,那次調集糧草賑災,便是他們貢獻最大,張浩然轄下的下安縣產糧量更是居全國之首。也是從那之後張浩然仕途通達,從縣一直到郡守,再到革新派被重用,重登廟堂,執掌權柄,他被調入京師,受革新派領頭人石守義重用。

    他前幾年一直倡議朝廷修築運河,以便調運東部糧食,但是鑒於陽城與東部三角洲地區可以從閩江走水路,再到商陸改走陸路即可,連石守義也覺得沒有修築運河的必要。畢竟修築運河勞民傷財,是個大工程。

    但張浩然一直堅持己見,還親自規劃了運河走向等等,做了詳盡預算,走訪民情,實地調查。他很肯定,若能修築一條大運河,不僅能減少閩江下遊的水患,還能使船隻直接走水路一直到陽城,距離要比水路換陸路的傳統距離縮短七八百公,從三角洲平原地區到京師可由原先的近兩個月,縮短至二十七八。最重要的是,以運河勾連各大水係,可連通東部更多的地方,水陸交通將變得四通八達。修成了,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過了好幾年,國庫充盈了些,他這個倡議才被采納,如今那運河才修了不到三分之一。

    正是因為運河還沒修好,此番調集糧草成了大問題。

    眼看瀾滄軍已快到棗陽城,糧草的調撥還未及預期的一半。好在現在還可以用其他地區的糧倉頂一下,可如果周懷敏還像之前一樣所向披靡進軍神速,那留給他們做準備的時候也不多啊!銅牆鐵壁的昭陽城在瀾滄軍麵前都不堪一擊,那防禦還不如昭陽城的棗陽城,估計也懸得很啊……

    張浩然是日夜焦心,幾乎時刻注意著行軍調配等事務。

    大軍當前,舉國上下竟都沒有對敵預案,朝野上下幾乎都是措手不及。每日上朝君王便是問“愛卿,寡人該如何是好?”“何人能退敵?”“糧草籌措得如何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不良仙師》,方便以後閱讀不良仙師第166章 征戰(1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不良仙師第166章 征戰(12)並對不良仙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