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布施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濟遜 本章:第四百三十五章,布施

    那時候佛遊行在舍衛國,在勝林的給孤獨園中。一有一個叫須達多的居士,他來到佛所,禮拜佛足以後,坐在一邊。世尊問他,居士,你們家行布施嗎。須達多居士,是的,世尊。我們家行於布施。但是我們家所行的布施很粗陋,不是很好,我們家隻是用簡單的飯菜湯行布施。佛,居士,不管布施是粗陋還是勝妙,都可以得到善報。佛,居士,如果有人行於粗布施,但是他布施沒有信心,不能親手布施,不是故意布施,不是自己前往行布施,沒有想布施,不能觀察布施的果報,那應該知道他們所行的布施有如是的受報,是他們的心不想得好家,不想得到好乘,不想得到好衣服,不想得到好飲食,不想得到好的五欲功德。為什呢,是因為他們的心不能至心行於布施,所以他們的受報也如是。佛,居士,如果有人行於粗布施,但是他們能夠信心行於布施,故意布施,親手布施,自己前往行布施,想布施,由於自己信心而行布施,觀察布施可以得到的果報。佛,他們則可以得到如是的受報,是他們的心想得到好家,想得到好乘,想得到好衣服,想得到好飲食,想得到好的五欲功德,為什呢,是他們的心能夠至心行於布施,他們當受如是果報。佛,居士,如果有人在行妙布施,但是他沒有信心布施,不是故意布施,不能親手布施,不是自己前往布施,不能做到想布施,不信布施,不能觀察布施的果報。應該知道他們將受如是果報,因為他們心不想得到好家,不想得到好乘,不想得到好衣服,不想得到好飲食,不想得到好的五欲功德,(五欲功德,眼有福報見妙色,耳有福報聽妙聲,口有福報嚐妙味,身有福報受妙觸),為什呢,是因為他們不能至心行於布施,他們當受如是果報。佛,居士,如果有人行妙布施,他可以信心布施,故意布施,親手布施,自己前往布施,思維布施,心有信而行布施,觀察布施的果報,他們當受如是的果報,他們心想得到好家,想得到好乘,想得到好衣服,想得到好飲食,想得到好的五欲功德。為什呢,都是他們在至心行於布施,所以他們當受如是果報。佛,居士,昔日有一個大長者梵誌,他具足極大的富饒,資產無量,他被國王封戶食邑,他的畜牧產業也有無量,他可以行極廣大的布施,以金銀珍寶行種種大布施,如果有人可以在滿閻浮提中布施眾生食物,此人的布施勝過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行前麵所如是極大的廣布施,又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如果又有一人,他布施食物給了一個須陀洹果的人,他布施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行前麵所的如是極大的廣布施,以及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再布施食物給一百個須陀洹果的人。如果還有一個,他布施食物給了一個斯陀含的人,他布施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可以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又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布施食物給百須陀洹果的人,布施食物給百個斯陀含果的人。如果還有一個人,他可以布施食物給一個阿那含果的人,他因為布施阿那含果的人所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也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布施食物給一百個須陀洹,一百個斯陀含,一百個阿難含。如果還有一人,他布施食物給一個阿羅漢,他布施一個阿羅漢所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行如上所極大廣布施,又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布施食物給一百個須陀洹、一百個斯陀含、一百個阿那含、一百個阿羅漢。還有一個人,他布施食物給一個辟支佛,這個人所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又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布施食物給一百個須陀洹、一百個斯陀含、一百個阿那含、一百個阿羅漢、一百給辟支佛。如果又有人,他布施食物給一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這個人因為布施食物給一個如來,他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又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布施食物給一百個須陀洹、一百個斯陀含、一百個阿那含、一百個阿羅漢、一百個辟支佛。如果有人作房屋布施給四方來的比丘住,於此相比,布施房屋給四方來的比丘住是最勝的。佛,居士。如果梵誌可以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也布施滿閻浮提眾生食物,布施食物給百個須陀洹、百給斯陀含、百個阿那含,百個阿羅漢、百給辟支佛,布施房屋給四方來的比丘住。如果還有一人,他以歡喜心皈依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皈依了法,皈依了比丘僧,以及受持了戒,這樣的人,他所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梵誌可以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也布施食物給滿閻浮提眾生,布施食物給百個須陀洹、百個斯陀含、百個阿那含、百個阿羅漢、百個辟支佛,作房屋給四方來的比丘住,自己也以歡喜心皈依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法、僧,以及受持了戒。如果還有一人,他可以為一切眾生行於慈心,乃至頃刻間都可以為一切眾生行於慈心,這個人所得到的果報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如果這個梵誌可以行如上所的極大廣布施,也可以布施食物給滿閻浮提眾生,布施食物給百個須陀洹、百個斯陀含、百個阿那含、百個阿羅漢、百個辟支佛,可以作房屋給四方來的比丘眾住,可以受持於戒,為一切眾生行於慈心,乃至頃刻間都可以行此慈心。如果還有一個人,他可以觀察一切諸法無常、苦、空以及一切諸法非自神,他所得到勝於前者梵誌。佛,居士,你怎想,我的昔日梵誌,你知道他誰嗎。你要知道,他就是過去的我身,我在昔日為梵誌的時候,名字叫隨藍。我在那時候,為了自利益也利益他人,利益眾多人。我憐憫世間眾生,為、人求利益,求安慰快樂。那時候我為眾生法,但是那時候我的法還沒有得到究竟,我還沒有離開生老病死,沒有解脫一切苦。佛,居士,我今已經是出世間的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人師,號佛。我今自利益,也利益他人,利益眾多人,我憐憫世間眾生,為了、人求利益,求安慰快樂,我今法已經得到究竟,得到究竟的白淨,得到究竟的梵行。我得到究竟的梵行以後,我已經離開了生老病死,我已經解脫一切苦。。。。。。佛在如是法的時候,須達多居士以及眾比丘,他們聽聞以後歡喜奉行。(

    *本*文*/來自\瓜v*v子/*\*\網   g zb pi    ,更v新更v快無彈*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四百三十五章,布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四百三十五章,布施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