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叛亂的王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何大員外 本章:第1257章 叛亂的王爺

    於是漢文帝就赦免了吳國使者,又賜給吳王幾案和手杖,體諒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覲。吳王以為朝廷軟弱,愈發驕橫。

    漢景帝下詔赦免死罪,改為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兩年前趙王劉遂有罪,削去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其六個縣;隨之景帝又與群臣商議削奪吳王劉濞的封地事宜。不久,漢景帝降詔削奪吳王劉濞的豫章郡、會稽郡。詔令傳到吳國,吳王劉濞立即謀殺了吳國境內漢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聯合串通好的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劉濞征募了封國內14歲以上,60歲以下的全部男子入伍,聚眾30餘萬人,又派人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的名義,舉兵西向,從而開始了西漢曆史上的吳楚七國之吳王劉濞起兵廣陵今江蘇揚州,置糧倉於淮南的東陽,向西渡過淮河,與楚兵會合,並派遣間諜和遊軍深入肴澠地區活動。吳楚聯軍渡過淮水,向西進攻,是叛亂的主力。膠西等國叛軍共攻齊王劉將閭據守的臨淄,趙國則約匈奴聯兵犯漢。由於劉濞早有預謀,所以七國軍隊在叛亂之初進展順利。

    漢景帝聞知消息,和晁錯商量出兵事宜。晁錯建議漢景帝禦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曾當過吳國丞相的袁盎向景帝獻策誅殺晁錯,滿足叛軍“清君側”的要求以換取他們退兵,景帝采納了袁盎之計,封袁盎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袁盎獻策十多天後,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景帝批準了這道奏章,腰斬晁錯於東市。

    但殺死晁錯並沒有讓七國軍隊停下進攻的步伐,七國聯軍反而認為景帝軟弱無能,於是劉濞自稱東帝,與西漢政權分庭抗禮,拒見袁盎。漢景帝這才下決心武力鎮壓叛亂,派太尉周亞夫率三十六位將軍領兵抵禦吳楚聯軍,派曲周侯酈寄領兵攻打趙國、欒布攻擊齊地諸叛國,並以大將軍竇嬰駐屯滎陽

    吳楚聯軍東進,行至梁國治今河南商丘,遭到景帝之弟梁王劉武的頑強抵抗,吳楚聯軍並力攻城,攻下梁國南麵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劉武向朝廷告急,周亞夫認為吳楚聯軍勢大,正麵決戰難以取勝,獻策用梁王軍隊拖住吳、楚主力,尋找時機切斷對方補給,然後伺機擊潰叛軍,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計劃。於是周亞夫繞道進軍,走藍田、出武關,迅速到達了雒陽。

    梁國被叛軍輪番急攻,梁王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卻派軍隊向東,屯兵於梁國以北的昌邑在今山東巨野西南,堅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亞夫還是不發救兵。最後梁王寫信給漢景帝,景帝又下詔要周亞夫進兵增援,周亞夫還是不為所動,梁王於是任命韓安國與張羽為將軍,拚死抵禦,與吳楚聯軍僵持。

    梁國城池防守嚴密,吳兵無法西進,轉而奔向周亞夫的軍隊。周亞夫堅守壁壘,不肯與戰,私下卻趁機輕兵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蘇洪澤境,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吳軍斷糧,士兵饑餓,幾次挑戰未果,於是夜襲擊周亞夫軍營,佯攻東南麵,周亞夫命令於西北麵守備。吳兵果然從西北強攻,未能攻破,吳兵大敗,士兵多半餓死或投降走散,周亞夫率軍追擊,大破吳、楚聯軍。

    吳王與其麾下壯士數千人乘夜逃走,渡過淮河逃至丹徒今江蘇鎮江,退守東越,並派人招集殘兵。漢廷派人以利引誘東越,東越王騙吳王出去慰勞軍隊,用矛戟刺死吳王,獻其頭於漢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尖端博士》,方便以後閱讀尖端博士第1257章 叛亂的王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尖端博士第1257章 叛亂的王爺並對尖端博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