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護國重臣聞仲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昆侖山的白鶴 本章:第五章、護國重臣聞仲

    聞仲,官拜大商太師,所以最為人所熟知的稱呼是聞太師。聞太師身為商都太師,托孤重臣,一生盡心盡職,其又是碧遊宮金靈聖母門下,截教傑出弟子,五行大道倒海移山,聞風知勝敗,嗅土定軍情,一對蛟龍雙鞭曾打得西岐人馬人仰馬翻,端的是神通廣大,護國重臣。

    周想要代商,自然繞不開聞仲這樣的商朝柱石,我們看一下原著講紂王即位時是個什樣的景象,那是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紂王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然而既然封神大計已定,要演成一場商周大戰的亂局,那自然不能將此盛世景象延續下去,無論是上演奸臣亂朝綱又或是妖妃媚君王的戲碼,總得讓商的氣運變衰,但要上演這樣的戲碼,始終繞不開大商的護國重臣聞仲。聞太師在朝,奸邪之人哪有機會?為什聞太師有這樣的威懾力呢?首先,聞太師自身實力夠強,身為截教傑出弟子,五行大道無所不能,還有三眼神通,蛟龍雙鞭,自身道術厲害,再加上是截教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其身後站著龐大的截教,有實力無比強勁的師門撐腰,隨便三山五嶽拉個道友出來那都不是蓋的。這樣的實力放在那,試問哪個願意做他的政治對手,哪個有資格做他的政治對手,這也是紂王敬畏聞太師的一個根本原因。不管在哪個朝代,自身實力強勁總是最大的倚仗。其次,他的資曆放在那,官拜商都太師,又是托孤重臣,原文“後帝乙在位十年而崩,托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子,名曰紂王。”注意,托孤重臣就他一個,老首相商容、武成王黃飛虎這些重臣都不是托孤級別的,先帝托孤的就隻是聞太師一人,所以他跟紂王的關係就好比後世諸葛亮與劉後主的關係,當然前提是聞太師與諸葛亮一般都是忠義為本,一心輔佐紂王,對得起托孤二字,不然司馬懿還是托孤重臣呢,那是兩論。正是因為聞太師強勁的自身實力再加上唯一托孤之臣的身份,讓紂王對他禮敬有加,敬畏再三。這樣的聞太師在朝,儼然大商的柱石,哪有後麵的費仲、尤渾亂政?哪有妖妃的市場呢?所以北海袁福通反了。

    “紂王七年春二月,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征北不題。”原著就這樣一筆帶過,就將聞仲這樣的護國重臣搬開了,但這無疑是封神的又一重大事件,就與封神最重大的事件“昊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一樣,都是一筆帶過,這是封神特有的筆法,封神有好幾起足以影響局勢走向的大事件都是一筆帶過,作者以如此簡筆構建了厚重的大幕,在這樣的大幕下,各路神仙才得以神通鬥法,精彩紛呈,演成一出出精彩的封神大戲。在此簡單的提及。我們再侃封神,這北海袁福通反得著實有些詭異,其時“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會起反意呢?什也不會反啊!再造反可是難度係數極高的活計,西岐造反還打得那艱難呢,你北海區區七十二路諸侯要與下為敵?結果隻有一個,就是毫無疑問的被幹趴下。但北海袁福通就是義無反顧的反了,而且實力還不錯,聞太師出馬都打了十五年才被幹倒。而在聞太師平叛北海的這十五年,朝歌正經曆著“奸臣亂朝綱,妖妃媚君王”的黑暗年代,後章專門得侃一侃這朝歌的黑暗年代,正是這十五年,紂王開始敗掉商朝立國六百餘年的氣運,商周封神大戰正一步步到來。而這一切,都完美的繞開了大商的護國重臣聞仲,所以北海袁福通反,本身就是一個陰謀,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取大商江山,取大商江山的人選早已定好。北海反的目的就是為了搬開聞仲這一大商護國重臣!正是北海的這一反叛,硬生生的將聞太師拖在外麵十五年,紂七年北海袁福通反,要等到紂二十二年,聞太師才得以平叛回朝。試想一想,以聞太師的實力親自出馬平叛都花了十五年,這北海絕不簡單,北海反就是為了搬開聞太師!以聞太師的地位,當初北海平叛時,由誰去平叛,自然是由他自己了算,正如後麵東海平靈王反了時,聞太師雖是與黃飛虎商量誰去,但最後都是他了算的。紂王更不可能指派聞太師平叛,雖然也許紂王的心巴不得聞太師不在身邊,但他肯定得尊重聞太師的意見,結果聞太師去了。倘若聞太師不去,北海難平!北海反,正是為了搬開聞太師!而北海的幕後估計某一方仙首勢力是出了不少力的,不然以聞太師之能,北海叛軍中沒有能人異士,能撐得了聞仲大軍十五年?別逗了,我們觀後麵的商周封神之戰,就可以看出,尋常兵馬在能人異士麵前都如土雞瓦狗一般。如果聞太師一開始不去,北海叛軍那邊絕對有辦法逼得聞仲終究得親征。總之,北海叛軍硬生生的拖了聞太師十五年在外。但以聞太師之能,終究是將北海叛軍平了,那就且看聞仲回朝整理朝綱,力挽狂瀾了。話聞仲奏凱回朝,“百官齊上馬,迎接十”,可見聞仲聲威之隆盛。大商的柱石終於回來了,唯有他能製得住紂王這匹野馬啊!太師回朝正迎著亞相比幹靈柩,於是武成王得以告陳聞太師:“太師在北,可聞下離亂,朝政荒蕪,諸侯四叛?”聞太師是知道的,朝中發生那多大事,他這個護國重臣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聞仲答道:“年年見報,日月通知,隻是心懸兩地,北海難平。”諸君此時即可看出北海叛亂的目的,就是拖住聞太師,讓其“心懸兩地”,主要是“北海難平”。但聞太師回來了,那自然是要整頓朝綱了,聞太師迅即了解了局麵,並且三日之內就造成條陳十道:笫一件拆鹿台,安民心不亂。第二件廢炮烙,使諫臣盡忠。第件填蠆盆,宮患自安。第四件填酒池,拔肉林,掩諸侯謗議。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自無蠱惑。第六件斬費仲、尤渾,快人心以警不肖。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東南。第九件訪遺賢於山澤。第十件大開言路,使下無壅塞之蔽。每一件都是應對時弊,力挽狂瀾之策,倘若紂王自此力行這十策,自然可以將頹勢逆轉,倘若聞太師始終能夠在紂王身邊督導朝綱,商朝也不會在康莊大道上越跑越偏。也隻有聞太師能夠勸諫這條陳十策,要是旁人,紂王早就下令處死了,而聞太師的,紂王得聽。紂王都聽,但有人不聽,那就是費仲、尤渾了,兩個奸臣自以為能夠撼動聞太師,不知死活的跳出來像詆毀其他忠臣一樣詆毀聞太師,結果被聞仲一頓胖揍,後台老板紂王還得打得好:紂王默默無語,口不言,心中暗道:“費、尤二臣不知趨避,自討其辱。”所以看官們有替商可惜者歎道:“這樣的聞太師要是一直在商都,始終督導朝綱,商朝又怎會亡?”聞太師雖然當著紂王的麵打了跟著紂王混的兩個佞臣,但聞太師始終是忠義當道,書中道:聞太師見紂王再委曲,反有兢業顏色,自思吾雖為國直諫盡忠,使君懼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太師跪而言曰:“臣但願四方綏服,百姓奠安,諸侯賓服,臣願足矣,敢有他望哉?”寥寥數筆,直把一個忠義能臣活生生的躍然於紙上。有這樣的能臣在朝,至少商紂還可以做一個守成之君王。但封神大計早已定下,道運轉,聞太師回朝不久,東海旋即反了平靈王,東海的反跟北海的反是同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再次搬開聞太師,即使聞太師剛開始不去,終究會逼得他去,而正是這樣的護國重臣一再征戰在外,商都朝綱日趨敗壞,直至西岐聖主出,即使聞仲這樣的護國重臣也是回無力,最終身死絕龍嶺,令人嗟歎。至於後期封神之戰聞太師如何力戰西周,那要留著後麵去與諸君共同探討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本正經侃封神》,方便以後閱讀一本正經侃封神第五章、護國重臣聞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本正經侃封神第五章、護國重臣聞仲並對一本正經侃封神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