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節 印度局勢(1)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狂人阿Q 本章:第六百七十六節 印度局勢(1)

    中國軍隊如約沒有繼續進攻,美軍則退出了渥太華以西、聖勞倫斯河以北的英屬領地。

    中國軍隊立刻調轉方向,一半兵力轉而西進,打算掃清落基山以東的廣袤土地,由於落後的交通問題,一旦調走他們短期內很難回來。

    另一半兵力就地清掃五大湖區的抵抗力量,占領區的自發抵抗十分激烈,渥太華戰役輕鬆勝利未必是好事情,大量脫離軍隊的當地青壯,許多都加入了抵抗軍,進行遊擊戰。他們熟悉當地的每一條河,每一片樹林,這給占領軍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盡管英國農業的資本化程度很高,但在殖民地,獲得土地還是相對容易,於是有大量的自耕農,盡管他們的土地規模,很難歸類於農,上千畝土地的農場隻是農場,放在中國都算大地主了。

    永遠不要低估農民保衛自己土地的勇氣,中國人如是,英國人亦如是,跟中國不同的是,英國人的自發抵抗行為比較散亂,因為他們缺乏鄉村級別的組織,沒有宗族之類的凝聚力。而且居住地也相對較散,很難集結起來。不過他們的抵抗軍規模卻比中國鄉村團練要大一些,此消彼長,鄉村一級的組織力弱,導致他們以黨派為組織的地方組織卻相對較大,因此他們可以組建民兵。

    這些民兵多則數百人,少則數十人,互動範圍很大。

    民兵又具有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特點,沒有軍裝,隻有武器,躲入農場,你很難分別他們是農民還是民兵。

    占領軍第一步計劃是,勒令所有英國農民交出武器,並在各地拉網式圍捕抵抗軍,一旦那個地方發生襲擊行為,立刻搜查當地所有農場,發現武器,立刻將整個農場居民逮捕。

    這種措施非但沒有把抵抗行為鎮壓下去,反而愈演愈烈,激起了更大範圍的反抗,因為沒人願意交出武器。

    這種情況,讓占領軍感到頭痛不已,但卻短期內無法解決問題。

    不過大問題解決了,北美的戰事已經進入治安戰階段,不會大型戰役了。而另一塊英屬領地,問題遠比想象中複雜。

    英屬印度,正麵戰場上,中國軍隊占據絕對優勢,問題還是占領的問題。

    印度人比英國人更加馴服,自發反抗這種事他們做不出來,最大的問題不是抵抗運動,而是治安問題。

    英國人始終無法解決殖民地經濟化程度這個問題,或者他們沒有意願解決,還要故意推動經濟化。所以英屬領地的糧食產量是逐年降低的,連續三十年的和平,讓這的經濟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北美地區,比歐洲的法國、德國等傳統國家都高。

    土地都被用作種植棉花、黃麻、靛藍、甘蔗等經濟作物了,種糧食的土地自然就少了,一方麵這是英國人的推動,他們建立的商業網絡,讓農產品十分便於交易,另一方麵也是農民被迫的選擇,由於包稅製下的高賦稅,種植糧食在這根本就活不下去,隻能種植經濟效益更好的經濟作物,然後換取糧食,反而能勉強為生。

    這種經濟模式,導致很容易發生饑荒,因為糧食總量是有限的,儲備糧食很少,戰爭中饑荒自然而然的爆發了。饑荒引起了大規模的叛亂,到處都是搶糧食的饑民隊伍,他們沒有目的性,眼隻有糧食,誰有糧食他們就跟誰作戰,不管是英軍還是中國運輸隊,都會遭到他們的攻擊。

    前線戰場並沒有什難度,在絕對優勢兵力下,公司印度軍隊的訓練水平、裝備水平跟英軍相當,甚至更好,而作戰意誌上,更是遠高於傭兵性質的英印軍隊,結果突破之後,長驅直入。

    在北方平原地區,突破了河防線。在其他方向,從海上進行了登陸作戰,加爾各答、孟買這樣的大城市不容易登陸,可是一些城市還是很容易攻占的。比如東南沿海的本地治,這是法國殖民地,但法國人早就失去為了保衛這投入的動機。這曆史上多次被因國人攻占,是英國考慮到平衡問題,才將其歸還法國的,隻是一個基地而已,不可能向內陸擴張。因此法國人也不投入軍事,武裝力量隻局限於維護治安。

    這次法國也參戰了,結果中國海軍迅速攻占了這,法國人沒有進行激烈的抵抗,一來是知道打不過,二來中法關係一向不錯,中國商船停靠這的次數很多,一些中國商業勢力跟當地政府關係良好,於是法國人少做抵抗就投降了。

    西海岸的科欽也是如此攻占的。

    由於遍地叛亂,印度的問題,已經不是誰能占領這,而是誰能養得起印度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方便以後閱讀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六百七十六節 印度局勢(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第六百七十六節 印度局勢(1)並對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