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配享太廟漢大臣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第三節配享太廟漢大臣

    張廷玉(167-1755),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中國清代大臣。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康熙時曆官內閣學士、吏部侍郎。世宗繼位,擢禮部尚書,入直南書房,任《聖祖實錄》副總裁,纂修繕寫實錄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總裁。廷玉為世宗所倚任,軍國大事,多與參決,鴻典巨文,也多出其手。二十年三月卒,諡文和,仍命配享太廟。清代,漢大臣配享太廟者僅張廷玉一人。

    升遷履曆

    康熙十一年(167年)生,父康熙朝大學士張英。康熙三十九張廷玉照片()年(1700年)中進士。康熙朝曆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雍正元年(17年)升禮部尚書,次年轉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總裁,太子太保。三年(175年),署大學士事。四年(176年),晉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並兼充康熙實錄總裁官。

    鞠躬盡瘁

    張廷玉身為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戶部、吏部、翰林院,又擔任國史館和其他好幾個修書館的總裁官,職務繁多,工作忙碌,這是可想而知的。他自己,雍正經常召見他,一召見二、三次,習以為常。西北用兵以後,“遵奉密諭,籌畫經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從內廷出來,到朝房辦公,屬吏請求指示和批閱文件的常達幾十上百人。

    無片刻之暇

    張廷玉經常坐在轎中批覽文書,處決事務。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於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雍正也他和鄂爾泰二人“辦理事務甚多,自朝至夕,無片刻之暇”。

    雍正的信任

    雍正即位之初,辦理康熙喪事,特命吏部左侍郎張廷玉協辦翰林院文章之事,那時,“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口授大意,或於禦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禦覽,每日不下十數次”。

    功在文字

    八、九年間,雍正身體不好,“凡有密旨,悉以諭之”。由於撰寫諭旨的需要,雍正每召見張廷玉多達十幾次。雍正即位第一年,張廷玉即升為禮部尚書,後又長期擔任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可是他在雍正朝所做的主要工作,又確確實實是這些文字工作。就連雍正本人,也認為張廷玉的作用是“纂修《聖祖仁皇帝實錄》宣力獨多,每年遵旨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巨。”承認他的功勞在於文字。

    雍正的高級秘書

    張廷玉所草之上諭,全合雍正本意,是以屢獲表揚。這文書工作,由身為大學士、軍機大臣的張廷玉來做,他自然就成了雍正皇帝的高級秘書了。乾隆時當過軍機章京的趙翼,軍機大臣“隻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讚畫於其間”。軍機處不過是皇帝的秘書處,軍機大臣實際上隻是皇帝的高級秘書,這種地位和身份,張廷玉自然不能獨樹一幟,建立創新的大功業。

    清代的詔令

    在清代,皇帝的詔令有數種。雍正以後,由內閣傳抄發送的詔令,叫做“明發上諭”;由軍機處撰擬、抄寫、密封發出的詔令,叫做“寄信上諭”。“寄信上諭”因是由朝廷直接寄出,故又稱“廷寄”。所寄對象為高級官員,用“軍機大臣字寄”的形式寄送;其餘則用“軍機大臣傳諭”的形式寄送。字寄、傳諭封函的表麵都注明“某處某官開拆”,封口處蓋有軍機處印信,保密程度非常高。

    定軍機處規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微曆史·風雨清朝》,方便以後閱讀微曆史·風雨清朝第三節配享太廟漢大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微曆史·風雨清朝第三節配享太廟漢大臣並對微曆史·風雨清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