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治愈糾結的人際(2)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京師心智 本章:第26章 治愈糾結的人際(2)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是舊約時期上帝給以色列人定的量刑標準,由祭司具體執行。但這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並非字麵上的含義,並不是一個人打瞎了另一個人的眼睛,就必須挖出這個人的眼睛來償還對方的損失。而是指量刑的標準,如果一個人打瞎了另一個人的眼睛,祭司就要按照相當於損失了一隻眼睛的標準量刑;如果一個人打掉了另一個人的牙,祭司要按照一顆牙的標準量刑。一句話,就是要公正,量刑不能偏輕,也不可偏重。一方受到傷害,另一方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    到了新約時期,耶穌對他的門徒提出了受到傷害以後要寬恕對方的標準:“有人打你的左臉,連右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拿你的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迫你走一路,你就同他走二路。”體現了無與倫比的愛與寬恕。    婁師德是唐朝時期唐高宗、武則兩代皇帝的名將,前後在邊疆駐紮0餘年,身經百戰。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素以謹慎寬厚,深沉有肚量著稱。    有一次,婁師德的弟弟出任代州刺史,將要赴任前,婁師德對他:“我的才能算不上高,但現在位至宰相,你又出任刺史,榮寵過盛,人家會嫉妒我們。怎樣才能自保呢?”他弟弟跪下回答:“從今以後,即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擔心。”婁師德:“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有人把口水吐到你臉上,那是因為人家對你有怨恨。你把口水擦了,明你不滿。你對人家的行為不滿而擦去口水,人家會更加憤怒。應該讓口水不擦自幹。”弟弟聽了,會心地笑了。這就是“唾麵自幹”典故的由來。    武則很信任婁師德。婁師德向武則力薦狄仁傑,後來狄仁傑當上了宰相。但狄仁傑並不知道他的高升與婁師德的竭力推薦有關。在狄仁傑眼中,婁師德不過是一員武將罷了,很瞧不起他,處處排擠他,讓他到邊塞去。武則察覺到此事後,問狄仁傑:“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原因嗎?”狄仁傑回答:“我因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非無所作為靠著誰。”過了一會兒,武則對他:“我過去並不了解你,你能夠做上大官,全靠婁師德的提拔。”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從中拿了十幾份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折出來,給狄仁傑看。狄仁傑讀了以後,深感羞愧,連連認錯,:“想不到我一直被婁大人包涵容忍!”    寬容的對立麵是人的報複心理。媒體報道,一個在按摩店打工的男子,因為他的固定客戶被另一家按摩店“搶走”,遂產生報複心理。男子用鞭炮自製成土炸彈,趁夜深人靜之時,放在那家按摩店的窗戶上,致使其房屋和家具受損,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很快,這名男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一名雲南遊客因為沒有購物,遭到旅遊公司大巴司機的報複。事發時這名遊客正在鬧肚子,途中請求停車方便。司機:“剛才我要你配合,你不配合。現在你要我配合,我也不配合。”致使這名遊客大便失禁。後來,雲南省旅遊局公開處理了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兩家與事件有關的旅行社分別被處以兩萬元罰款,對涉事的名導遊也分別處以五千元的罰款,那名報複遊客的司機被收回從業資格證,並被打入“黑名單”,一年內不得申請參加從業資格考試。    報複的形式很多,有人以暴力報複;有人采取對人家的冷淡和鄙視,給對方造成精神上的傷害;還有一種是“笑到最後”。比如曾經受到過嘲笑和輕視,奮發向上,在學識或生活方麵超過對方,讓對方自慚形穢。雖然這種“報複”被譽為“臥薪嚐膽,自強不息”,但在心理上仍然不夠寬容。    寬恕是解決怨恨的唯一辦法。但當一個人受到傷害後,他往往無法找到這個唯一能解決怨恨的辦法,本能地要報複,因為他不懂得平息怨恨還有另一條更好的出路。關於這一點,有人認為:“如果你是受害者,伸張正義可以使你的心理平衡,彌補傷害。但要報複他人,想用一浪蓋一浪,千浪萬浪隨之起。要想治本,還需解決心理問題。報複隻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煩惱。”    報複心理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疾病,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報複心理。但大多數人能夠冷靜地分析利害關係,理智地做出明智的選擇。而有的人卻不能自我控製,通過冷酷的報複手段,達到泄憤的目的,結果都以悲劇收尾。    避免“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心理,有三種方式,一是心胸開闊一點,遇事退一步海闊空;二是學會自我調節,淡化報複心理。對眼前的難忍之事暫且不予理睬,不要糾纏不放。眼不見,心不煩,轉而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或找知心的人傾訴,宣泄心理壓力。三是冷處理,如果前兩個方法都不能讓自己冷靜下來,一定要慮及報複對方以後的結果。考慮一下事態發生後,自己的前途會受到什影響,自己的家人會受到什連累,充分權衡利弊,用理智駕馭衝動的感情。最好的方式是自我升華或對對方曉之以理,讓對方自己感到慚愧。    “中庸”就是“適度”——凡事都要拿捏好分寸    船隻航行有一定的目標,象征著人的生活要有正確的方向。而海島就像一個引誘人離開正確方向的誘餌,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當我們的生活遇到類似的情況,比如有美麗的島誘惑我們停下腳步時,最好的方法是既及時行樂、享受生活的樂趣,又不迷失忘返、適可而止。中庸是一種“度”,增之一分則長,減之一分則短。就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而言,適度適時,就是最好。    有一艘船不幸迷失了航向,偏離了航線。更不幸的是,這時海洋上空刮起了一陣強風,強大的氣流吹得船東搖西晃,船長隻好下令停止航行,隨波逐流。經過一一夜的漂流,這艘船來到一個尚不為人知的島上。    這個島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島上一片蔥蘢,樹木繁多,枝繁葉茂;百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馥鬱的芳香。    船上的人紛紛爬上島。船長宣布在島上休息,等待救援,並把乘客分為五個組。不料,五個組發出了五種不同的聲音。    第一個組的意見是:我們不離開船。有不測風雲,假如一陣風刮來,不定就可以乘風破浪,揚帆出航。如果我們離開了船,船開走了而我們被留在島上了,那隻有做魯濱遜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不下船。結果,他們在船上枯燥無味地守著,靜靜地等待能送他們的大風來臨。    第二個組的意見是:到岸上玩一會兒就趕快回來。於是他們一上岸,便抓緊時間采摘了一些野果子來吃,還采了許多花,然後回到船上。    第三個組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態,下了船在島上玩得很快活,幾乎忘了他們目前的境遇。後來,當有人發現船正在起錨時,才招呼大家一同慌忙地回到船上。可是,他們回來晚了一步,原先他們在船上的好座位被別人占領了。他們不得不去找一些位置差的座位,因此一路上心情都不舒服。    第四個組的人也在島上玩得不亦樂乎,搞得連船起錨時的聲音都差點沒有聽到。有個人聽到了,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認為不會這快就走,一定要再等一會兒船才會開,因為風帆還沒有扯起來,應該還有時間在島上玩兒一陣子。於是,他們決定在島上玩到最後一刻。直到汽笛響了起來,他們才慌不擇路地跑回船上,這一路上損失慘重,在經過那片樹林時,他們幾乎不是被撞傷,就是跌傷了。直到航程結束那,他們的傷都沒有痊愈。    第五個組更離譜。一上岸就被島上的鳥語花香迷住了,這實在太美了,空氣如此清新,令人心曠神怡。他們玩兒得樂不思蜀,不知不覺中船開走了,他們卻渾然不知。最後,他們留在島上自謀生路。結果是,他們當中的人不是被野獸咬死,就是染上熱病死亡,沒有一個人活下來。    這幾種不同的結果是如何造成的呢?關鍵就在於他們在選擇時是否把握好了一個度。過於保守地留在船上,錯失了島上的美麗風景;一下船就樂不思蜀,玩得不亦樂乎,返回時時間緊迫,搞得自己狼狽不堪,不是丟了原來的好座位,就是在路上搞得自己傷痕累累,甚至是沒趕上船,命喪島。第二個組的選擇是最適度的,在島上玩兒得開心,又及時地回到了船上,兩全其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治愈係心理學》,方便以後閱讀治愈係心理學第26章 治愈糾結的人際(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治愈係心理學第26章 治愈糾結的人際(2)並對治愈係心理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