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治愈不良的習慣(3)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京師心智 本章:第30章 治愈不良的習慣(3)

    暴飲暴食,又反複催吐,這樣一折騰,人很容易出現焦慮情緒,整日坐立不安,有的人還有親子衝突傾向。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很多人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等於走上了絕路,因為無藥可醫。其實並非人們想象的那無路可走,這種飲食功能失調症是可以治愈的,但必須雙管齊下,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還要接受心理治療。    首先,應該在心理上建立起對美食誘惑的防範機製,美食是一種藝術品,必須細細品味,少吃慢吃才能領略其中的美妙。應該像尊重人一樣尊重食物,拒食或暴食或催吐,都是對食物的踐踏。食物提供給我們身體的營養,使我們能活著。但享受生活需要我們在某些**方麵加以節製。套用弗洛伊德的話,“美就在誘惑與節製之間”。一個不能自製的人,他隻能與空虛、無聊和寂寞為伴。    健康有三個支點——順其自然的養生之道    “順其自然”就是尊重客觀規律,人若和客觀規律對著幹,大部分沒有好結果。就身體健康而言,醫學專家得很清楚:順則生,逆則死。日常生活的諸多因素,決定著人長壽或短命,沒有半點含糊。    日常生活中的養生之道包含三個方麵的要素:    1人際關係;    膳食和鍛煉;    休息。    媒體報道有一位老人,已經到了99歲高齡,還耳聰目明,坐在自家門口,笑嘻嘻地和過路的人打招呼。每逢星期,他便邀請鄰聽他亮嗓子。他雖然年紀一大把了,但他對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還興致不減,明他的心還很年輕。有人請教他長壽的秘訣,他提供的一條經驗就是兩個字:容納。容納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容納別人有路走,自己走路就沒有絆腳石。    《菜根譚》曰:“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嚐。”別看了這“留一步”和“減三分”,這往往是人際關係發生重大轉折的契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關於容納,有一個故事很有趣,這個故事有一個代名詞叫“六尺巷”。    安徽桐城北麵的龍眠山,有張英父子墓,桐城人稱大宰相墳,至今保存完好。    相傳當年宰相張英的鄰居建房,為宅基地和張家發生糾紛。張英的家人飛書進京,意欲借相爺的權勢“擺平”鄰家。張英看完家書,淡淡一笑,提筆蘸墨寫道:“千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這封信後,甚感羞愧,按照相爺的意思,主動退讓三尺。鄰家看相爺家人如此寬宏大量,深受感動,亦退讓三尺,遂成“六尺巷”。    “六尺巷”是條兩米寬的巷子,路麵鋪著鵝卵石。在“六尺巷”的南頭,可以看到一塊石碑,碑文完整地記錄了“六尺巷”的來曆,讀之令人感動。    張英是清代康熙年間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兒子張廷玉,也是康熙年間的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加太保。    父子二人都是大文人,父親著有《周易衷論》,兒子著有《傳經堂集》。且父子二人都是清代重臣,是桐城的鍾鳴鼎食之家。    張英的那個鄰居叫吳氏,沒有記載他有什可以與張家相提並論的資曆,若論權勢,應該是“弱者”。但宰相卻讓步於草根,顯赫的張家卻容忍了吳氏,主動做出了讓步的高姿態,化幹戈為玉帛。張家傳為美談的善舉,不是簡單地讓了三尺地,乃是容忍的最高境界。    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大大地減輕人的心理壓力。你不必疑神疑鬼地神經緊張,不用害怕有人要在背後算計你,因為大家都是你的朋友。反之,人際關係緊張是心理健康的大敵,人人在你眼中都是敵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劍拔弩張。試問,這樣活著累不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喜歡結交朋友,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性格,使他的心充滿陽光。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必要,俗話“遠親不如近鄰”,關鍵時刻,和睦的鄰關係勝過家人。媒體報道,一個年輕女子不心遇到了色狼,危急萬分,女子急中生智翻出陽台,懸掛在離地十餘米的護欄上。這時,鄰居聽到呼救聲,立即趕來營救。一位老人踹開房門,另外的鄰居有的上前扶住她的腿,不讓她體力不支掉下來;有的放下繩子讓她抓著,將她成功救下。    今,我們提倡高質量的生活。高質量的生活離不開膳食和鍛煉。中國人講究食文化,吃東西要求色香味俱全,首先是滿足味覺的需要,民間有句話:“肥嘴不肥身”,意思是隻考慮吃起來有滋有味,不考慮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害處。要想長壽,先跟長壽老人學吃飯。    1喝粥。每早上,用50克燕麥片加50克開水,衝泡分鍾即可。    這是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的早餐菜單,這一對學界泰鬥都是百歲老人。上海百歲老人蘇局仙則喜歡喝大米粥,他:“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    主食不離玉米。美國醫學會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患有高血壓,沒有一個患有動脈硬化。原來是他們吃老玉米的結果。醫學研究也發現,老玉米含有大量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這些物質都是軟化血管的“黃金作物”。    米是最佳補品。我國醫學認為:米益五髒,厚腸胃,充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    4偏愛紅薯。醫學研究發現,紅薯有五大功效:和血補中;寬腸通氣,促進排便;益氣生,增強免疫;含抗癌物質;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但患有胃病和糖尿病的人不宜食。    5每吃1個雞蛋。蛋清中含有極豐富的氨基酸,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但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的人不宜多食常食。    6每喝一斤奶。牛奶含有豐富的鈣,且吸收率也很高,維生素a、維生素d、核黃素的含量也比較多,對老人尤其有益。有一句美國諺語:“喝奶堅骨骼”。百歲壽星貝寧,每喝兩杯奶,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鬆跡象。    7豆腐大白菜常有。豆腐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髒,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益智,老人常吃豆腐對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但患有痛風、尿酸高的人應忌食。大白菜也是功德無量的蔬菜。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七大功效。故常言:“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祛病延年。    8冬蘿卜最宜人。“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蘿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含脂肪。吃點蘿卜,喝點茶水,可以消除燥熱、祛除體內鬱積的毒熱之氣,對恢複精氣神有很好的作用。但蘿卜忌和人參、橘子同吃。    9長壽之寶胡蘿卜。胡蘿卜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增強記憶力之功效,被稱為“長壽之寶”。研究表明,胡蘿卜能提供抵抗心髒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胡蘿卜素在高溫下也不會遭到破壞,被人體吸收後,轉化成維生素a,能治療因為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和眼幹燥症。    注意膳食結構和加強鍛煉都對身體健康有益。可以選擇的項目有爬山、遊泳、散步、打拳、跳舞、唱歌、跑步等,但鍛煉必須因人而異,不是每項鍛煉都適合每個人,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為宜。    吃和睡是人生活中的兩件大事。光吃好沒有睡好,等於白吃,對身體健康起不到任何作用。睡覺休息是有講究的,不是倒頭便睡就能解決問題,掌握好睡覺的時間是個關鍵。    現代醫學常識告訴我們,為了保持正常體力,成年人每平均睡眠時間為8時。但有一個個案很例外,每隻睡4時,依然身體健康,怡然得享高壽,他就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南懷瑾老人。    南懷瑾老人每隻睡兩個時辰(即現在的4時),這4時的睡眠為何有那高的質量呢?聽聽他的高見:一個人真正睡覺最多隻睡兩個鍾頭,其餘都是浪費時間,躺在枕頭上做夢;正午隻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鍾,等於睡兩個鍾頭;正子時,哪怕二十分鍾也一定要睡;你會感覺到,心髒下麵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來,與丹田(腎上)的力量融合,所謂“水火既濟”,豁然一下,睡眠夠了,精神百倍。    中醫“子午流注”理論認為:每日的1個時辰對應人體1條經脈,這和現代西醫的“生物鍾”理論暗合。睡眠養生的黃金法則就是:睡好子午覺。何謂“子午覺”?傳統中醫認為: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子時膽經當令,人在子時前睡眠,膽方能完成代謝。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子午時是人體“陰陽交替”之時,適合臥床休息,以利於“養陰”和“養陽”。    我們不提倡每隻睡個時辰,南懷瑾的個人經驗隻適合他個人。但睡好子午覺是值得重視的。“子午覺”是人體經脈氣血運行的自然規律,可以使人達到健康佳境。    “善養者終之,勞擾者半之,虛用者夭之。”這是三國詩人曹植的話。意思是:善於養生的人長壽,可以享盡年。辛勞擾亂的人,隻能活到一半的年齡。不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則會短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治愈係心理學》,方便以後閱讀治愈係心理學第30章 治愈不良的習慣(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治愈係心理學第30章 治愈不良的習慣(3)並對治愈係心理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