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幸福來敲門 本章: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

    學功書院,有貞學院。

    學院外間的匠作房,五十餘名三年生正在匠作房聽著幾位頭發花白的老匠人傳授技藝。

    這是一等獨特的授藝方式。

    因為在華夏上千年來,匠作手藝的傳授除了匠戶家傳外,都是師傅帶學徒的模式。

    上千年來都是如此,比如學徒先給師傅免費當三年勞力,端茶送水洗衣做飯等等,還需要任打任罵,美其名曰磨練考驗心性。

    第三年以後師傅才可以教授徒弟一些粗淺手藝。

    當然教到什程度,必須看師傅自己願意與否及徒弟領悟程度,有句眾所周知的俗語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師傅教徒弟都必須要留一手,甚至故意帶你走些彎路,讓你沒那快學會技藝。ii

    徒弟除了一開始侍奉師傅如此,到了最後還必須給師傅養老送終等等,直到自己當了師傅才能熬出頭來。

    當然這一套傳授方式流傳下來,自有他的道理,輕易指責不好。

    但在有貞學院則是不同,學院院長趙士禎從各地請來資深的老匠人,給予同等於精一學院舉人老師的優厚待遇。

    然後由這些非凡的老匠人們手把手地教授學生們匠作的手藝,教授中由學院正副院長,以及學生們進行評分,能者留,不能者下,再加以優厚的待遇如此就不會有藏私的事了。

    當然優厚的待遇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尊重和地位。

    林延潮任山長時就製定了這一套規矩,總而言之必須形成尊重老師的風氣,無論這位是老師是教授經學的讀書人,還是匠人。ii

    明朝的匠戶的子孫多不願承襲父業,為何?

    因為地位低微,勞役繁重,故而匠戶的逃亡更甚於軍戶。

    拿今日一直吹噓的日本匠人文化而言,也是因為一名匠人無論作為任何職業,都能得到人的尊重和敬佩。

    因為如此,他們也會對自己的職業更加熱愛。

    初時讓這些學生們向匠人行拜師之禮,他們還不太願意,但書院規矩之下,學生們還是造著作了。

    如今林延潮入閣,在新民報上即言士農工商平齊,學院眾學生方知道林延潮的用意。

    現在眾三年生們正聚在一處看著幾位資深匠人教授打造銀錢的方法。

    幾位匠人中一人是出自寶源局的老匠人,是院長趙士禎親自聘來的。ii

    寶源局隸屬工部,專司朝廷鑄錢之事。

    後世人誤以為明朝沒有製作銀幣之法,其實不然。

    比如天子登基後即鑄新錢,新錢是模仿嘉靖通寶所鑄名為萬曆通寶。

    萬曆通寶多是銅錢,銅錢寫有一個厘字,也就是值銀一厘。

    除了銅錢還有少量銀錢,銀錢有二錢、四錢、五錢、八錢、九錢之分。

    自天子祭出了礦監稅使這大招後,派礦監到雲南催辦開采銀礦,繳上來的銀子也拿來鑄錢,這些銀錢製作得相當精美,故而很少用作流通之用,隻是拿來賞賜親信大臣。

    當然這也是市場劣幣淘汰良幣。

    好的錢幣大家都是拿來收藏,至於劣幣都恨不得立即出手,故而流通的都是劣幣。ii

    眾學生看著匠人新打造出爐的銀幣,不由歎服。

    趙士禎,徐光啟拿起林延潮給他們的佛朗機人的十字銀幣,相較之下明朝匠工不遜色於他們。

    “徐院長,你看我們的銀幣四麵平整,並無絲毫凹凸不平之處。”

    徐光啟點點頭道“正是如此,幣麵完整如此,就可以免除有奸人刮去偷藏之弊。”

    趙士禎道“銀錢藏奸有種種手段。這兌換銀錢除了仔細稱量後,還要仔細看成色,以防著別人摻入鉛銅等等,故而十分繁瑣。但由此類品相完好的銀幣,稍有缺損他人一看即知。”

    徐光啟道“趙院長說得沒錯,我記得這黃銅銀有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之說,而紅銅銀也有七黑八紅九帶白,九五成時還原色之說。每年由江南貢入內庫的金花銀,就是足色帶金花的黃銅銀,其餘似庫銀等成色都不如了。”ii

    “不知閣老鑄銀幣要多少成色?”

    趙士禎笑著搖了搖頭道“哪能如金花銀一般,但也不可太差,閣老的意思需用銅用上好的黃銅,銀八銅二如此。”

    徐光啟疑道“那官價多少?”

    趙士禎道“閣老的意思,八錢銀二錢銅的銀幣,值銀一兩。”

    徐光啟不由歎道“閣老此舉既心懷社稷,又體恤黎民啊!”

    趙士禎聞言也如此點了點頭。

    為何徐光啟會發此感歎呢?

    其實製銀錢與製銅錢都是一個道理。

    明朝準確來說是白銀采用稱量貨幣,銅錢則采用銅本位製。

    要知道明朝每位皇帝剛登基以後,首要大事就是鑄錢。ii

    明朝有兩個朝代的銅錢質量特別好,一個永樂通寶,一個則嘉靖通寶。

    這都是明朝國勢極強的時候,

    嘉靖通寶有些好錢,用的是滇銅,而且含銅量達九成。

    永樂通寶也不用說,倭人特別的喜歡,不然織田信長也不會將永樂通寶的圖樣繡在了部隊的旗幟上。

    而嘉靖錢更好,在民間交易上,嘉靖通寶甚至可以四百文兌換銀一兩。

    其餘則要六七百文兌一兩,有些朝代甚至隻值八九百文一兩。

    為何好壞差距這大,就在於鑄錢的含銅量和做工上。

    比如五成銅與六成銅的銅錢在民間交易價格自是不同,但官價都定八百文兌一兩白銀,ii

    誰說得算?

    什叫法償性?

    因此有的皇帝登基後,國庫不富裕的,就將錢鑄得稍差一些,含銅量稍低一些來割羊毛了。

    不僅明朝如此,漢朝時用莢錢取代秦朝的半兩錢,有種五分錢隻有半兩錢五分之一重,但也稱作半兩錢,

    不僅國情如此,古羅馬銀幣最低也至百分四。

    而林延潮定這八成銀兩成銅的標準,被稱為既心懷社稷,又體恤黎民也是由此而來了。

    七成銀就有些割羊毛了,而八成銀正好,對於老百姓而言也是便利的,因為對他們而言,少了火耗的費用。

    州縣的火耗是多少?

    有良心的地方官員,一兩銀收兩至三錢,沒良心的地方官員,一兩銀收四至五錢的都有。ii

    而銀錢一出,等於明朝中樞將鑄幣權收到了手。

    事實上銀錢改革也算迫在眉睫,商品經濟不發達時,如秦漢朝時,可以銅錢作為主要流通貨幣。

    到了宋明朝時,銅錢則不夠用了。

    曾有句詩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若一個人真有十萬貫錢,別說騎鶴上揚州,必須騎輛挖掘機去揚州才行。

    明朝時,特別是萬曆年間,商品經濟已經十分發達,交易動則多少多少白銀,抱著一大捆一大捆銅錢買東西已十分不便利。故而大麵值白銀才成為了主要流通貨幣。

    而西方商品經濟發達到一個地步,則使用價值更高金幣為流通貨幣。

    再以明朝日本而言。ii

    明朝缺銀,不僅因產銀數量少,主要商品經濟發達,民間用白銀計價已是十分普遍。而倭國則不然,他們並不富裕,民間交易使用主要還是小麵額的銅錢,而金銀比較少。

    更重要是明朝實行一條鞭法,民間一切以白銀繳稅。

    當時明朝地方官員為了政績甚至連銅錢都不願收,導致民間百姓兌換白銀極貴。

    這一直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才出了規定,百姓一兩以上繳白銀,一兩以下允許自便。

    趙士禎想到這,不由歎服道“閣老之深謀遠慮,遠非我等所能及也。倭國銀賤銅貴,而本朝銅賤銀貴。兩百文永樂通寶在倭國就能兌銀一兩,朝廷通過對倭之易,銀兩自可滾滾而來。”ii

    “之後閣老再將銀兩鑄成銀幣,如同將火耗之費歸為國有,此實為一舉兩得。”

    徐光啟點點頭道“確實如此。”

    紫禁城內。

    天子讀著張位的奏章,嘴邊微笑。

    “廢除天下藩王,州府鑄幣之權,省火耗之費!統一歸於朝廷所有!真煌煌之見!好個張位!”

    天子撫掌大笑。

    張誠笑道“而今楊鎬麻貴蔚山小勝,倭人即膽顫求和,看來東事平定已在反掌之間,這既是前麵將士用命,也是次輔運籌帷幄之功啊!如此不久倭銀可源源不斷輸入我上朝了。”

    “說到此,倭國銀賤銅貴,本朝則反之銀貴銅賤,此事當初臨淮侯怎沒有告訴朕?”天子皺眉問道。ii

    一旁張誠等人不知怎回答。

    臨淮侯李言恭乃明朝功臣李文忠之後,與兵部尚書宋應昌一起總督京營。李宗城作為其子,被石星保薦為朝鮮倭國宣慰使,負責之前明朝,朝鮮,倭國三邊市易之事。

    結果李宗城多次上奏,倭國不恭,朝鮮不順,言他們與朝鮮,倭國市易屢屢賠錢貼錢。

    但天子一看,倭國銀賤銅貴,明朝則銀貴銅賤,就是讓一頭豬去都能賺錢,結果李宗城卻報上來虧錢,這是人不如豬?

    張誠等人知道海貿之事並不是敗在臨淮侯一人身上,但勳戚還是不要得罪為好,而且他們這兩年還收了他們不少好處,本著拿著辦事的原則,替他們好言開脫了一番。

    對於這些宗室勳戚,天子也不願意太細究轉而道“張位還言,本朝鈔法,每鈔一貫,準錢千文,銀一兩;四貫準黃金一兩,也就是四兩白銀兌金一兩,後改作五兩白銀兌金一兩,但在番邦那邊卻是十兩白銀一兩金,甚至更賤。”ii

    “因此不少本朝奸商以金易銀,令本朝金黃多流落於紅夷之手!”

    張誠在旁道“多虧次輔忠心謀國,為陛下揭此事大弊,否則不知要讓那些夷人,奸商得逞到什時候。”

    天子點點頭道“從朝鮮設鎮,至鑄銀幣,再到揭發其奸,張先生主持國事倒是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朕想起太祖禮下劉基稱之為老先生,比之漢時子房,封其為誠意伯時,製雲‘如諸葛亮、王猛,獨能當之’,此讚譽可謂至極。這張次輔也可謂朕的老先生。”

    這一句話評價極高。

    一旁田義聞言,心底一陣擔心,近來張位越來越得天子青睞,若如此繼續下去,趙誌皋早晚必失去首輔的位子。ii

    眼下各部寺衙門的官員都隻知張位而不知趙誌皋了。

    不過田義也是有心計的人,在張誠,陳矩三人中。他論治國安邦,文章才學都不如陳矩,也不如張誠有行事之魄力,妥善處理宮宮外的關係。

    不過田義能到今日的位置,自有他的本事。

    他今日拿到張位上疏鑄銀幣的奏章後想了一天,又找了幾名在宮文書房當差的心腹,終於給他想出一個辦法來。

    田義道“啟稟皇上,內臣以為鑄銀幣固然極好,但也有不妥之處,這八銀二銅之法鑄錢固然好看是好看了,但朝廷除去火耗後隻剩些薄利,而自朝鮮運銀至京師,萬一途中有什漂沒……”

    張誠看了田義一眼,此話可是抓住了天子的心思。若按八銀二銅鑄錢朝廷實在沒什賺頭。ii

    天子聞言想了想果真道“言之有理。此事令內閣再議,另賜腰輿給張次輔,於禁宮行走。”

    賜閣臣以腰輿於紫宮行走,這是天家之恩典。

    聞此消息,兩殿中書,內閣舍人官吏,翰林院的官員無不前來內閣向張位拜賀。

    麵對眾官員的拜賀,張位是春風滿臉,一改平日倨傲的樣子。

    林延潮在旁看了笑了笑,他知張位的性子,他麵上不表露,但心底素來看不起向自己諂媚的官員。

    這也很有意思。

    內閣幾位首輔如徐階,他喜好心學,故而他擔任首輔後,天下遍講王學,無數人以讀王學附麗徐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文魁》,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文魁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文魁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並對大明文魁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