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江南名山憶鼙鼓 淮上人家垣井頹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梅花一鬥 本章:第三十回 江南名山憶鼙鼓 淮上人家垣井頹

    “‘何人妙筆起秋風’,開篇就不是凡語,你的詩作,我看已技法嫻熟,在當世青年才俊中,已屬上乘。”

    “先生謬獎。”

    “哎!人生一世,詩酒人生,其實都是情懷,老朽已是古稀之人,但自認為作詩當成熟於蜀中,《劍南詩稿》你仔細揣摩,另外送你一語。”

    “先生請講。”

    “詩在詩外!”

    “‘詩在詩外?’願聞其祥,請先生明示。”

    “本朝詩壇以江西詩派為尊,我不是江西詩派不好,那多詩人推崇、學習,自然有它的道理,但過分強調,就會走入誤區。江西詩派作詩都講究章法,注意力全在詩本身,而活生生的世間萬物,仿佛置身詩外,因此,你記住‘詩在詩外’一句話就夠了,切忌參死句,走入世俗生活,世間萬物萬理,才是詩的源泉,所以我歸納為‘詩在詩外’一句話。別看隻一句話,可要力行起來,卻非易事。”

    “先生教導的對,學生終身謹記。”

    “你也不必在我這蹉跎,年輕人誌在四方,尤其詩人,當讀萬卷書,行萬路。且現在形勢似乎有些不一樣,韓侂冑執政,啟用很多罷斥多年的主戰派,邊地恐有異動,年輕人不管朝局如何變動,總以赤子之心報國為主。”

    “先生得是,可我不忍離開先生。”

    “不必像兒女一般,時光流逝很快的,轉眼那個顛沛流離、行途艱澀的孩子,已是耄耋老人。哎!想當年,我才三歲,少不更事,記憶中總在驢背上、車船中,一直沒有一個盡頭,不過孩童的眼光,總是興奮於不同的光景,啟蒙識字的時候,也沒有安定下來,國家離亂,孩子又何嚐知道艱辛。”

    陸遊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

    且戴複古辭別老師,又是灰白長袍,頭戴葛巾,肩挎包袱,腰掛長劍,離開了山陰。但前路怎走?總還是有些茫然。在他的內心,還是願意像戰國策士一樣,以智幹諸侯,可現在國家一統,也沒有諸侯可幹預,但想宋、金邊境,尚有很多將軍幕府,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有立功邊陲的機會,就放開腳步,往揚州趕去。

    這日來到鎮江,鎮江曆來是長江防線的重要軍鎮,三國時期孫權在此建鐵甕城,取名京城,鎮江遂稱為“京口”,隋文帝改名潤州,宋徽宗升潤州為鎮江府,但文人墨客還是喜歡稱鎮江為京口,王安石有詩《泊船瓜洲》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鍾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時期,已名為潤州,但詩人仍然喜歡用京口這一名稱,而當代詞人辛棄疾,雖此地已經更名鎮江,可其仍然用京口這一地名,其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曰: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現在正為鎮江知府,原來上文提到,宋孝宗禪位給宋光宗,宋孝宗為太上皇,晚年宋光宗惑於後宮,不朝孝宗,孝宗去世,也托疾不執喪禮,留正以疑懼而逃相位,趙汝愚定策,韓侂冑請旨太後,立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皇帝。趙汝愚為皇室宗臣,定策有功,後來迎回留正,且不言己功,可其他人等都盼著封賞,特別是韓侂冑,初隻望出為節度使、假節鉞,可趙汝愚以君子之心以度眾人,認為都應該像自己一樣不求封賞,致使人怨望,韓侂冑留在京城,太皇太後和皇後均是韓家人,沒幾年他就上位,排擠趙汝愚,韓侂冑秉政,貪求功勳,意欲北伐,所以,啟用很多不得適宜的主戰人士,辛棄疾就這樣,由閑賦江西而起為浙東宣撫使,後調鎮江知府。

    戴複古來到鎮江,對新任知府辛棄疾自來敬仰得緊,自然不會錯過拜訪,忙至知府衙門投刺求見,不想辛棄疾還真接見了白衣戴複古,辛棄疾頗有古名將豐采,願意結交江湖人士,指不定誰的一言一行會改變局麵。

    等會晤了戴複古,知道戴複古隻是仗劍走江湖的一位江湖詩人,而且是陸遊的弟子,自然沒太花正時於此,而是約了戴複古來日午後同遊金山寺。戴複古也不便多,起身告辭。

    第二日午後,戴複古早早來到長江岸邊,渡口熙熙攘攘的渡客,忙著上岸下船,而浩瀚的江麵上,近岸一座島,島山寺宇森然,古木參差。

    正自瀏覽不足,隻聽背後有人喊道:“兄弟來得倒早。”

    一回頭,隻見昨日會麵的官員,葛巾長袍,正立身後,僅帶一位書童相隨,戴複古忙施禮:“辛大人在上,可有禮。”

    來人一把扶住:“不必多禮,來,我們乘船上山。”著話,三人跳山一艘舢舨,一會功夫就到了金山岸邊。金山位於鎮江長江江麵,有潛水和南岸隔開,山不太高,可名重下,曆來是文人墨客登臨之勝地。

    三人信步登山,戴複古時刻攙扶辛棄疾,山不高,可遊興卻很濃,對唐賢宋客,二人暢所欲言。

    剛上到半山,長江的浩淼煙波就已令人神怡:“好山好水,此正是韓蘄王破兀術之水域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宋詩聚訟演義》,方便以後閱讀唐宋詩聚訟演義第三十回 江南名山憶鼙鼓 淮上人家垣井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宋詩聚訟演義第三十回 江南名山憶鼙鼓 淮上人家垣井頹並對唐宋詩聚訟演義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