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的來曆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昭陵的來曆

    李世民是唐朝第一位皇帝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母親是竇皇後。唐朝建立後,被封秦王,後來積極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殺掉了自己的親兄弟,並逼著自己的父親退位,在位4年,公元649年,他得了很嚴重的痢疾,並很快死掉,死後葬於昭陵。

    李世民剛登基後,很是有作為。他勵精圖治,任用賢良,勇於納諫,發展經濟,國力昌盛,出現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為盛唐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奠定了基礎。

    貞觀九年,唐高祖在鬱鬱中死去,李世民安葬了這位太上皇,但卻沒有安葬住靈魂。他經常做噩夢,夢到父親來邀請他一起遊地府。精神的負擔導致了身體的不適,不久後,他就患上重病,並顯出下半世的光景來了。他的皇後眼見此,傷心不已,拿出十二分精力來照顧自己的夫君,李世民還算爭氣,一年後,居然奇跡般的好了起來。可他的妻子卻病倒了,並且也顯出下半世的光景來。兩個人每在一起,由於對死亡的恐懼,總談論死後的歸宿問題。他的皇後就要死了,,“我無益於人,不可以死害人,希望不要以丘陵勞費下,但因山而為墳,器用瓦木而已。”

    李世民點頭答應,並派出風水師四處尋找風水寶地。但,風水先生並沒有使他滿意。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經常率軍出征時路過的九嵕山。九嵕山山勢突兀,峰巒挺拔,溝壑縱橫,山環水繞,有涇水環繞其後,渭水縈帶其前,海拔1888米,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成為皇帝後,他經常來這狩獵,漸漸地,他喜歡上了這座山。所以,當他的妻子一死,他就下詔在九嵕山營建昭陵。這一年是貞觀十年(公元66年)。

    有人,李世民之所以選擇九嵕山建造陵墓,是因為遵從老婆的意思。這種鑿山建陵的確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後葬後,唐太宗也撰文寫道:“王者以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這所因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是為了儉薄,不如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虞世南上書唐太宗時就過:“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用山嶽雄偉形勢和防盜掘而已。

    那,昭陵名稱是怎來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文獻上從未有過記載。有人根據古人死後給諡的原則進行分析,認為諡法中釋“昭”字:“聖文周達曰昭,明德有功曰昭。”他們認為唐朝在李世民統治時期是當時世界上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國家,而李世民是當時世界各國統治者最富有生氣和創見的政治家、軍事家,沒有人像他那樣在各個方麵樹起輝煌和不朽的豐碑,所以李世民陵名是選擇了一個歌功頌德比喻美好的字眼。

    據,李世民的皇後死掉並安葬在昭陵後,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李世民令人在宮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樓台,稍有閑暇便登上樓台遠眺昭陵。

    一,他帶領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樓台,眺望了一會兒,他問魏征:“愛卿看到昭陵了嗎?”

    魏征揉揉雙眼,看了半,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實在看不見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方便以後閱讀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昭陵的來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昭陵的來曆並對來龍去脈:曆代皇陵命運大揭密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