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細賞黿頭渚 (二)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第二百五十八章 細賞黿頭渚 (二)

    “廣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絕岩間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qu;一勺&qu;,是以&qu;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qu;而命名。峭壁頂端,就是廣福寺。

    194年,楊翰西將一勺泉上山地一畝多,捐贈給量如和尚。量如原係軍人,脫下戎裝,削發為僧。他將後山的廣福寺(又名峭岩寺)遷到這。原廟雖,卻建於蕭梁。

    廣福寺建成於195年,寺名含&qu;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qu;之意,寺立於幽穀綠樹叢中,有深山古寺之風。寺前古樸山門,三拱圈,兩旁立鍾鼓樓,中有磚刻&qu;廣福寺&qu;,尉池書。

    頭幢王殿,塑四大金剛、彌勒佛。中間井,兩廂供觀音、地藏。大殿塑釋迦牟尼、迦葉、阿儺,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頗具惠山泥人風格。殿上&qu;大圓滿覺&qu;匾為趙樸初所書。寺後有蔡緘三的&qu;退廬&qu;和僧房&qu;華嚴精舍&qu;。已增設&qu;文物陳列室&qu;、&qu;玉佛殿&qu;和&qu;三聖閣&qu;。內藏駝鳥蛋、古畫《百鳥圖》,以及明末隱士楊紫淵的鐵鞭。”

    “無錫是一座有著100年曆史的江南名城,曆史上名人輩出,有外交家薛福成,數學家華蘅芳,文學家錢鍾書。而在旅遊界也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有著&qu;中華遊聖&qu;之稱的徐霞客。

    他是明代的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他用雙腳丈量人生,書寫了一部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銅像高6米,用銅4噸多,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設計,山西宇達集團澆鑄,是為了紀念徐霞客誕辰40周年和出遊太湖400周年塑造的。

    塑像雙目炯炯,神情堅毅,象征著他胸懷理想,目光遠大,探索真理,勇往直前。雙腳略有彎曲,象征著他跋山涉水的艱苦。身段作了藝術化處理,全身的衣服和身披的蓑衣隨風飄舞,如流水靈動,似山巒起伏,象征這這位&qu;中華遊聖&qu;與山水大地融為一體的曆史化身。

    整個塑像體現了&qu;探人所未知,達人所未達&qu;和&qu;行者無疆,壯行中華&qu;的霞客精神。他之所以落戶黿頭渚景區,是因為太湖為400年前徐霞客的首遊處,當年他從江陰河道進入運河再由運河到達太湖黿頭渚,從黿頭渚出發去蘇州的東山、西山。黿頭渚是徐霞客壯遊中華的首遊處。他一生曾多次遊覽太湖,而黿頭渚享有太湖第一名勝美譽,所以選擇&qu;太湖佳絕處&qu;的黿頭渚作為中國第一尊徐霞客銅像的所在地。

    徐霞客銅像的落戶創造了全國乃至全球多個&qu;第一&qu;。第一座徐霞客銅像,其他地方都是石像、玉像。第一座青年徐霞客塑像,其他多為中老年像。同時,它也是投資最大的徐霞客像,耗資100餘萬元,無錫市區第一座徐霞客銅像等”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吳文化主要體現在水上,而水文化又離不開船,七桅帆船是吳地船文化的一個縮影。距今已有00年曆史。

    原來傳是嶽飛的水師戰船,嶽飛屈死風波亭後,就把戰船改良成魚船,戰士們靠打漁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當快,順風時每時可以達到0公,逆風時成之字行行走。

    曾經有四艘同樣的船在一起一網捕起了600公斤的銀魚,可見它是捕捉銀魚的主力船隻。它也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最多,船型最大的木製船隻,被稱為&qu;漁船博物館&qu;。黿頭渚景區為了滿足廣大遊客登帆船飽覽太湖美景的要求,仿製了三艘停在黿頭渚碼頭,可以讓遊客從船上領略太湖美麗風光。”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海峽友好石碑。草坪上的這棵樹是一棵用台灣日月潭邊的泥土和太湖湖水共同澆灌的友誼之樹,代表了兩岸人民同心同根。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過去的愛》,方便以後閱讀過去的愛第二百五十八章 細賞黿頭渚 (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過去的愛第二百五十八章 細賞黿頭渚 (二)並對過去的愛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