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湘水20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胡玉明 本章:沉醉湘水20

    第二卷秋收起義耀乾坤 第19章小河,有一支活躍的湘鄂

    贛邊區地下解放武裝

    《瀏陽縣誌》僅記載一句,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直屬二大隊,第一縱隊1949年5月成立於江西宜春,司令張鐵樵,成員大部分參加了民盟組織。在瀏陽張坊石馬組建直屬二大隊,隊員106人,步槍9支。解放後解散。1986年,經中共江西省委複查,認定為革命組織。

    ——關注的情緣

    引起筆者關注的史料和這支隊伍,因為就在自己的家鄉。

    據有關資料,特別是王日新、曾暉撰文整理,及陳新明撰文《蒙冤三十年》了解,筆者曾生活在同一個村組的人員張護吾同誌,就是其中的成員之一。

    20世紀70年代初中葉,一段時間內,張護吾生活、勞動、學習,我們在一個生產隊。但那個年代從未聽他說過任何故事。平反落實政策時,他已經逝世。筆者得知,一直關注,自然引起探索求源興趣。

    ——江西民盟組織武裝鬥爭

    第一縱隊在宜春成立

    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國民黨反動政權已搖搖欲墜,但反動階級的殘餘勢力仍在江南各地做垂死掙紮,不斷製造白色恐怖。

    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江西省民盟副主任委員(中共地下黨員)李柱等奉地下黨及江西省民盟總部的派遣,奔赴宜春和湘鄂贛邊區組織武裝鬥爭,分化瓦解敵人,迎接全國解放。

    他們以民盟組織為依托,秘密從知識分子、教師、學生、民族工商業者、自由職業者、中小公務員中慎重吸收他們中的進步人士加入民盟組織。

    1948年10月,在江西民盟總部的指導下,首先在宜春建立了民盟宜春工作小組,由湯光容負責。同時不斷擴大組織,籌劃組織武裝鬥爭,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在宜春成立,由張鐵樵任司令,湯光容任政治委員,於思任政治部主任。

    ——二大隊活躍在瀏陽

    為了擴大武裝隊伍,宜春工作組派張靖幫、楊長祥、張學輝等來瀏陽集城鄉(今小河鄉)秘密發展組織,開展武裝鬥爭。

    特色發展對象

    時任集城國民黨區分部書記的張煌臣,是張姓在集城地方的出頭人物。他在小河烏石街上開有商店。此人正直,思想比較開朗,在群眾中威信較高。

    張學光利用宗族關係,找到了張煌臣。通過攀親敘祖,關係親密後,即對其進行形勢教育和黨的政策宣傳。

    張煌臣解除了疑慮。願意棄暗投明,立功贖罪。張學光在他家留宿,動員他入盟,當即填寫了入盟申請書,並叮囑他嚴守秘密。

    第二天,張學光等返回宜春。四天後,張學光又奉命來到烏石。告知張煌臣已正式批準他入盟,並將一張委命張煌臣發展組織委令交給他,並說宜春工作組要我協助你開展工作。

    張煌臣非常高興,感激地說:“感謝組織的信任,我一定積極做好工作,為人民的解放幹一番事業。”

    張學光扮作商人,肩挑雜貨,下鄉活動。他與張煌臣商量,先把集城鄉一帶各階層人士逐個摸底,確定發展對象,再逐個走訪考察。

    爾後,擬定了第一批發展成員。他們是曾子林、王名炳、王日新、張繼堯、張文華等。通過其本人申請,報宜春民盟支部批準,於4月14日晚,在小洞瓦角衝召開了宣誓入盟大會。

    會上,張學光介紹了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他說:把握大好形勢,國民黨反動勢力已麵臨全麵崩潰,解放軍已渡江南下,全國解放在即,大家應立即行動,迎接解放。

    大家還一起學習了《新民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文件。

    乘勢而為

    小洞瓦角衝會議後,盟員分散到各地。

    大家積極串聯發動,擴大組織。小河、嚴坪、皇碑、升平(石咀頭)等都有人入盟。到4月20日,已發展盟員30餘人。

    1949年4月30日,奉命成立了民主同盟瀏陽區分部,在烏石召開了成立大會,宜春民盟工作組派張靖幫出席指導。

    會上,推選張煌臣任區分部主席,曾子林為副主席,王日新為組織委員,王名炳為武裝委員,張文華為宣傳委員。還推選了陳宜增為總務。會上同時提出三大任:一、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二、策反;三、籌劃武裝鬥爭。

    工人主動要求

    恰在此時,張坊鎮(含上洪、人溪)紙業工會改組。工人出身的陳介民當選為理事長。

    因國民黨統治區物價猛漲,影響群眾生活,紛紛要求工會出麵解決生活問題。

    4月底,陳介民、張護吾、潘榮秋等3人,前往宜春民盟工作組,找到了張鐵樵。張即吸收他們3人入盟,並授權他們在張坊發展民盟組織。宣傳共產黨的政策,組織武裝鬥爭。

    同時,還指派楊長祥、張學光去指導工作。

    不久,張坊紙業工會的全部人員,都加入到民盟組織。還吸收李漢卿(教師)、李覺非(糧食部門工人)、李宗富等為盟員,共30餘人。

    5月初,在觀音閣召開民盟張坊區分部成立大會。推選陳介民為主席,張秉金為組織,李宗富為總務,李漢卿為宣傳,張誌民為武裝。

    建立武裝隊伍

    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後,湖南白崇禧部張淦兵團退駐醴陵、攸縣,五十八軍駐守衡陽,企圖負隅頑抗,瀏陽形勢日趨複雜,國民黨的潰兵加上地方的遊雜部隊,搶錢搶糧,勒索民眾。

    瀏陽境內張坊、集城都儲存大批積穀,恐敵人撤退狗急跳牆燒毀糧倉,民盟宜春工作組和第一縱隊決定,在張坊、集城建立武裝鎮守。

    隨即,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邊區第一縱隊二大隊,後稱直屬二大隊,民盟宜春工作組派楊長輝協助。由張煌臣、張學光、曾子林、王名炳、王日新5人負責。

    縱隊決定,由張學光為大隊長,曾子林為參謀,謝遐齡為指導員,王名炳為政治教員,傅俊泉為文書,羅英、羅錫輝為軍事教官,曾道海為軍需,房平生為保管員,大量發展了隊員。

    二大隊下設三個中隊:一中隊隊長羅易輝,部隊駐烏石;二中隊隊長陳介民,部隊駐張坊;三中隊隊長羅後思,部隊駐石咀頭(升平)。共有隊員100餘人。

    5月12日,縱隊派人主持在烏石召開了成立大會,公開宣布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第二大隊。”

    二大隊成立後,立即進行軍事訓練。先後在驚堂、枇杷園、皇碑武廟等地操練了一個多月。

    同時,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活動,大隊刻印了部分宣傳資料。印出了《約法八章》、《告國民黨統治區同胞書》、《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寫了“打倒蔣介石”、“打倒國民黨”、“擁護共產黨”、“反對苛捐雜稅”、“團結起來鬧革命”等長幅標語,在同一晚上分途在張坊、集城各大小村落以及江西的排埠、白水、黃茅等地張貼出來,造成了浩大的宣傳聲勢,鼓舞了人心。

    打擊土匪流氓

    大隊成立後,瀏萬邊境和葛藤嶺一帶發生搶劫事件,擾亂地方治安。

    通過偵察,獲悉是小洞一夥土匪流氓所為。

    大隊即派武裝進剿,抓到了為首分子,繳了械,平息了禍亂。

    接著白水嶺又有一夥壞人搶劫民財。經過偵察是一些被國民黨抓壯丁逼逃進山的農民。張學光、王名炳二人在白水嶺找到了這些人,曉以大義,後來他們都一齊加入到二大隊。

    陳樹良暗中保護二大隊

    瀏陽警察局長王繩祖,田糧處長黃衛中宣布起義後,引起了瀏陽國民黨反動派的震驚。

    白崇禧派親信韓蒙軒部駐瀏監視。並下令在東南西北四區設立聯防治指揮部,進行收編各地自立旗號的武裝隊伍,不接受收編者進行圍剿。時仁鄉張祖柏被擊斃,情況危急。

    二大隊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後來打聽到,東區聯防隊指揮所的主任是國民黨縣黨部原書記長陳樹良,陳原是洞溪學校教師。二大隊不少人曾是他的學生,陳介民與陳樹良還是叔侄關係。

    大隊決定,派陳介民和王日新與陳樹良聯係(這時,他已參加了“三一三○”《進步組織番號》),兩方互通情報,心照不宣。

    陳樹良允諾,不收編二大隊,囑咐暫不要去外鄉活動,以防碰上韓部。爾後,陳安排王日新為集城鄉副鄉長。這樣更有利於二大隊開展鬥爭,消息靈通,更加安全。

    集城鄉時有自立旗號的胡關自救隊,奪取了集城鄉公所的槍支,盤踞在小河境內,寫捐派款,敲詐民眾,二大隊多次提出警告,終無悔改,但大隊武力不及相關,無法征服。另張坊鎮公所自衛隊有30多支槍,多次勸降不依(後來,張坊、集城鄉的兩支自衛隊,都接受了人民解放軍的改編,槍械武器全部集中收繳)。二大隊請示司令部幫助解決。

    石馬之戰

    7月14日,縱隊司令員張鐵樵率一、三兩個大隊來到烏石,企圖征服這兩股反動武裝,並進攻銅鼓。傍晚,偵察探知,萬載縣保警隊尾隨一縱隊而至,距石馬15公地段,並繼續向一縱隊運動,一縱隊決定迎擊戰鬥。立即進入陣地。次日拂曉,保警隊約一個營的兵力,以大炮、機槍掩護,向一縱隊發動進攻,一縱隊的三個大隊分別從兩翼迎擊。因兵力眾寡懸殊,武器差異太大,戰鬥到上午11時,張命令互相掩護撤退,保警隊也摸不清底細,不敢窮追。一縱隊始得撤離到安全地帶,這次戰鬥,互有傷亡。一縱隊犧牲了兩名指揮員,戰士14名,擄去政工人員30餘人,被押往萬載縣監獄。時逢解放軍南下進入萬載,打開監獄,方才釋放。

    戰鬥結束後,一縱隊返回了宜春,二大隊在烏石召開了大會,總結了經驗教訓,表彰英勇殺敵的指戰員。

    萬載縣保警隊進攻一縱隊時,白水鄉公所助紂為虐。7月16日,二大隊前去白水鄉繳槍,用智取辦法,全部繳獲了白水鄉的槍支。

    完成使命

    7月17日,老蘇區人民日夜盼望闊別已久的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從萬載白水浩浩蕩蕩開進了集城(小河),人們笑逐顏開,夾道歡迎。二大隊忙於維持秩序,與解放軍取得了聯係。

    解放後,以民主黨派不掌握武器,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第二大隊由張學光率領去宜春總部奉命受編,上交武器,人員遣散回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勝利完成了曆史使命。

    ……

    然而,革命的曆史仍在繼續。特別是有關人員的人生經曆,曆經磨難,打下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令人不堪回首,卻又不能不凝聚毫端。

    祖國母親的兒女,可憐的孩子們,背負的沉冤孽魂,真是太多太多。

    但是,兒女們是堅強的,他們相信祖國,相信母親,相信中國共產黨是英明偉大的。

    烏雲,畢竟遮不住太陽!

    ——陳介民蒙冤三十年

    《湖南文史》曾就此加注編者按:離休老幹部、民盟成員陳介民,從小參加革命,擔任過村蘇維埃兒童團團長。紅軍北上後,坐過國民政府的牢。出獄後參加了國民黨。1949年又靠攏中國共產黨,任中國民主同盟瀏陽張坊鎮支部書記,參與組織了遊擊隊。湖南和平解放後,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旋即不明不白人獄,被判十年刑,當了30年的“反革命”,母親死了,大哥死了,妻子與他離婚,過繼的崽也因是“反革命”家屬而找不到對象。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為他平反。經曆坎坷,讀後讓人感歎不已。

    陳新明親曆逮捕“反革命分子”

    1951年6月4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長沙軍分區瀏陽縣大隊在縣城黎家大屋開會,逮捕隱藏在革命隊伍中的“反革命分子”。

    當時,作為大隊部保衛幹事的陳新明,奉命暗中監視管理排長陳介民。他和偵察班肖班長坐在陳介民兩邊,一左一右,將他夾在中間。

    大會開始後,副政委王春良首先講話,他說:“今年4月10日,縣人民法庭第四分庭將第四區破獲第二案地下軍的初步案情——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二大隊的檢舉材料送到我部。經調查,這個反革命組織的頭目就是混入我隊且當上管理排長的陳介民。把陳介民押上台來!”

    話音剛落,早就做好了準備的陳新明和肖班長,隨即揪下陳介民胸前佩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符號和軍帽上的“八一”軍徽,肖班長將陳介民帶上了鐵銬,並把他押送上了審判台。

    陳介民其人

    陳介民,原名陳清旺,1917年12月2日出生於瀏陽上洪一個普遍農家。

    他9歲念書,15歲那年當地成立了蘇維埃,任村兒童團團長。後來,由鄒建昌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紅軍北上後,16歲的陳介民被郭代長告發,被捕,關押在張坊團防局,由人作保才放出來。繼而在張坊學做瀏陽貢紙,20歲參加了紙業工會,當上了工會小組長。

    1944年,瀏陽淪陷,陳介民參加了抗日自衛隊。1945年4月加入國民黨。日本投降後,陳介民又當上了張坊紙業工會理事長。1946年任國民黨張坊鎮區分部宣傳委員。

    參加革命,建立武裝

    1949年4月,陳介民與張護吾、潘榮秋、胡南三人,到江西慈化找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司令張鐵樵,參加了革命。

    陳介民一行回到家鄉後,很快就發展了30多名革命骨幹。

    5月上旬,他們在小洞學校召開了第一次秘密會議。會議由原集城鄉國民黨區分部書記張煌臣主持,參加會議的有張鐵樵派來的縱隊政治部主任彭良和前來擔任直屬二大隊大隊長的張學光等。

    會議研究決定:第一,發展組織,每人至少發展2人;第二,調查境內存糧,防止外運;第三,建立民主同盟集城鄉(書記張煌臣)、張坊鎮(陳介民為書記)兩個支部,共同組建武裝。

    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直屬二大隊,在烏石正式成立。以張煌臣、曾子林、張學光、王名丙、王日新5人為一縱隊二大隊委員會委員。

    大隊下設三個中隊,一中隊隊長羅易輝,指導員張淑祈,駐烏石;二中隊隊長陳介民,副隊長張秉金,指導員張誌民,駐張坊;三中隊隊長羅後思,副隊長劉昌秀,指導員林材昌,駐集成鄉石嘴頭,共計140人。

    6月初,又在張坊觀音閣召開會議。成立民主同盟張坊區分部,陳介民為書記,張秉金為組織,李宗富為總務,李漢卿為宣傳,張誌民為武裝委員。

    陳介民宣布,民主同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外圍組織。其任務是推翻國民黨,打倒蔣介石,保護地方安寧。

    當時,張坊鎮鎮長張丙榮領導的自衛隊有步槍30支,陳介民派張丙康去做工作多次,每次他都答複說到了時候會交。

    為此,陳介民派黎應龍、周遠望2人到江西慈化找張鐵樵司令,要他帶隊伍來收繳這30支槍。

    7月14日,張鐵樵率領人到張坊石馬與陳介民會合,計劃奪取張坊槍後再進攻銅鼓。次日清晨,萬載縣保警隊約有一營兵力前來圍攻,戰鬥到11時止,張鐵樵部被打死的有10餘人。

    7月17日,解放軍到達張坊。

    8月1日,瀏阻縣人民政府成立,原紅軍司號長李雁仁受解放軍四十一軍軍長陳伯鈞的委派為湘贛邊界的收編員,縣人民政府委派李組織東區武工隊,陳介民將武裝並入李雁仁的武工隊,陳介民當上了分隊長。1950年各區成立區中隊,陳介民調一區中隊任排長,後調縣大隊任縣大隊的管理排長。

    艱難的平反過程

    1984年7月16日,中共瀏陽縣委任命陳新明為落實統戰政策辦公室副主任。

    他一上任,就接到了王日新、杜振明向中共瀏陽縣委的申訴。要求落實民主同盟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直屬二大隊的政策,中共湖南省委統戰部也為此函告瀏陽進行調查。

    1984年3月21日,湖南省委統戰部在王日新申訴書上批示“隻要交槍無新罪,按起義人員辦”。

    1984年10月29日,中共湖南省委又在王日新的申訴書上指示“要認真查處”。

    為此,陳新明認真開展了內查外調。首先,他在縣人民法院檔案室內查閱到了1951年6月19日縣法院向省公安廳的報告和批複,原文是:

    省公安廳:我院於1951年以來,以假民主同盟匪特地下軍名義判處陳介民等28人(判刑18人,槍決10人),在此次複查中,查出該組織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湘鄂贛邊區第一縱隊”,密號“3130”。外表是“民主同盟”,其來源是在1949年3月由江西發展過來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沉醉湘水》,方便以後閱讀沉醉湘水沉醉湘水20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沉醉湘水沉醉湘水20並對沉醉湘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