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潭灣夢19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胡玉明 本章:瀏陽潭灣夢19

    第二卷 第18章詩賦軍魂骨子

    信念與忠誠,鑄造出人民軍隊的鐵血軍魂。

    南昌“八一”起義,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還有“平江起義”、廣西“百色起義”……都是在黨的領導下,肩負民族的希望,肩負為了人民的使命,鑄成中華鐵骨脊梁的。

    有一部電視劇,就叫《軍魂》。《軍魂》以翔實的史料、感人的故事和有力的論證,告訴人們: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就是人民軍隊永遠不變的軍魂。

    人民軍隊用軍魂培養自己的戰士,強化信念,鑄就忠誠。最艱苦的地方,總有那戰士的剛強,勇士的肩頭肩負著多少人心頭的崇仰。誰不知生命的可貴?誰沒有幸福渴望?你默默無聞的足跡寫下不朽篇章,你奔向遠方,帶著親人的希望……

    就是轉業地方,仍然帶著火熱的衷腸。大力弘揚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譜寫人生新的華章。

    戰友情懷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戰士自有戰士的情懷”。著名詩人郭小川吟唱的軍旅詩,唱出了戰士們的心聲。軍人,有一種責任,魂係祖國的藍天大地,背負民族的存亡安危,生命中包含著一種宏偉、雄壯的美,人生中有這樣的記錄是難得的。

    或許,軍人就是這樣養成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軍人骨子的審美意識,餘以為是永的烙印。

    2013年1月19日,老領導王傳利用手機傳來《登廣東丹霞山》的作品,就保持著軍人昂揚向上,雄壯的美。

    丹霞山,雲霓染嶺南,星羅棋布幾百,登臨知壯觀。

    丹霞山,聞名天地間。已列世界資遺錄,萬古出自然。

    難忘天安門檢閱

    王傳利當過兵,在天安門廣場參加過閱兵式,接受過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參加過抗美援越,地對空作戰;擔任過炮兵某團副政委。

    1959年初,王傳利入伍不久,就趕上了國慶10周年閱兵籌備工作。1959年8月,廣州軍區接到通知,要挑選軍樂隊員赴北京,參加全軍聯合軍樂團。在新兵訓練前,廣州軍區軍樂隊選調軍樂隊員,王傳利手腳靈活,表現好,被相中了。“當時,對當文藝兵,心不感興趣。”王傳利回憶說。因為,之前進行戰備教育,國際上反華勢力猖獗,蔣介石加劇反攻大陸,沿海戒嚴,戰備緊張。年輕人隻想到野戰部隊參加軍事訓練,隨時隨地準備上戰場。

    參加軍樂隊訓練不久,部隊傳來消息。對政治好思想好、訓練成績好、作風好、完成任務表現好的同誌,可以作為選調對象,赴北京參加國慶檢閱。這是鼓勁,也是動力。

    大家拚命熟悉“五線譜”,練軍樂。經過4個月(1959年4至8月)的訓練,不僅會吹,還要會背,能熟練運用24首“國慶樂曲”。雖然,這是一項艱苦的訓練。但是,大家聽說“可以去北京參加國慶檢閱”,就把全部時間、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訓練之中。由於訓練科目多,分列式進行曲要求高,訓練工作抓得很緊。“當年,聽說能到北京去,的確是一種夢想。”王傳利回眸,因為有這種夢想,心特別渴望,訓練決心很大。在這期間,可以說,從來沒有這般刻苦,被評為“優秀隊員”、“五好隊員”、還被授予“標兵”稱號。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959年8月,王傳利被正式選調進京,參加由陸海空三軍聯合組成的軍樂團。在這,他又經曆了2個月的艱苦磨礪。因為軍樂團被安排在天安門的正對麵,位於“三軍”隊伍之前,舉世矚目。大家每天卷起褲子走正步,從早到晚,汗流如水,經受了考驗,如期完成了接受黨和人民檢閱的任務。

    10月1日,接受檢閱的任務完成後,是夜,京郊周圍的探照燈,全部打開,形同白晝。當晚,受檢部隊和首都大中學生團隊“通宵聯歡”,喜氣洋洋的氛圍,難以詳敘言表。軍樂團的隊員,當時住在天壇。那時,北京的生態真好,空氣清新,一派祥和景象。第二年,王傳利有緣,再次赴北京參加受閱。

    “樂手”變“炮手”

    1962年,廣州軍區機關抽人下部隊。王傳利積極申請,批準到炮兵一師二十六團六連當兵。當時,王傳利已經是軍樂隊九小隊副隊長。從此,他由副小隊長變成了“炮手”。

    王傳利又從士兵幹起,很快適應新的角色需要,不斷取得新的進步。他先後擔負過連隊文書、司務長工作,然後調團政治處任幹部幹事,師宣傳科幹事、軍區炮兵政治部秘書處幹事,幹部處幹事。一幹就是十來年。然後,任二十五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任團主任期間,主要在廣州軍區幹部部轉業辦從事幹部轉業工作。

    錦心繡口詠華章

    王傳利生於山清水秀的資興市黃草鎮,地處東江湖畔。崇山峻嶺之中,孕育了山人的秉性。他好學上進,善於觀察,而且有一股堅韌不拔的精神。

    學生時期,他寫就的“散文”,就在初中學校嶄露頭角。1958年“大煉鋼鐵”,廠校合並,他任宣傳科幹事,常為小報寫稿。1962年,下連當兵期間,團幹事征稿,他送去2篇,被當地的報紙采用。團組織文藝匯演,他撰寫的“三句半”榮獲師、團獎勵,並被上級選調演出。

    1966年10月,他參加廣州軍區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撰寫2篇詩歌,刊發《南方日報》上。

    他采寫的記敘散文《向英雄致敬》,被《戰士報》刊發。還有讀書心得《毛澤東思想是我們的靈魂》,由《解放軍報》發表。此後,還陸續發表了一些作品。轉業地方後,他先後在湖南省紀委,省金融紀檢組和人民銀行湖南省外匯處工作,曆任處長。他工作嚴謹,思維縝密,善於調研,富有文采,多篇調研文章刊發省以上報紙雜誌,並被省電視台聘為通訊員。

    由他牽頭組織調查研究,撰寫的金融係統腐敗產生的原因、民主集中製問題、外商投資企業問題的調查報告上報以後,分別被國務院辦公廳、中紀委、人民銀行總行等機關采用與轉發。

    他還策劃組稿,主筆寫了6集案例教育片和《山水之光》、《樂在其中》等電視攝錄片的撰稿。

    餘回眸,在其身邊工作時,他非常關心,同時鼓勵和支持我們寫作,錘煉文筆。因為,他就是這走過來的。他深知這是基本功,有利於提高綜合素養。記得,省金融紀檢組辦了《湖南金融紀檢監察動態》,他十分重視這塊陣地。每期稿件,他都要認真審核修改。當時,餘在負責編輯工作,有一份稿件,他還批示:“看得出玉明很用心,逐字逐句作了斟酌。”倍受鞭策,深受教益。

    他愛好攝影,尤其善寫散文,有的文章曾經刊載軍報和人民日報。退休後,他保持戰士的情懷,弘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作風,生活簡樸,節儉。

    筆者時常與老領導(省金融紀檢組副組長),以及湘潭銀監分局(原調研員)邱昭新保持聯係,他們雖已退休,但文學上多有交流。因為他們的文學之心,依然年輕。上述內容,就是筆者根據王傳利電話中交流的情況,作的進一步梳理。2013年5月23日,呈送其審閱,他又作了修訂。

    可以說,他既是老領導,又是師長、朋友,我們暢談文學,暢談理想,關注民族複興,對中國夢感同身受。他參觀韶山,有感而賦《毛澤東故居》:一棟金黃泥土屋,幾間古樸農家房。門前水塘存浩氣,屋後青山映夕陽。偉人雖已遠離去,田園依舊發芳香。追憶百年往昔事,多少來者起敬仰。

    筆者有感《王傳利采風》(2月22日):中年心事一烘爐,往昔風雲幾春秋。難忘大寨艱辛付,自費昔陽上虎頭。鐵人大慶興宏業,寒冬雪窩壯誌遒。蘭考裕祿含笑慰,情滿人間共唱酬。

    邱昭新也是行伍出身,曾在華北27軍作訓處任參謀,轉業地方,多年在湘潭人民銀行和銀監部門工作,曆任紀檢組長、書記,副局長和調研員。文采彬蔚、凝練,善於調查研究工作。筆者奉和王公登廣東丹霞山(七古,2013年1月22日),還引發昭新的唱詠(五言)。采擷如下:

    (一)王公佳作感慨深,詩言樸實用心精。萬古丹霞自然秀,千秋世遺日月新。稀年登臨非俗骨,謫仙飄逸豈凡身。欣逢盛世從眼過,和諧社會草木春。

    (二)拜讀頌王詩,欽佩由衷出。同把王詩學,反響峰與穀。王公非凡夫,山人亦仙骨。二公皆吾友,今生樂悠悠。

    最可愛的人

    長沙清水塘,是長沙市博物館館區所在地,紅色旅遊景點。眾所周知,清水塘環境幽雅,非常僻靜。1921年7月,毛澤東和何叔衡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於10月成立中共湖南支部(全國最早的省級支部)。

    1922年5月前後,建立了中共湘區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區委機關設此。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共湘區委員會廣泛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大力開展工人運動,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推動全國革命運動的迅速發展。1921年冬至1923年4月,毛澤東和楊開慧曾居住於此。

    1969年,建有“中國共產黨湘區委員會舊址陳列館”。清水塘畔,至今矗立著毛澤東雄偉的塑像……就是在這個風景如畫的湖畔,住著一位自稱“簡華老人”。

    相識前輩

    “簡華”老人,係指我國知名篆刻家胡憐眾先生。認識這位本家老前輩,源於湖南省老幹部詩詞協會“省工商銀行詩家小組”。2012年冬,一次組織到望城黃金鄉參觀,有緣一同瞻拜“洗心禪寺”。

    通過簡單交流,得知胡老先生年輕時也當過兵,而且是與鄧稼先等專家們在一起奮鬥。自然,敬意油然而生。因為他是篆刻家,筆者行思,慕名請求篆刻“七溪山人”和名章各一枚。他非常樂意,滿口應承了我。有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不久,我到了他的家中。他看了我相贈的《沉醉湘水》、《麓山惠風》等書籍後,向我介紹了有關當兵的故事,以及與“羅洋八逸”等朋友交往的軼事,還展示了部分愛好與收藏。後來,他又相贈筆者“獨樂”特色印章(見“印譜”)。

    當時,他手頭上接受了一塊2米多長的楹聯,正在木板上放樣,作雕刻前的準備。他好學不倦,杖稀之齡,仍在網絡上開有“簡華老人的博客”。他自己撰寫和有關人員發表相關文章數百篇,他要我從中了解有關情況。搜索中,發現有賀晴2011年2月21日撰寫的《耐人尋味極樂無窮——記我國知名篆刻家胡憐眾》一文,有較翔實的介紹。

    最可愛的人

    簡華老人為自己治印的銘言:“空靈靜”。

    看到“空靈靜”,可以管窺他的精神境界。他是我國知名的篆刻家和收藏家。他還有鮮為人知的許多“秘密”。胡憐眾的身世,本有慧源。

    他的父親和陳果夫、陳立夫、任弼時是長沙明德中學同學,後來在北伐軍第七軍任職,主管軍需糧秣。胡憐眾入伍,源於他過硬的電工技術。1962年他被評為六級電工,1963年,他在全市最高技術綜合素質考核中獲第一名。此後,選調入伍,曾和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一個部隊當兵。他是我國第一代“兩彈”技術骨幹。曾和“兩彈之父”鄧稼先共事,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日常生活中,胡憐眾說:“他還為鄧稼先洗過頭,理過發”。他親身經曆了有關研製過程,見證了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進行的第一次核試驗,成功地爆炸了一顆當量相當於2萬噸銻恩銻炸藥的原子彈。見證了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8年,胡憐眾參加了我國第一屆科學的春天大會。當年,張愛萍將軍說,“你們是搞中國‘兩彈’的八千精英之一”。

    1964年10月18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接見他們時,曾誇獎他們是不登報,不廣播、不寫小說、不拍電影的《最可愛的人》!周總理還說:“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詩趣友情

    稚子珂嘉,柔美嬌妍,臉若芙蓉,笑逐顏開。筆者上班,早出晚歸,難得看見小鄰居。

    2013年1月10日,簡華老人委托湖南省工商銀行退休老幹部許先進先生轉贈一枚“詩趣”篆印予我。是日,由許夫人彭大姐懷抱出生近1歲的孫女珂嘉親手送達。當時,小珂嘉發出會心的微微一笑。

    那一瞬間,這種甜美的微笑,在筆者的人生長河中,真是我所欣賞到的最美的風景之一。

    隨即,我對珂嘉說,一定寫一首詩送上。彭大姐懷抱珂嘉,揮著柔美的小手說,“謝謝胡爺爺”。

    簡華老人轉贈“詩趣”篆印的故事,自然成為心中的“甘泉”,引發筆者抒懷《詩趣友情》:詩趣清晰見四方,簡華篆刻紹書香。清水塘畔酒中仙,腕底乾坤鑄滄桑。稚子珂雪新歲後,芙蓉嬌妍兆嘉祥。錦繡山河刀筆韻,壺中日月萬年長。

    因為珂嘉的微笑,予人一縷陽光。人們常說,有時候,人的微笑是一種問候,是一種諒解,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安撫;有時候,人的微笑是一種胸懷,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獎賞;有時候,人的微笑是一縷陽光,是一泓甘泉,是滋潤的雨露,是幸福的花朵。

    珂嘉的微笑,是一縷陽光,給了我們這些“爺爺”輩樂趣。微笑在珂嘉稚嫩的臉龐上,真如幸福的花朵。笑對人生,微笑人間,情注生活,我們的意義和價值便在其中了。因為,人是有思維的高級動物。

    簡華老人贈送“詩趣”篆印,是在翻閱了筆者拙著之後。“送你‘詩趣’,略表心意”。電話中,他如是說。2013年2月3日夜,筆者與夫人羅麗前往簡華老人住宅。呈上老戰友王誌堅用行草書法的《詩趣友情》,請先生審閱,得到簡華老人的肯定(擬雕刻在“陶瓷”版上)。

    同時,筆者還請先生審閱了“詩賦軍魂骨子”一文。隻見他眼睛一亮,隨即,從他的資料櫃中拿出一塊懷化“石磚”,雕刻的就是“軍魂”二字。可見,倆人心靈契合,觀照相通。他了解寫作情況後,還補充了與他有關的內容,給予充分稱讚,並留下原稿。

    筆者翔實記敘,堪稱與金石藝術家的緣分和佳話。

    鍾情金石

    退休後的胡憐眾,他在省、市老年大學學習,還被選為班幹部。他刻苦好學,創作了許多書畫作品和篆刻及新詩詞,尤其鍾情於金石篆刻。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從事篆刻藝術,曾受湖南最著名的篆刻家李立指點,玉、象牙、名木等材料都嚐試刻過。他的篆刻大氣、新穎、簡約、清晰、獨特。如他的篆刻作品《三國演義》、《祖國頌歌》、《鄉村風韻》、《湖湘熱土》、《月是故鄉明》、《憶二彈》、《憶雷鋒》、《上善若水》等。他還為何光嶽、陳白一、顏家龍等名人刻過印章。喜歡篆刻和收藏金石的人,都知道胡憐眾先生。

    方寸天地

    胡憐眾為人雕刻印章,常以文會友,他喜好交結各路藝人。

    他是我國知名的收藏家。收藏了全國幾十個省、市、地區包括陳立夫、沈醉、程思遠、黃宇宙等諸多名人書畫幾百幅,他還是大學者何光嶽,大篆刻書畫家李立、劉迪根,著名書畫家王憨山、胡六皆、曾玉衡等名家的座上客,並收藏了他們的作品,在省書畫研究院鍾增亞院長的極力推薦下,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

    他不但喜歡收藏字畫,對集郵和藏酒也頗有研究。因為篆刻,胡老先生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每天都要喝上兩口酒來養生,朋友稱他為“酒中仙”。

    近幾年,隨著年齡增長,他傾心在藏酒、篆刻上,也很少喝酒了。據《華夏酒報》稱:很多朋友知道簡華老人喜歡喝酒、藏酒的愛好,因此不好用金錢購買印章,多用煙酒致謝,於是老人便開始了收藏中國名酒之路,還專門設立一個收藏酒的專櫃。至今,他的酒櫃大概藏有六百多種中國名酒。特別是集郵,胡憐眾受父親的影響很大。他集郵,郵票成了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退休後,胡憐眾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集郵之中。到目前為止,他竟收藏有十多萬枚。由於他有豐富的集郵知識和經險,曾選為省公路局集郵協會副會長,會長等職,長沙市郵票公司所辦的郵刊,還請他擔任《集郵信托報》主編。

    胡憐眾說:“郵票雖隻有方寸之地,卻蘊藏著大天地,我晚年能從中得到樂趣,能給他人帶來快樂,我就心滿意足了”。

    藝術真諦

    胡憐眾先生有一個理念:“你是雕刻家,藝術家,而不是個雕工。”這一鮮明的觀點,自然是內在動力,他始終不渝追求。他是“主編”,不僅擅長寫新聞類文章,對文學類的散文和詩歌也筆上生花。他的散文《名酒收藏》,榮獲《東方新報》征文二等獎。由此可以看出,他作為藝術家,一身具有多元文化素養。采擷胡憐眾的《雕刻印章漫談》,可以拓寬知識麵。

    如“書畫用章”,詳述其主要用料為中國四個省出產的五大名石。她們分別是: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雞血石,內蒙巴林石。她們這五大名石中,其名稱和品種總共有幾百種叫法……書畫印章的雕刻,有三樣必不可少的東西。一是大小不同和材質不同規格的雕刻刀具;二是幾種書畫用印章石材和不同大小規格坯料;三是曆代名家印譜作為雕刻不同字體時的個案參考。

    還有字典,如草書字典,隸書字典,新華大字典和辭海大字典等必不可少。對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古璽文,繆文,鳥蟲文,帛文等,還要熟讀,包括曆代詩詞和名著也要多予把握。

    胡憐眾執著追求藝術,認真踐行。反映在他的詩,樸實、真摯、催人奮進、發人深省。

    采擷他的《頌老人》,字行間無不流露出對老年人的敬仰之情:我國老人近億人,他是國家聚寶盆。家庭老人是楷模,以身作則教後人。教了兒女又帶孫,幸福一家樂融融。單位老人有不少,各級領導真關心。過年過節有慰問,遇到難題他上門。大小事情都想到,他對老人真關心。發揮餘熱作貢獻,為了祖國是本能。年邁體弱不等閑,國家大事在關注。六十周年華誕到,祖國繁榮老人笑。回首往事感慨多,一身貢獻不計較。幸福老人樂趣多,琴棋書畫都愛好。詩詞歌賦不離口,身體鍛煉長壽了。

    老驥奮蹄

    人生有緣,自然而然。胡憐眾回憶,在湖南省老幹部大學學習,有兩件事烙印很深。

    有一次,聆聽劉源老師的繪畫課,劉老師在課堂上舉起我為他刻的印章,對幾十位同學講,“老胡刻的印章,好有力,好有神韻……真是不得了,了不得!”劉源對學生一貫是以表揚為主。其實,當時我知道自己的水平還不高,我自覺慚愧。

    再一件,讓我難忘的是篆刻“祖國萬歲”。那是1999年的國慶節前夕,湖南老年大學繪畫班的學友們決定畫一幅百花盛開圖。全班十幾個同學,每人畫了一種花,沒多久,這幅由一腔愛國熱情澆灌出來的百花圖就完成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印章。這時,我就自告奮勇攬下了這活,還即興取了個題目:“祖國萬歲”。抑或這就是緣分,胡憐眾先生自此以後,對篆刻藝術的鑽研,更深入,真是“不須揚鞭自奮蹄”。他的篆刻作品,從此就經常出現在省市書畫作品的展覽會上了。

    《當代商報》主編曾繼祖先生題《雕刻藝術》:年巳古稀兩鬢霜,欣然握筆刻華章。刀功蒼勁人偕樂,留得雕刻興未央。

    《方寸集郵》稱讚:老驥奮蹄千誌,方寸之間日月長。大千世界如圖畫,滿目丹青照夕陽。

    湖南省老年人《書畫精粹》雜誌編輯部主任王輝評價:“憐眾的篆刻跳出了匠氣的習俗,闖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新路子”。任國瑞為雕刻家胡憐眾寫意:傳奇經曆苦猶驕,歲月雕旋快樂潮。點劃深謀風典雅,白紅大膽美嬌嬈。方園任意施丹墨,左右逢源說劍簫。刻得名山千萬石,可憐新銳晚來刀。夏國治為篆刻家胡憐眾潑墨:金石姻緣翰墨芬,以文會友係詩魂。今日論交翻恨晚,相看刀筆竟如神。麵對文朋吟友的讚譽,胡憐眾先生說,“方寸之間,耐人尋味,極樂無窮,這才是我追求的藝術真諦。”

    藝術常青

    胡憐眾先生的藝術之樹常青。他雖說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但看上去好似六十出頭。身板硬朗,精神抖擻。在黃金鄉用中餐之前,筆者與其打了一陣子乒乓球,看得出,仍然機智靈活,應對自如,雄風猶在。

    胡憐眾現任湖南省直書畫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老幹部書畫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湘府書畫家協會會員,他仍為繁榮老年文化建設不懈努力。他得知晚生是瀏陽人,著意與筆者交談了“羅洋八逸”。“羅洋八逸”是他聯係較多的幾位朋友,各有特點,堪稱專家。

    如國學泰鬥、著名曆史學家何光嶽老先生,金石篆刻家胡憐眾、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任國瑞先生,學者書法家莫祝安、學者書法家陳誌明、畫家任健璜、攝影家李征軍,以及年輕學者、詩人鄧繼團。據資料,鄧繼團,漢族,湖南瀏陽人,1969年生,畢業於湖南商學院貿易經濟係,大專文化,中國全新史學體裁——姓氏斷代史之開創者,曆史學學者。

    鄧繼團好書、墨、劍,故自號“三好堂主人”。他伏膺“何學”,故又號“光嶽樓下”,為“羅洋八逸”之一。有曆史學、古典文學、古典詩詞、根雕、收藏諸愛好。學術成果超100萬字。

    現為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著作論文評審專家組成員,台灣《湖南文獻》湖南辦事處副主任、特約作家,湖南省直書畫家協會會員,中華孝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南省愛晚詩社理事,《華人論壇》編輯、專題部主任,長沙嚶鳴詩社理事,湖南省曆史學會會員,中國華夏祖地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鄧氏文化研究學術委員會法定代表人、會長,《南陽橋》總編。

    他還是湖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重點課題之一、湖南省鄧氏文化研究學術委員會核心文化工程《中華鄧氏史》叢書著作者。

    年輕人之中,有此刻苦努力之人,殊為不易。難怪,簡華老人推薦筆者了解、認識。抑或,這也是藝術之樹常青的緣由。

    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年輕人的心。

    文朋書香

    苦磨齋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隊伍”。人民解放軍是一座大熔爐。有過從軍經曆的戰士,都有共鳴,部隊的確是一所大學校。

    認識榮殘軍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瀏陽潭灣夢》,方便以後閱讀瀏陽潭灣夢瀏陽潭灣夢19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瀏陽潭灣夢瀏陽潭灣夢19並對瀏陽潭灣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