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潭灣夢20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胡玉明 本章:瀏陽潭灣夢20

    第二卷 第19章雄師穿插戰旗紅

    電影《英雄兒女》的主題歌曲《英雄讚歌》,時常在耳畔回響。

    “為什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戰爭中,有英雄,還有許多無名英雄,他們的“故事”,同樣可歌可泣。中越自衛反擊戰中的幸存者——王朝暉,雖然榮立戰功,但複員回鄉後,基本上也是無名英雄。

    一直縈繞於心的,筆者還有一位老領導曾桂元同誌,也是幸存者。他在參戰中,曆任連隊“黨代表”,他的“故事”,具有指導員的典型性。他以自己的表率行為,貫穿雄師“戰役穿插”全過程,在基層發揮了示範作用,為戰旗美如畫,增添了光彩。

    難忘穿插染英魂

    曾桂元隨同部隊參戰,時任步兵362團一營炮連政治指導員。在擔負穿插扣屯、執行其他作戰任務中,多次遭遇冷槍襲擊和炮彈爆炸,或在他的身旁,或在他離開沒有幾米遠時,炮彈就在他的原隱蔽地爆炸,他從死神生命線中,一次次僥幸遠離,卻安然無恙幸存下來。

    可是,隨同他一起出征的戰友,卻有5名同誌不幸犧牲,有的魂飛天外,捐軀異國。戰鬥中,還有12人受輕傷,23人身負重傷。戰場上,他組織掩埋了戰友的遺體,揩幹血淚,率部繼續前進。穿插扣屯,及其執行其他作戰任務完成後,全連48人立功,72人受嘉獎,無座力炮三排立集體三等功,七班榮立集體一等功。

    筆者有感:春秋輪轉向天歌,塵封記憶瞬息過。放眼青春添白發,扣屯穿插硝煙磨。江山無限留遺跡,日月鍾情照山河。縱使青山終人老,烈士英魂喚吟哦。

    戰爭結束後,曾桂元於1979年8月,調到懷化市(縣級)武裝部工作,任政工科副科長;1981年11月,轉業到人民銀行城步苗族自治縣支行任副行長,不久主持全麵工作,他發揮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充分調動和發揮支行幹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很快改變了該行麵貌,被邵陽地委(現為邵陽市)評為先進黨支部。1983年9月,考入湖南銀行學校幹訓班,係統學習金融業務知識二年,因奮發努力,專業知識水平提高較快,1985年7月,被選調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黨組紀檢組、監察處工作(1986、1989年先後成立為湖南省紀委派駐金融係統紀檢組、湖南省金融係統監察專員辦公室)。他辦事認真,工作肯動腦子,善於分析,文字能力較好,先後在金融紀檢監察、國庫、機關黨委、宣傳部門工作,曆任副處長、處長。

    因為曆經戰火考驗,曾桂元一生甘於淡泊,工作勤勉,認真鑽研,要求嚴格,有很強的敬業精神。1991年,一次隨同他赴邵陽、湘潭出差,就案防綜合工作進行調研,在火車上聽他敘說“人生有緣”,也是人生有幸,留下深刻烙印。在餘的心中,特別是在戰場上,曾桂元奮不顧身,置生死度外,多次接應、救回掉隊戰友的“故事”,魂牽夢縈,試圖采擷。

    2013年5月20日,他將退休後整理的《參加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回憶》予我。是夜,至翌日淩晨,認真拜讀,並有感賦。21日上午,我們又電話交流,就有關典型人和事進行了回眸。隨後,將梳理的“雄師穿插戰旗紅”,呈送老領導,曾桂元認真審核,提出了修訂意見和建議。

    夥夫馬夫有緣人

    筆者有緣,曾經在曾桂元的直接領導下工作6年多。

    我們有部分相同經曆,出生農村“四屬戶”(即軍、烈、幹屬等),就讀農村小學,都在生產隊種過田,當過生產隊記工員、保管、出納、隊長,然後參軍入伍。可謂誌同道合。

    曾桂元的經曆更為豐富。他當兵時,從事過“夥夫”、“馬夫”(炊事員、馭手),當過炮兵瞄準手、“兵頭”(班長),能吃苦耐勞,幹一行愛一行,始終把“向我看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等名言警句融化於心,見之於行,受到戰友們的稱讚,被評為“五好戰士”、“標兵班長”。

    曾桂元自述:“年輕時思想純樸,積極追求進步,與父母親從小對我的教育影響是分不開的”。

    他的父母親都是共產黨員,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對他確立人生信仰有很大的影響力。

    尤其是他的母親,先後任生產隊隊長、大隊婦女主任、黨支部副書記,長期擔任農村基層幹部,工作任勞任怨,勇於吃苦,不怕吃虧,常常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地工作,為搞好集體生產竭盡全力。曾桂元深受感染,打下深刻烙印。

    人生之路,皆有緣分。被曾桂元稱為當兵後的“啟蒙老師”,第一任班長吳德俊,湖南醴陵人,1966年3月入伍,就是其中之一。1978年轉業到湘潭市。記得一次我們開展調研工作,還抽空去板壙肉食品站看望過他。2000年因病逝世。據他妻子說:吳德俊在病中,經常喊曾桂元的名字。可見,人生難得知音。

    老班長李家生,也是醴陵人,1966年3月入伍,為人低調,律己嚴格,處事嚴謹。曾桂元回憶“對自己有良好影響”。1970年初,他退伍時,既是鼓勵又像預言似的對曾說:“你今後是要帶幾十人、百多人的。”

    李家生頗有慧眼,曾桂元沒有辜負老班長的期望。經過團教導隊培訓後,曾桂元於1970年3月16日,由一排長吳德俊(曾的首任班長)和一班長吳樹標介紹,加入黨組織。不久,他擔任班長,1971年6月提升為排長。在這一崗位,他有過6年“輕鬆又難熬”的曆練。

    野戰部隊尤其是連隊工作既緊張又枯燥,特別是精神壓力大。那時,有句順口溜: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形象地反映了野戰部隊連隊的艱苦緊張生活。還有一句:五十四塊五,幹得好辛苦。這也如實地反映了當時部隊基層幹部的思想情緒。當時,大多數連排幹部行政級別是23級,每個月54.5元(基本工資52元,加2.5元糧差),那時提職不提薪,且多年不加工資。如果與地方比,工資也不算低,但野戰部隊基層幹部的錢確實不經用,每月要交給連隊15元夥食費,加上探親、家屬來部隊的花費,每年工資基本花完(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後,據資料,有人曾對犧牲的連排幹部作調查,有三分之一幹部欠賬)。70年代初,部隊複員退伍的戰士多數安排了工作,因此,有的同誌還不願在部隊當幹部。

    當時,曾桂元所在的連隊七班長因不願意提幹,就在黨支部大會上受到批評。他服從組織需要,走上了排長崗位。

    藍天碧海憶壯遊

    曾桂元任排長時,兼任連隊團支部副書記,協助副政治指導員抓青年的思想教育。期間,參加了湛江圍海造田,以及赴電白縣進行渡海登陸訓練。

    難以忘懷的是海上遊泳訓練和演習。它不僅艱苦,尤其危險。每人一次不休息遊3圈,達到3000米,才能算基本完成訓練任務。既練技能,更練毅力。有不少戰士為了完成訓練任務,特別能吃苦,特別有耐力,有的戰士才學會遊泳不幾天,就霸蠻堅持遊了3000米,但一上岸後,有的就暈倒在沙灘上。

    海練中最苦、最累、最險的,還是渡海登陸演習。首次演習時,由於是第一次乘艦艇,同誌們好興奮,都上艦艇舢板上看一望無際、洶湧澎湃的大海。後來,刮起很大的風浪,艦艇東搖西擺,舢板上漂上了很多海水,大家隻好下到艦艇麵休息。一些同誌開始頭暈目眩,接著就是嘔吐。頭一個人嘔吐,往往帶來“示範效應”,其他同誌也接著嘔吐。吐了後喝水,喝水後又吐,嘔吐不止,直至把胃腸的東西全部吐出來,連胃酸也吐完了,最後就是吐血絲。就連長期生活在艦艇上的海軍官兵,也有暈船嘔吐的。

    此時,人們才能更深體會“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靠的是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因為,隻有舵手抗得住風浪,才能保持航向。

    渡海登陸演習,經過10餘小時的顛簸,艦隊到了登陸目標區域。然後,艦艇橫向展開,步兵連隊的官兵們下艦艇換乘衝鋒舟,向登陸目標發起衝擊,原來乘坐的艦艇向登陸目標快速前進。

    下岸時,由於風大浪高,艦艇不能靠岸,為了爭取時間,隻能強行登陸,艦艇的坦克在前麵開路,大家扛著武器裝備也跟隨下海,水與肩高,衣服濕透了,槍炮也進了水,同誌們奮不顧身向前,到了岸上,炮班的戰士迅速架上火炮,向山上的目標瞄準“開炮”,然後繼續向縱深衝擊。

    這樣的演習,增長了對渡海登陸作戰的一般常識,鍛煉了戰鬥意誌和毅力,但也無情地消耗了每個人的體力,傷害了身體。回眸年輕時的身體,好在大家都能挺得住。

    海練體會:吃苦耐勞,能征善戰,頑強拚搏,無私奉獻,這的確是我們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人民解放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力量所在。

    1973、1974年,曾桂元兩次參加軍教導大隊組織的每期3個月的軍事技術和戰術培訓。這對他在戰場上發揮軍事技術、戰術水平,提高組織指揮能力,給予了有效幫助。

    排長是部隊最小的官,卻是與戰士聯係最直接、最緊密、最有影響力的。訓練時,他與戰士們一同摸爬滾打,一樣汗流浹背。平時,與戰士同睡一間房,同吃一盆菜。6年的排長經曆,使他加深了對戰士的感情。“增強群眾觀念,真心做群眾朋友,是最深刻的感受”,他說,“這是終身受益的精神財富”。1977年3月,曾桂元提升為政治指導員(因部隊海練,6月才到任)。

    戰火硝煙考驗人

    曾桂元回憶,“鍛煉最大的是任政治指導員”,“曆練了做人做事的智慧”。

    1977年6月,他從排長破格走上了指導員崗位。他從團直八二無座力炮連,調到本團一營炮連任職,出乎人們的預料,“自己也毫無思想準備”。麵對新的任務、新的挑戰,他刻苦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他著力加強軍事技術學習,較快地掌握了迫擊炮操作技能和指揮常識,盡快由外行變成內行,取得了領導連隊軍事訓練和政治工作的主動權。

    由於一炮連是全團和全師的小炮訓練先行連,軍事訓練任務更重。所謂訓練先行,就是每一項軍事訓練任務,先在該連試點,取得經驗,在全團(師)推廣。那時,時任副師長李培江負責抓全師小炮分隊訓練,有時就到一炮連蹲點,進行麵對麵的具體指導。

    李副師長在東北解放戰爭時期曾是戰鬥英雄,軍事訓練點子多、標準高、要求嚴,“爭創一流”的精神強,工作中有一股“霸蠻勁”。他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工作上的高標準、嚴要求,予人產生積極的影響。曾桂元把握“中心”,充分發揮政治保障作用。他注意宣傳鼓動工作,及時發現訓練中的好人好事,總結工作經驗,宣揚先進典型;注重發揮黨組織保障作用,發揮黨員在訓練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用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獎勵激勵機製,促進連隊軍事訓練上水平、出成果。1978年8月,師部在一炮連召開全師小炮分隊訓練中思想政治工作現場會,曾桂元在會上介紹了連隊訓練中開展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

    由於他的“班長”作用,連隊形成了整體合力。一炮連有120多人,3個炮排(2個八二迫擊炮排,1個八二無座力炮排),14個班(10個炮班、3個馭手班、1個炊事班),攤子大,事務雜,工作崗位不一,人員參差不齊。黨支部從抓團結入手,使連隊幹部戰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一股繩,增強了連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實踐表明,這支隊伍經受了戰火硝煙的考驗,“人人都是好樣的”。

    1979年初,一炮連參加了中越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從1978年11月28日離開桂林營房到廣西邊界,到1979年6月12日返回原營地,前後曆時半年餘,圓滿地完成了戰鬥任務。

    凡波不凡秉赤誠

    曾桂元1951年7月17日(農曆6月15日)出生。家給他取名貴元,讀小學時,他自己改名為桂元。父親還給他按族譜輩分,取名凡波。

    凡波不凡,見於平凡。平時基礎是否打得牢固,自然在戰爭中要接受關鍵考驗。

    曾桂元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工作和戰鬥,認真履行職責,以堅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堅強的黨支部堡壘作用,充分發揮了保障作用。“這半年,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也是我履行政治指導員職責最認真、最辛苦、最艱難的時期。”曾桂元回眸。

    一聲喇叭踏征塵。1978年11月23日淩晨5時,部隊從營房的廣播傳出高音喇叭的吼叫,大家在緊急集合的信號聲中驚醒。連隊全體幹部戰士迅速起床,按實戰要求佩戴裝備,急跑步到連隊操場,大約5分鍾,連隊集合完畢,緊隨營部向預定的防空區域疾進。

    走了近1小時,全團到了離營區約4公的奇峰山,才知是接受軍參謀長李祝慶率領的軍戰備檢查組的檢查。這是一次按實戰要求佩戴裝備的預演。沒有達到要求的連隊,受到了批評。

    這是部隊向南開進的前奏,當時,曾桂元也沒有想到。11月25日,連隊早操剛結束,突然接到營部通知:連長、指導員上午到團部參加團黨委擴大會。上午8時,曾桂元一到團司令部二樓團黨委辦公室,迎麵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寬大的軍用地圖。

    團長張誌安、政委滿益洪等團首長,一個個寫滿從未有過的嚴肅緊張麵孔,使整個會場呈現與以往不同的戰鬥氣氛。“部隊可能有大的行動,真要打仗了”。曾桂元的腦海意識到了。

    張團長傳達了上級對當時中越邊境形勢的分析,明確了部隊的主要任務:穩定局勢,支援邊防。宣布“從現在起全團進入一級戰備,要求迅速做好開赴中越邊境準備工作”。

    滿政委要求,各連迅速召開幹部戰士動員大會,做好思想穩定工作,並動員臨時來隊的親屬,務必在近一兩天內離開營房,返回老家。這是突如其來的戰備行動,出乎人們的預料。

    平常,大家唱《要準備打仗》的歌,其實並沒有打仗的思想準備。現在,真正要打仗了,大家不同程度地存在恐懼、擔憂、僥幸等複雜的心理。曾桂元想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想到“養兵千日,用兵一朝”的道理,心情平靜了許多。當時,他為妻子謝蓮翠已提前回家而慶幸(她11月5日第一次到部隊探親,20日返回)。那時,妻子已懷孕4個多月,如果要遲走幾天,就會知道要打仗的消息,從而增加她的思想負擔。

    戰前動員振雄風

    從團部回連隊的路上,曾桂元認真地思考著如何開好支委會,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怎樣搞好思想發動,激發全連同誌的戰鬥意誌。連隊中餐前集合時,他鄭重宣布了上級要求:從現在起部隊進入一級戰備,不許向外地寄信(實際上郵局把當時所有的信都壓住不寄)。

    “哇”的一聲,戰士們議論開了。午休時,曾桂元到各班排走了一趟,大多數戰士沒有睡覺,情緒也比往常不同了。下午,他組織召開全連幹部戰士大會,傳達了上級的指示精神,進行了思想動員和工作部署。接著,各班組織討論;同時,他主持召開連隊支委會,統一認識,表明態度,分析思想動態,明確各級職責,研究製訂行動方案。

    盡管大家沒有到廣西邊界打仗的思想準備,但一經動員,同誌們都情緒高昂,思想基本穩定,積極做好出發的準備。爾後,連隊召開了準備打仗的誓師大會。那幾天連隊開餐時,黨、團員也紛紛向連隊黨支部表決心。在確定留守人員時,意想不到的是都不願意留守。連開始決定六班陳美發和原飼養員張細坤(一個眼晴失明)2人留守,張美發多次找領導說不願意留守,強烈要求赴前線參戰。實踐證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了戰士心中,就能激發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經受住戰火考驗。

    部隊擔負機動作戰任務。按要求奔赴指定地區——廣西邕寧縣蘇村公社蘇村大隊。剛去幾天,打仗的火藥味還不濃。上級通知: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老兵照常退伍,第三批轉業幹部照常轉業。當時,團已確定本連連長陳世充、老二排長陳惜通和司務長謝漢昭等3名同誌轉業,他們在駐地還按上級要求重新填寫了轉業去向表。

    到12月10日後,中越邊境形勢越來越緊張,上級也不時地傳達要準備打仗的消息。12月15日,曾桂元和陳世充連長參加營黨委會,會上傳達了軍委指示精神,要求各部隊在本月底前到達邊界指定區域。部隊經過3天的思想動員和物質準備,18日淩晨,按臨戰狀態(武器彈藥、裝備)從邕寧縣蘇村出發,連續行軍3天,經橫縣、扶綏至左州。

    當時,其他部隊也都開赴廣西邊境,離廣西比較遠的兄弟部隊搭乘火車後改坐汽車,還有坦克部隊也在路上疾進,一路上浩浩蕩蕩,熱鬧非凡。連隊每天行軍50多公,戰士每人50多斤的裝備,天氣炎熱,生活又差,體力消耗很大,大家一路上流了不少的汗,也吸了不少的灰塵。

    行軍時,曾桂元與副連長雷家成在後麵不停地催促掉隊的戰士,個別小戰士實在走不動了,曾桂元和雷家成就在後麵推著他們走。由於是臨戰狀態,大家咬緊牙關,不敢怠慢,堅持走到目的地。這是一次艱苦的行軍,也是一次實戰演練。

    在左州休整一天。連隊住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村的群眾很熱情,特意殺了一頭豬,還宰了幾隻雞,賣給連隊改善生活。戰士們不顧行軍疲勞,一放下背包,就給鄉親們刨木茹皮,打掃院落衛生,主動搞好與村民的關係。23日淩晨,連隊早餐後整裝上車。

    全團上百輛汽車像一條長龍,徐徐向邊界靖西縣開進。一路上,車輛來往很多,塵土飛揚,曾桂元的連隊乘坐的是解放牌貨車,後麵沒有遮蔽,不一會兒,每個人都變成了“灰人”。

    車行一百來公,到達目的地,駐紮在龍臨公社衛蘭大隊二小隊。連部住在一個許姓人家。房東大娘的丈夫老許是大隊小學民辦教師,他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公社放電影,媳婦在家務農;小兒子在廣東某部隊服役,也到了廣西前線。房東看到戰士們,想到自己當兵的兒子,尤其親切、熱情。他們把住房盡其所能都騰出來了,連部指揮班等6個戰士住在堂屋。

    這山多田少,蕃茹是主要食糧。房東大娘每天用菜籃把煮熟的蕃茹放在門口,當戰士們訓練回家時,她熱情地招呼大家吃,體現了良好的軍民關係。

    從左州出發時,連隊騾馬沒有乘車,由副指導員巴利元帶隊,馭手拉著騾馬步行,走了3天才到駐地。為提防騾馬常踩在濕地爛腳,在騾馬未到前,組織全連同誌搬石頭墊馬廄。

    連隊各班排安置好後,就投入了緊張艱苦的戰前準備。那時,隨著中越雙方摩擦不斷升級,邊境形勢一天比一天緊張,中央廣播電台和重要報刊,不時傳來越南不斷在邊境挑起事端的消息,中越邊界到處都彌漫著要打仗的氣氛。曾桂元的駐地,離中越邊界直徑約30公。

    1979年元月1日上午,他和陳世充連長到營部參加黨委會。營黨委書記、教導員彭躍東傳達了上級指示,要求馬上進行戰前動員,並於5日前做好一切戰鬥準備。這次會上,明確了師、團、營的任務——擔任戰役穿插,與124師分頭從東西兩翼向越南高平穿插迂回,阻敵增援,截敵退路。該團為穿插前衛團,負責西線“開口子”,一營為穿插前衛營,由團4號首長、副團長羅仕良直接帶領。

    加強思想工作

    這次作戰任務的確艱巨。曾桂元的心情既緊張又沉重。因為那一段時間,經常聽到上級通報其他兄弟部隊先後出現個別人逃跑、自傷、凶殺等惡性政治事故。作為連隊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他認真思考著連隊每個人員的現實表現情況,周密地計劃防範的措施。

    根據以往的經驗,他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的方法,首先是抓好連隊幹部、班長和黨員,同時重點做好少數平時表現差、思想波動大、顧慮重的同誌的思想工作。按照先幹部、黨員開會,後全連集中教育的形式,深入地進行戰前動員。

    在支委擴大會上,連隊10名幹部都表明了態度,同時研究了帶領全連完成戰鬥任務的具體措施,指定了各級幹部代理人。會上,曾桂元對連隊幹部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在關鍵時刻要經得起戰火的考驗,要身先士卒,模範帶頭。二是要特別重視做好思想工作,過細了解每個戰士的思想狀況,防止各種事故發生。三是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負起責任,誰負責的工作出了問題,就追究誰的責任。

    支委會後,他急忙準備當晚召開連隊戰鬥動員大會的講話提綱。進行準備打仗的戰鬥動員,“這是我入伍十年、任政治指導員近兩年來的頭一次”。曾桂元回憶說。

    動員報告,著重圍繞兩個問題講清說明:一是如何正確認識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必要性、正義性,克服部分幹部戰士存在的厭戰、怯戰心理和畏難情緒,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二是如何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係,激發幹部戰士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努力為祖國和人民殺敵立功。元月1日晚上,連隊進行戰前動員。下午,上級分給該連的13名新兵也到了連隊,他們剛放下背包行李,便參加聽戰鬥動員。

    他們剛從新兵連分來,帶兵的一路上向他們介紹,我們部隊在桂林市,現在外地野營訓練。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被拉到邊界來打仗。這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突然了。但時間緊迫,也隻能給他們一個“突然襲擊”了。開會前,曾桂元利用廣州軍區《戰士報》刊登的一首《殺敵立功歌》,濃厚會場戰鬥氣氛,增強教育、鼓舞、激勵的作用。這首歌是2/4節拍的,比較易學,他便自己領唱。堅強、有力、豪邁的歌聲,抒發出全連同誌的高昂士氣,激發了大家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氣概。

    營教導員彭躍東路過一炮連,看到曾桂元親自領唱,十分驚異地說:“唉,想不到你還有兩下子!”他說:“這是逼出來的”。戰鬥動員後的第二天,各班排進行討論,表決心,訂措施。

    經過學習討論,連隊絕大多數同誌態度明確,認識較好,人人摩拳擦掌,個個信心百倍。各班、排黨(團)小組和一些個人紛紛向黨支部表決心,有的非黨員群眾向黨支部寫入黨申請書。

    連隊開餐時,連續幾天大家爭先恐後地念讀決心書。那激昂的言辭,曾桂元的耳畔,至今回蕩,記憶猶新,倍感振奮;那激奮的場麵,至今仍曆曆在目,難以忘懷。

    生死置外照汗青

    戰前動員時,正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發表。連隊及時組織幹部戰士學習公報精神,大家都為黨所確定的工作重點轉移而拍手稱快,無不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歡欣鼓舞。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做好戰前動員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大家在討論中認為:新時期,我們在黨中央和軍委的領導下,擔負守衛祖國南大門,抗擊越南侵略的重任,無上光榮。

    打仗難免有傷亡,我們是為祖國而戰,是為了祖國“四化”順利進行而戰,如果流血犧牲了,也是值得的。

    戰爭畢竟是戰爭。誰不想念家中的親人,誰不想念剛結婚不久、恩愛的妻子,她(他)們的音容笑貌,不時地展現在眼前。當時,曾桂元做了可能犧牲的思想準備。他怕家親人想不開,還特意給大妹夫曾定保寫信,含蓄地告訴他:“如果我有不測,請他做好家中親人們的思想工作”。那時,他曾經後悔幾個月前結婚,妻子又懷孕了,擔心以後給她帶來麻煩和影響。

    他作了充分準備,已經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他至今記得,有一天晚飯後,與三排長李由貴到外麵路上散步,談到以後打仗可能會犧牲,心情難免沉重,但卻很坦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互吟誦文天祥這一詩句,激勵鞭策,精神境界得以提高,心態自然平靜許多。

    激勵英勇參戰

    戰前動員後,幹部戰士的思想工作更為艱巨、複雜。

    曾桂元幾乎把整個精力都集中在連隊戰前準備工作上,細心思考如何做好幹部戰士的思想工作,戰前確保不出任何政治事故,戰時確保連隊完成戰鬥任務。為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他逐個找連隊幹部談心,相互鼓勵鞭策,增強責任意識,同時努力消除支委之間平時產生的思想隔閡,增強支部班子人員之間的團結。

    為了克服幹部、戰士存在的怯戰、怕苦、怕死等消極情緒。他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有關著作,學習革命前輩和革命先烈忠誠愛國、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和臨危不懼、舍生取義的英勇氣節,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死觀,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真正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強化為國捐軀、無私奉獻的精神,為英勇參戰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為了及時了解連隊幹部戰士的思想變化,他常與連隊幹部、班長碰頭分析,注意勤下班、排,細心觀察戰士們的言行表情,及時發現異常細小的變化,對可能發生問題的重點人員,做到胸中有數,采取積極有力措施,加強防範工作。

    同時,注意發現並及時宣揚連隊戰備中的好人好事,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影響,大力營造不畏艱險、積極參戰的良好氛圍。當時,連隊1978年前入伍的老戰士,他們在部隊時間長,受教育多,進入臨戰狀態一個多月,思想準備較充分,絕大多數同誌思想穩定,積極參加備戰訓練,看不出明顯的怯戰的思想苗頭。

    但是,1979年剛入伍的13名新戰士,有的經不起戰前緊張艱苦的生活環境考驗,明顯地暴露出害怕打仗的情緒,有的新戰士後悔不該來當兵。個別人公開哭鬧著要跑回家去,有的甚至躺在床上幾天不吃飯。由於連隊領導和同誌們熱情關心,在耐心細致的幫助教育下,13名新戰士後來全部轉變了思想,愉快地奔赴戰場,勇敢地經受了戰火的考驗。其中有兩個新戰士的思想轉變快,戰場上表現突出。如在城市長大從未吃過苦的譚強同誌(廣東湛江市人),剛到連隊就參加夜行軍被摔傷,開始哭鬧著要回家,經過做思想工作後積極參戰,在戰場上負傷,表現很勇敢,榮立三等功。新戰士龍理國(湖南衡陽縣人),剛滿17歲,個子不足1.6米高,身材單瘦。戰鬥中他人小誌不小,扛著武器裝備,腿摔傷了,一直堅持著,從不叫一聲苦和累,在火線中光榮地加入了共青團,受到連隊嘉獎。

    元月6日,上級通知10日前做好一切準備。元月8日,曾桂元與陳連長到團部參加沙盤作業,明確了預定作戰方案。

    元月10日後,已經繃得很緊的戰備的弦慢慢地鬆了下來。上級仍要求各部隊抓緊戰前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增強實戰本領,連隊抓緊軍事訓練。作為八二迫擊炮和八二無座力炮連,既要練打得準的技術,又要練走得動的本領。

    打仗不是兒戲,需要有真本領,多一項本領,就多一份勝利的把握,就會減少不應有的傷亡。共識形成,大家都明白“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

    根據部隊擔負戰役穿插任務的要求,首先訓練走得動。因為隻有走得動,才能按時到達指定的位置,完成戰鬥任務。大家天不亮就起床,爬山路,走小路,急行軍,每天早晨,同誌們帶著裝備跑三到五公。駐地海拔有好幾百米,比平地走路要費力得多,大家每天都要出幾身大汗。

    除了連隊組織練走,團、營也分別進行藏、走、打的綜合演練。往往有意選擇漆黑的夜晚,各營、連按照指定的路線,連續進行10多個小時的行軍,看部隊能否準時到達指定的位置。打得準,是小炮連訓練的重點。為此,連隊充分發動群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相長,互幫互教,提高各種條件下打得準的小炮技術水平,取得明顯訓練效果。

    春節後,上級給連隊各配備了一名向導和越語翻譯。不久,上級通知迅速做好打仗的準備,並要求連隊幹部戰士在2月7、8、9號三天內,都要剃光頭發。大家意識到,這回真的要打仗了,心情立馬緊張起來。2月12日淩晨5點鍾,急促的緊急集合號聲,把人們從酣睡中驚醒。

    連隊幹部戰士們用最快的動作起床,打好背包,整理武器裝備,準備上車向中越邊境出發。

    這是不尋常的行動。曾桂元把行李清好後,便把10日晚上寫好未來得及寄出的信,當時準備是最後一封給妻子的短信,托給連隊留守的唐永康同誌(因身患肝硬化重病而不參加打仗)寄出(實際上部隊打仗時就停止郵寄信件),激奮、惆悵的心情,一時從心中掠過。

    披肝瀝膽血染路

    細雨潤鄉情

    2月12日淩晨,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雨。鄉親們也都已聚集在那等候,為連隊送行,有的老人、婦女還情不自禁地流著眼淚。每一家的房東,都給住在本家的幹部戰士準備了煮熟的紅雞蛋(蛋殼上染紅表示吉利)和每個足有一斤多重的粽子粑(當地過春節時作為拜年的禮物),鄉親們和戰士們在相互推讓著。

    當天晚上,部隊在離邊界一公的山坳荒地宿營。連部駐地選在一個山洞。確認安全後,連部官兵9人擠在這睡了一夜。13日早餐後,接到上級通知,部隊要向前轉移。最先走的是八班、九班,他們由三排長李由貴帶領,配屬步兵一連向右山轉移。大家相互深情地告別。

    在中越邊境分界線,前方山頭上越南的邊防軍不時地向我們射擊。我二營派出的值班機槍在右山梁上掩護一營炮連轉移。當天下午,夜幕臨近時,全連把裝備搬到營部指定的新駐地——119號界碑山底下的一塊小稻田,這地勢低窪,既不能守,又不能退,卻比較隱蔽。當晚,連隊增派了崗哨,提出了應急方案,要求全連人員提高警惕,隨時防備越軍來偷襲。

    營長負重傷

    傍晚,彭躍東教導員來到連隊,通報了一件驚心不幸的事:徐營長下午上三連陣地觀察敵情時被“敵人”打傷了,要求加強戒備。

    出師未捷,聞聽營長被敵打傷,大家激憤、恐慌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晚上8點左右,在徐營長送往前線醫療所時,從曾桂元連隊駐地經過,隻見徐營長右胸上部連中兩彈,由於搶救及時,幸免於難。事後查明,徐營長並非被敵打傷,而是被三連一個新戰士站崗時誤傷。後來,那位誤傷徐營長的新戰士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戰前領任務

    15日上午,曾桂元與陳連長到團部參加團黨委擴大會。會上,張團長宣布了唐振華任營長和其他同誌的任職命令,講述了各營在戰鬥第一階段的任務及作戰方案。師長鄭翁水等領導到會並作指示。

    鄭師長就362團擔負“開口子”作戰任務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作了具體明確的指示。他要求做到:首戰必勝。

    在返回連隊的路上,曾桂元與陳連長初步研究了連隊臨戰前動員和行動方案。當走到我軍工兵正在搶修的公路處時,對麵山上的敵人不時地向我方射擊,曾桂元與陳連長冒著稀疏的子彈,跳躍式地前進,躲過了敵人的掃射,走了1個多小時,安全回到了連隊。曾桂元馬上召開連隊幹部會,傳達了上級指示,研究了行動方案。

    因離邊境近,不允許全連集合,也不允許高聲講話。他們在深山溝召開了班長會,再由班長向各班戰士傳達上級指示和連隊的行動方案。

    建平小腿傷

    各班開短會後,立即清理裝備。連隊官兵除打仗需用的小背包外,其餘較大的行李,都送到原來的二營駐地集中,由二排長李之峰帶隊去送。

    他們剛走不久,曾桂元考慮到路上可能出現敵情,放心不下。他隨即帶著連隊司號員楊榮光從後麵趕去,發現他們正被敵人密集的子彈封鎖在道溝旁不能動彈。敵人不斷地封鎖路口,直打得路口旁的小樹叢嘩啦啦響。

    因為時間緊迫,不能停留太久。經過仔細觀察,曾桂元指揮戰士們繼續前進。

    在行進中,五班戰士孟建平小腿負傷,子彈從他的小腿骨骼中間穿過,當即送他到前線醫療所(他養傷回連隊後,被送去軍事院校學習)。

    揮師到董衛

    2月16日下午5時,連隊奉命向南開進。天黑後,進入中越邊境線的一個山梁上。山梁中間的樹全被砍掉後,留下一條四、五米寬的過道,就這樣形成了中越兩國的邊境線。

    17日3時左右,我部一營三連占領了875高地。4時40分,我全線向越南邊界發起總攻,我軍大炮向敵方進行了持續25分鍾的炮擊。5時許,該連一、二排隨營指揮所向家揚、董衛方向前進,途中遭敵炮火攔阻,以及越軍散兵的射擊,但沒有受傷者。很快,二、三營在右翼撕開了口子,占領了右邊山頭。

    天亮後,我師363、361團迅速向莫隆開進,363團的一個營還乘坐坦克,向南挺進。於是,362團成為師預備隊,在他們兩個團後麵跟進。下午1時,曾桂元的全連到達董衛。剛到村子邊,不知突然從哪射來一梭子子彈,他急忙臥地。後來,觀察沒有什情況時,又率部繼續前進。

    不虐待俘虜

    17日18時,連隊轉入董衛南側高地防禦。

    在途中休息時,曾桂元看到兄弟連隊抓了一個越南邊防軍士兵。當時,有幾個戰士用棍棒打這個俘虜,他心很是不安。心想,不準虐待俘虜,不僅是我軍的傳統和紀律,尤其在異國打仗,更不能虐待俘虜,否則會遭到他們拚命頑強的反抗。於是,曾桂元上前勸阻他們不要打俘虜。

    倒在路邊睡

    20時,曾桂元率連隊隨大部隊向通隆方向前進。夜間,在異國行軍,不僅走路要小心摔倒,而且還擔心出現敵情。在行進中,不時聽到前麵響起槍炮聲,這是兄弟部隊在前進中與敵接火。由於362團是師預備隊,走在大部隊的後麵,一路上沒有遇到敵人的抵抗。

    18日3時左右,連隊到了鋪中塘,上級指示就地在路邊休息。大家已有30多個小時沒有合過眼,都有些饑餓和疲勞,吃點幹糧後,大家倒在路邊就睡著了。

    6時30分,一營擔任師預備指揮所前衛,繼續隨大部隊向通隆方向前進。12時左右,部隊進入通隆縣城。通隆,雖是縣城,也就是當時我們國內的一般公社所在地那大,甚至還沒有那繁華。一條不足兩百米的小街,房屋大都隻有一、二層,街上沒有看到一個越南人(估計都跑到附近山上或躲在家)。

    通隆山激戰

    剛剛走過通隆縣城,右前方山邊一營的步兵連正在與山上的敵人交火。為了配合步兵行動,曾桂元連隊的迫擊炮,迅即在縣城東側的田地架炮,向西南側前方山上的火力點炮擊。

    這時,又遭遇300米左右遠背後樹林山上的敵人射擊。子彈打在曾桂元身旁左右,有個戰士的挎包被打了一個孔。曾桂元反應迅速,立即指揮連隊戰士用槍、炮還擊。激戰10多分鍾後,前麵的火力點已被消滅。這時,大家看到林才文副團長帶領三營(他們負責保護師預備指揮所)走來,炮連便隨後跟進。

    原路追營部

    走了1公多,營部用步話機問,“炮連怎還未跟上來?”回答:“我們是在大公路上往東邊走”。唐振華營長說:“你們走錯了,趕快原路返回,向剛才炮擊的南麵山邊前進”。連隊立馬調頭,以最快的速度追上了營部。曾桂元回憶。

    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李德瑞副師長和師政治部單副主任等師預備指揮所的領導,他們正跟隨我團3營後麵走著。當時,以為他們與我們不是一條路線前進。戰後在團部3天的戰評中,才知道,當時他們也是走錯了路。當天晚上,362團3營和師預備指揮所及後勤等在葵坡遭敵伏擊,使我部造成重大傷亡。

    炮連老二排長陳惜通、司務長謝漢昭和炊事班副班長馮林峰等3人,那天隨三營走到前麵去了,那晚也跟著3營遭敵伏擊,但都幸免於難,過了10天後才歸回連隊。當天下午休整時,我們清點人數,才發現他們沒有跟隨連隊。

    喝酒消疲勞

    18日下午4點,連隊來到了一個空曠的田野。因為要經過一條小河的吊橋,部隊行進速度慢,便就地休息。這時,曾桂元突然見到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楊南平,倆人是同年入伍的鄉友,也曾在一個連隊工作過。最近,有好幾個月未見麵了,在戰場上會麵,分外欣喜。

    楊問:想喝酒嗎?曾說:你有就拿來喝點。楊把用注射葡萄糖塑料袋裝的三花酒遞給曾桂元。他便毫不客氣,把剩餘的一點酒全喝完了。喝了這點酒,一路上的疲勞,消除了許多。

    遭遇敵伏擊

    還是在18日這天下午,部隊在崎嶇的小路上走了5個多小時。沿途很少看到村莊,偶然看到村落,也沒有見到人。傍晚前,隻是在離部隊行軍的不遠處,見到一個40歲左右的婦女挑著一擔筐子在離連隊100米外的田埂上走著。大家都沒有去理會她。

    當晚,362團3營在行軍路途遭遇敵人伏擊,損失慘重。後來,曾桂元猜想:那個婦女可能是敵人的偵探。因為,部隊在穿插途中沒有看到一個越南老百姓,如果那個婦女是普通百姓,不會有那大的膽量。

    天黑時,連隊到了一條小河邊。因為前麵有部隊過鐵索橋,行動很慢,後麵的部隊都擠在旱田等著過河。這時,一個民工模樣的人提著一個籃子(籃子是用布蓋著的)走到連隊人群中間,問一個戰士(記不得是誰了):“你們的連長、指導員在哪?”

    那個戰士說:“可能在前麵吧。”過了一會兒,旱田突然響起幾聲劇烈的爆炸聲。大家馬上就地臥倒。曾桂元以為是遭到敵迫擊炮的阻擊了。伏在他旁邊的一班戰士彭育文在爆炸的塵埃地上檢了一粒小彈片遞給曾桂元說:“指導員,這好像是手榴彈的彈片。”

    曾桂元預感情況不好,可能是敵特工隊鑽到我們的隊伍了。當時,大家沒有吭聲,也沒有發現有受傷的。連隊又繼續前行。因騾馬不能過鐵索橋,連隊馭手牽著騾馬涉水過河。為了爭取時間,連隊幹部戰士也涉水過河,水齊腰深,同誌們的衣褲都濕透了,大家全然不顧,上岸後又繼續隨部隊前進。戰後總結講評,證明了曾桂元當時的分析判斷是對的。

    據會議了解全團以至整個戰場的情況,曾桂元的心靈,進一步得到洗禮,受到強烈震撼!

    在戰鬥中,有的因走錯了路線,以致遭到敵人的伏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僅犧牲的就有309人。

    因越南特工隊員混入我部,師政治部單副主任被越南敵特工人員槍殺。他是該師軍齡最長的老兵,1942年參加革命,曆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有1個兒子和1個女兒在其他部隊也參加了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據後來的一篇報告文學中得知)。

    一營彭副教導員也在這天晚上犧牲。他帶領全營的民工負責後勤保障,跟在師預指後麵,晚上,越南特工鑽進了我們的隊伍,把彭副教導員槍殺了。他是湖南攸縣人,1966年入伍,打仗前不久,從5連政治指導員提為一營副教導員。戰前,他曾到一炮連指導工作,並與曾桂元同床睡了兩個晚上。

    彭副教導員任過團宣傳幹事,會指揮唱歌,為人樸實,工作熱情高。他愛人在農村,有兩個小孩,家庭生活困難,為了節約,每兩年探一次家,愛人也兩年一次到部隊探親。據說,他犧牲時還欠了生產隊的糧食錢。他的不幸犧牲,令人為之痛惜不已。

    接應掉隊人員

    連隊隨前麵的部隊走走停停,走了約三、四路,前麵響起激烈的槍聲。據判斷,又是前麵的兄弟連隊過天峰時遇到敵人阻擊。營部通知,連隊原地待命。馬上清點人員,發現二排長李之峰和3班等10多人未跟上來。

    曾桂元主動提出帶通訊員楊榮光去接應。他隻有一支手槍,擔心不能應付敵情,便向五班長盧國文要了一支衝鋒槍,帶著楊榮光小心翼翼地往回走。天色很暗,他憑著記憶,慢慢地往前行。剛開始,還遇到了兄弟部隊的同誌走來,因晚上天色暗,怕他們誤傷,他便一邊返回走,一邊用很小的聲音與兄弟部隊的同誌打招呼。

    途中要經過一個村莊,有的房子還亮著燈,前麵山邊又不時地響起槍聲。曾桂元估計麵有人。他最擔心的是在路上被越南部隊或民兵抓到,便對小楊說:“今晚情況危險,我們千萬不要被越南人抓到了,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就用手榴彈與他們同歸於盡。”

    他與小楊把手榴彈蓋鬆開了,隨時準備應付緊急情況。當倆人走到經過的小河邊,找不到原來涉水的地方,便去過吊索橋。吊索橋有30多米長,是用兩根鐵鏈吊起的,上麵稀疏地放著木板,天很黑,倆人不敢站著走,便伏在橋上慢慢地往前爬。到了橋中間,不知從哪射來子彈,打在吊索橋麵上。

    曾桂元以為敵人發現了,便加快速度往前爬行。由於高度緊張,他的衣服全被汗水濕透了。

    過橋後,沒有發現新的情況,便順河邊小路往前走。走過200多米後,聽到前麵有熟悉的連隊戰士的聲音,心中的懸念落地了。倆人終於找到了3班的同誌們。曾桂元擔心他們不知情況誤傷他倆,便小心翼翼地走近,並主動地向他們喊話。戰士們很快聽出是指導員的聲音,倆人急忙跑過去。

    當時,掉隊的他們,正在為不知部隊去向而束手無策、一籌莫展。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指導員會去接應。大家見到曾桂元置生死不顧,冒險去接應,真是驚喜萬分!

    曾桂元馬上了解情況。原來,三班戰士羅聲勇頭部已炸成重傷,失去知覺,另外還有一個輕傷員,同時他們還捆綁了4個民工,以為是越南特工人員。當了解4個民工的一些基本情況後,看到他們驚慌失措、老實巴交的樣子,便斷定他們不是越南特工,迅速給他們鬆綁,請他們原諒連隊戰士們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行動。他們十分理解戰士們的行為,也非常感激指導員對他們的信任。4個民工中正好有一副擔架,便請他們負責抬著羅聲勇,跟著隊伍行進。

    曾桂元帶領3班的同誌和4個民工,小心謹慎地從原路返回,以最快的速度追趕上了連隊。

    臨時黨小組

    曾桂元回到連隊後,便與陳連長再次清查人數,發現還有二排長李之峰等7人未歸隊。原來2月18日晚上,李之峰等7位同誌(其中有兩名傷員)抬著炸傷大腿的譚強在行進中迷失了道路。麵對彈盡糧絕、缺水以及與部隊失去聯係的情況下,李之峰召集在場的吳美華、郭曉新等3位黨員,主持召開了臨時黨小組會。他們一致表示:決心千方百計尋找部隊,不掉一個傷員,大家死活在一起。

    就這樣,他們抬著譚強,爬山越嶺,一個個都累得精疲力竭。譚強被大家舍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他擔心自己受傷而連累同誌們,便要求把他留下,以減輕同誌們的負擔,盡快尋找部隊。但是,其他同誌又怎能忍心丟下自己的戰友,讓他活活地送死呢?

    五班戰士範召東(湖南衡南縣人)左眼被炸瞎,承受著劇痛,也幫助大家扛行李,背裝備,抬傷員。到第二天下午,他們遇上本師361團6連的官兵,跟隨六連於下午兩點多鍾才回到連隊。

    就是這一天多,大家不見,悲喜交集。由於勞累過度,吳美華等同誌一見到連隊的同誌們,當場便暈倒在地。這種情景,至今回眸,仍然令人感動,激蕩身心。

    遺體繞夢思

    至今縈繞腦海,還有難以忘懷的掠影。19日14時30分左右,部隊繼續向南開進。在天峰山下麵的田頭和路上,仍然可以看到兄弟連隊在前麵與敵激戰後留下的遺跡。

    因為,部隊是在穿插運動,所以還有個別犧牲的戰士倒在田,沒有及時掩埋。大家心情十分難過,但為了跟隨部隊前進,都沒有時間去做處理。

    回眸這一鏡頭,至今頗有“戰友捐軀我心悲,情懷痛悼淚猶垂”之感。

    炮擊火力點

    當連隊行走在田埂平地10多分鍾,就要過天峰山。天峰山坡陡峻峭,也沒有路,大家各自選擇路線。因小炮連裝備重,不僅要考慮人能走,還要想到騾馬能否過。

    經過兩天多的連續行軍打仗,大家都很疲勞。特別是還有兩個重傷員,要由幾個人抬著往上走,就更費勁了。同誌們爬上山坡後,個個大汗淋漓,人人疲勞不堪。尤其是新兵羅五一(湖南江永縣人),他不吃麵食,幾天來隻是靠喝水,因為出汗多,身體虛脫,上山後臉色慘白,差點暈倒過去。曾桂元連忙派人扶著他,艱難地往前走。

    由於走的是深山老林的小路上,隨時都有遭遇敵人伏擊的危險。盡管大家很疲勞,但誰也不敢掉隊,都用盡全身氣力,緊緊跟隨部隊前進。19日18時,一營護衛師基本指揮所到了一個茶樹山上。炮連配置在前沿陣地上。根據地形,連隊布置了各炮班的位置,並迅速組織全連人員挖防彈坑,做好防禦準備。

    部隊所在的茶樹山,南麵是二、三百米的開闊旱地,再往南是一座有幾百米長比茶樹山還高、被茂盛樹林覆蓋的石頭山。20日上午,石頭山上出現了越軍。他們先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大喊:“你們已經被我們包圍了,趕快投降吧!”

    喊了幾分鍾,見沒有理睬,便利用石山林隱蔽,向我方陣地猛烈射擊,稀疏的子彈不時地在我方陣地上穿梭。全連人員臥在臨時挖的淺坑道,密切觀察敵人的動態,隨時做好打退敵人進攻的準備。

    20日14時,師參謀長張普嶽召集一營領導及各連連長、指導員在後山開會。他嚴肅地對與會人員說:“我們現在麵臨的形勢非常緊急,各連要做好敵人向我陣地發起進攻的準備,必要時師指揮部機關幹部也要準備上陣地”。他命令一炮連用炮火摧毀敵人的火力點。

    會後,曾桂元和陳連長馬上組織連隊無座力炮和迫擊炮向敵人炮擊。指揮班迅速測準距離,四班和七班分別架炮向敵人炮擊,打掉了敵人的火力點。在我猛烈炮火的壓製下,敵人沒有那樣囂張了。這期間,九班戰士潘勝林手臂負傷。那一天,敵人居高臨下在南麵的石山樹林中不停地向我陣地射擊,也沒有下山向我陣地進攻。就這樣,敵我雙方僵持到黃昏。

    向烈士告別

    天黑後,部隊向東側轉移。走了近半小時,隻聽到隊伍的前麵和後麵同時響起了口哨聲。哨音剛落,便聽到手榴彈的爆炸聲。部隊遭到了小股敵人的伏擊。

    敵人炸壞了我師指揮所的電台,有兩天中斷了與上級的聯係。遭遇伏擊時,師指揮所的幹部為了保護領導安全,他們把毛副軍長和鄭師長、湯政委圍在中間。好在隻是小股敵人襲擊,很快被我部擊潰。當晚,部隊在側麵山上轉入了防禦。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瀏陽潭灣夢》,方便以後閱讀瀏陽潭灣夢瀏陽潭灣夢20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瀏陽潭灣夢瀏陽潭灣夢20並對瀏陽潭灣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