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潭灣夢30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胡玉明 本章:瀏陽潭灣夢30

    第三卷 第29章芙蓉國盡朝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這是黨中央就《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的高度概括。

    文化是氣血

    文化是生命之思。“大無外至小無內”。雖然它的身份成形於某種人為的假托,但卻是一個民族元氣與神明的容器。得之者生,失之者亡。

    文化是氣血——解剖是看不見的。文化進入邏輯之網——就會僵死,如同解剖屍體。

    文化首先要打動自己,才能打動人心。

    人有東西,佛無南北。風動幡動,仁者心動。室外蛙鳴,室內腦鳴。

    每個民族的文化身份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而得以成形。

    先天之氣,是一個民族文化元身之祖氣。它因有先人文化的物證所散發出的精神氣息而得以被感知。過去曆史中的時間,我們無法使之重複,而遺留下來的物,卻無時不在散發著先人的文化精神。

    後天之氣,則是這個民族在現今人類社會天地之下的時代生存空間之氣。它因有時間和空間的特定客觀條件,使得先人的文化精神能被傳承下去,當然,也可以使之毀滅。

    我們隻有,也隻能在呼吸當代人文思想空氣的同時,感承先人們在他們的“物證”上烙下的特有的文化精神之氣息,我們的生命之神和我們文化的屬性才有所依附,才有自己真正的身份,才有生生不息的能量和動力。

    文化身份特性的成形,源於一個民族世世代代的日積月累。我們始終生活在一個上承下續的永遠變化之中,無論我們物質的積累和富庶達到何種高度,精神世界卻不一定就因此而健康與豐裕。

    有人說,我們當今的人,站在一個仿佛“失控”的急功近利的物質化時代。

    我們耳後盡管有輝煌的古代文明,我們甚至手捧著先人留給我們的文化之果,麵對這些“物證”,我們本可以受到先人文化之光的洗禮與護,然而,在異化與西方後殖民文化影響下生活的我們,卻沒有去細心領悟、理解我們傳統文化精神的靈魂,並把它深深地根植入我們的內心深處,使之成為未來中國文化的原創力。

    其實,這是需要信念和堅忍之誌的。“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蘇軾在《晁錯論》中道出了堅忍的重要性,以及在諸多成功者身上的普遍性。

    三湘兒女血脈流淌著的不屈與頑強,在千百年的血雨腥風中,被人認可,為人稱道。這是湖湘文化浸潤的結果,更是湖湘兒女不悔的選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需要的是這種發憤圖強,堅忍不拔,與時俱進的精神。

    管窺永州精神

    據了解,永州人就是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永州精神。

    餘以為“精神”是文化衍生的。“厚德載物”淵源於《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查閱,近年,永州還發動群眾作了一次提煉:尚文厚德,唯實進取;蓮花品質,鬆樹風格;德馨天下,孝耀古今;厚德、崇理、務實、創新;唯有瀟湘文德厚,果敢包容天下聞。

    還有人提出,將“虞舜古韻,瀟湘前沿”作為“永州精神”定位。這些都是意欲集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涵蓋永州的曆史、人文、旅遊、生態,以及區位、農工、科教、商貿等諸多優勢,彰顯獨具古文化內蘊和時代氣息之永州的無盡魅力。

    永州文化

    永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曆史文化名城之一(長沙、衡陽、嶽陽、永州)。有人說:永州是瀟湘的源;永州是沉厚的書;永州是清新的畫;永州是灑脫的詩;永州是連接東盟的橋頭堡;永州是崛起的新城;永州是物產的天堂。這些概括,值得細細走讀。

    借用王勃《滕王閣序》之言:形容永州,“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文脈厚重,特色鮮明。

    因為“永州是本書,是一本厚重的曆史文化書”,“看永州就是看文化”,的確名副其實。據了解,一個地區專門研究曆史文化的機構就有達6個,這是為數不多的。

    永州有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書暨瑤文化研究所、周敦頤研究所、瀟湘文化研究所,特別是瀟湘河畔的湖南科技學院,一直重視永州曆史文化研究。從1981年學校(原零陵師專)成立的第一個永州曆史文化研究機構——柳、何(柳宗元、何紹基)研究室為標誌,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曆史。國盛文興,近些年來永州作者出版學術著作和文學著作共達四百多部。

    永州是本沉厚的書。市委宣傳部一位領導認為,主要體現在“七個字”(即:書、水、帝、佛、瑤、戲、商),而且提出要重點圍繞這個“七個字”來謀劃,真正發揮永州的優勢文化,做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作文化旅遊的文章。”

    永州曆史文化,確實具有特色。

    名山千古仰

    永州得名始於隋代。隋文帝時改州、郡、縣製為州、縣製。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今雙牌縣永江鄉一帶),開皇九年(589年)撤零陵郡,置永州總管府。將永遠的山水寄寓於是州,這是非常富有哲理的蘊涵!

    《周易》中的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永州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名勝古跡2500多處,其中國保、省保單位42處,具有申報國保和省保單位條件的還有近40處,在全省僅次於長沙,位列第二。著名的山,有九嶷山、陽明山、舜皇山、金洞、湘江、瀟水等秀麗山川;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瑤族文化、女書文化、碑刻文化等古文化;祁劇、瑤族長鼓舞、祁陽小調、零陵花鼓戲、東安獅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無不都是孕育在這塊山水之地。

    山,特別是九嶷山。首先要感謝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他贈予永州一張珍貴名片。自此,南蠻之地的永州,物華天寶名聞遐邇,千紀文化萬古流芳;曆朝曆代文臣武將、才子佳人趨之若鶩,朝聖者、祈福者比肩繼踵;自先秦至當代,吊讚碑銘、詩文佳作競相問世,奇山異水、幽洞懸崖引人注目。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秦時建縣,西漢時期始置零陵郡,為湖南四大古郡之一。隋代初期設置永州總管府,零陵、永州自此一地二名。雖曆經滄桑,境內仍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古皇陵、古營壘、古村落、古宅院、古文廟以及風格各異的古寺、古塔、古橋。因為這是舜帝藏精之所,及舜德文化的發祥地,有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陶器遺址。永州又被譽為“世界稻作農業文化之源、世界製陶工藝之源、中華民族道德文明之源、世界女書文化之源、理學文化之源、瑤族發祥之地,特別是女書乃世界唯一性特色文化節資源。”。

    孝,“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是道德的化身,德馨天下,孝耀古今。“往事越千年”。一代偉人毛澤東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又贈予永州一幀寶貴的名片。其“九疑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壯麗詩句,氣勢浩蕩,前無古人。

    永州還有陽明山,流傳飛瀑、雲山霧海,千重翠竹,萬畝杜鵑,是一方靈山福地。明朝高僧鄭秀峰在萬壽寺潛心修禪,坐化成佛,肉身不腐,被嘉靖皇帝冊封為“七祖佛爺”,享有“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之盛譽。

    據昔《永州府誌》、《寧遠縣誌》及《陽明山祖爺庵誌》記載:明正德年間,新田縣南鄉六都八甲東山村鄭枋之子鄭秀峰,16歲出家來到陽明山寺,“潛身修煉,默傳(南嶽臨濟)六祖宗旨”,於嘉靖二十九年(鄭秀峰時年39歲)坐化成佛,歿後“其身不壞,肉體嚴若金剛”。

    明藩南渭王飛報世宗皇帝,“皇遂崇其號曰:‘七祖’,改寺名萬壽寺”,並親賜“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寺聯。自此,遠近士庶頂禮膜拜,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接踵而至,數百年來香火鼎盛不衰。更有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二七祖鄭秀峰菩薩生日,這可謂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該寺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濟宗,是禪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從曹溪的六祖慧能,曆南嶽、馬祖、百丈懷海、黃檗,一直到臨濟的義玄,於臨濟禪院舉揚一家,後世稱為臨濟宗。

    義玄是慧能的六世法孫。又臨濟六世孫為石霜之圓禪師。圓禪師以後分楊岐派、黃龍派。

    希運繼承了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說。“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運心佛一如的思想。他從這一思想出發,主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後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說。接引弟子采用“當頭棒喝”的方法。

    這些,無疑都是新時期發展文化產業,特別是文化旅遊業的獨特優勢。

    水雲瀟湘

    水,“水雲瀟湘”。“水雲”無形,流變有序;上善若水,潤澤萬物。雲遊太虛,時起風雷。水蒸為汽,汽升為雲;雲複為水,水複為雲。至陰至柔,極剛無比。

    從地域角度上說,永州精神離不開“瀟湘”熱土,更離不開“瀟湘”意蘊。

    八百瀟水,清深幽藍;五百湘江,清澈碧綠,蜿蜒蛇行在山穀阡陌間,似兩條碧綠的玉帶從東南和西南方向飄然而來,在永州市區匯合,合二為一後望北而去,是為瀟湘。

    “瀟湘”之名,意蘊豐富。“瀟湘”與“虞舜”“九疑”“零陵”有著內在的聯係。

    “瀟湘”之名,潤澤萬物。在這片熱土上,有肥沃與秀麗的山川。南及五嶺,北接衡嶽,九疑、陽明、舜皇三山錯落其間,構築起道州盆地與零祁盆地的特有地貌。瀟、湘二水蜿蜒曲折地穿越在這片土地上,使其得以滋潤和灌溉。

    “瀟湘”之名,文脈浩蕩。她是一種文化意境,自虞舜而下,這誕生了眾多的曆史人物,更是孕育了燦爛的瀟湘文化。“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這是湖南的霸氣,也是瀟湘文化的精氣神所在。

    “瀟湘”不僅是兩條智慧的河流,更是一幅優美的畫卷,一首動聽的歌謠,一部精美的曆史,她是永州文化的標誌與象征,更是文人墨客的心靈圖騰。這一層麵,用“水雲瀟湘”四字足以代之。

    水雲之性,反映了永州人民的“智慧、內秀、勇敢與威嚴”。民間有段俗語:“巧不過零陵,唱不過祁陽;蠻不過道縣,打不過東安。”這的“巧”是智慧的體現,“唱”是內秀的展示,“蠻”是勇敢的象征,“打”是才能的證明。這句民諺正是“水雲瀟湘”的另一種詮釋。

    永州曆史文化成果表明,1993年,道縣玉蟾岩考古發掘出打製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大量的動物骨骼、螺殼以及少量的植物果核,共約1萬件。還有最珍貴的陶片和兩顆稻穀,經測定,陶片與稻穀都在距今14000年左右。

    零陵區黃田鋪鎮石棚,棚基係天然平整巨石,三柱牆石承托的棚頂為重達10噸以上,被考古人員認為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首倡孝道

    永州的曆史文化,貢獻了新的文明輝煌。

    中華民族道德文明始祖舜帝首倡孝道,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舜文化道德精神,成為奠定東方宗法社會文明框架的基石。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舜帝是我國第一部史書《尚書》開篇所記的核心人物,聯係到舜帝一生耕、陶、漁的生產活動和玉蟾岩出土文物的稻穀、陶片和魚骨螺殼等堆積物,專家學者認為,可以肯定永州就是舜帝當年率領他的部族遷徙南蠻之地,從事耕、陶、漁等生產活動的地方。

    永州遠古文明是舜帝文化的時代背景和依托空間,舜帝文化是永州遠古文化的突出環節和標誌性部分,舜帝文化是炎帝農耕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曆史轉折時期的中華文化。以農耕文化為內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文化為內涵的舜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三座程碑。

    什是舜文化?歸結為一個字,孝。

    因為孝,奠定了子女與父母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尚書·舜典》對家庭倫理關係的規範進行了擴展,就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典”規範。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注疏五典,認為還可以理解為“五品”、“五教”、“五常”。五品,就是一家之內的成員,父、母、兄、弟、子。

    五教,就是通過教育提倡弘揚,教父以道義,教母以慈愛,教兄以友善,教弟以恭敬,教子以孝順。五常,就是遵循五典,“人之常行,法天明道為之”。

    無論五典、五品、五教、五常,它的核心都為孝。這是東方人類進入到以家庭為社會基本單元的道德文明的創造。

    舜文化的產生,是人類社會邁入文明時代的結果。華夏民族古代社會政治依存於家庭倫理關係的轉換,家源於孝,國從家來,家即是國,國就是家,宗法社會的政治生活、法律製度,幾千年來都在這模式中成功地延續。

    “家國天下”,這就是舜文化所孕育的國情。

    湘女多情

    自古湘女多情。

    舜帝葬九疑,以致“天下萬山朝九疑”。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這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把舜陵稱為零陵,源於娥皇、女英千尋夫的動人故事。

    舜帝南巡死於九疑後,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千迢迢從中原來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

    她們一路尋找,一路傷心落淚,直到淚盡泣血。淚血灑到竹子上,留下淚斑,使竹子成為淚竹,又稱為斑竹。毛澤東的詩句“斑竹一枝千滴淚”,用的就是這一典故。

    但是,娥皇、女英最終沒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雙雙投水自盡於洞庭湖。為了紀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們將舜陵改稱為零陵。在這,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淚、掉眼淚的意思。

    相傳,長征路上,因為張國燾分裂紅軍,欲加害毛澤東。在一次邀毛澤東至住地時,周恩來欲派數名衛兵護送前往。毛澤東後來思考決定,隻帶張聞天夫人劉英(中央領導保健醫生)一同前往。待與張國燾見麵時,毛澤東直呼,“國燾兄,我給你帶水來了!”

    據劉英回憶,毛澤東說“紅樓夢不是說,男人是泥,女人是水嗎。自古湘女多情,我把長沙妹子劉英同誌帶來了?難道不能說是帶水來了嗎?”

    毛澤東的幽默比喻,一場危險,就這樣被他的智慧化解了。

    九嶷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她是中華道德文化的肇始之地,在九嶷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舜帝眾多的為民服務的動人故事,一代偉人毛澤東揮筆寫下的壯麗詩篇,更使九嶷蜚聲中外。九嶷山舜帝陵已成為跨越時空、凝聚民族情感、振奮民族精神的強大紐帶,成為華夏子孫心馳神往、謁陵祭祖的聖潔殿堂。

    千百年來,舜文化,孕育著永州這塊秀美的山川,潤澤著我們這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南嶺山地最大一支少數民族的瑤族文化,在江永、道縣相鄰的地方長期流傳一種世所罕見的特殊文字,因僅在婦女範圍內使用,被稱為女字,通稱女書。

    千古狂僧懷素的草書文化,散落於瀟湘山水之間的碑刻文化,發源於月岩濂溪的周敦頤理學文化,以及祁劇、武術、風味飲食、衣冠服飾、民俗風情等等,都是永州的人文奇葩。

    永州是中華民族稻作、製陶、道德、女書、瑤文化之五源,對古代東方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柳宗元文化

    柳宗元文化,實質上是永州的遷徙流放文化,影響深遠。

    從曆史上看,永州文化與永州先民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進取精神分不開,從而才逐漸形成永州曆史地位,不斷創造人類燦爛文明的。

    幾千年來,永州一直是所謂的南蠻之地,是遷客騷人的棲居之鄉。柳宗元謫守永州10年,就是典型。他是唐宋有名的“八大家”之一,自成一脈——柳文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九年(793年)進士。授校書郎,後調任藍田尉,升任監察禦史行。唐順宗繼位(805),柳宗元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集團,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改任柳州刺史。客死柳州。

    柳宗元永州之貶,這一貶10年,構成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轉折。

    一千多年前,奇異的永州之野,造就了柳宗元輝煌的文學成就和成熟的哲學思想。

    而千百年來柳宗元的永州奇文,為永州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已成為名揚千古的不朽篇章。柳宗元,不愧是永州曆史文化的開拓者!

    他融情懷於山水孜孜探求,推動唐代哲學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他與韓愈共同掀起拯八代之衰的古文運動並影響中國上千年,成為永州山水鑄就的一代思想文學宗師。

    他以其獨樹一幟的政治理念、哲學思想、文學造詣,深深贏得了永州人民的愛戴。

    人們踏入永州,拜謁柳子廟,尋訪柳宗元蹤跡,領略永州的奇異山水,都能感受到這厚重的柳文化底蘊。

    回眸1200年前,公元805年那個陰霾的冬天。柳宗元和他的母親、堂弟,乘一葉扁舟溯湘江而上。當他們一路奔波到達永州的那一刻,不知他發出過怎樣的感慨?因參加“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他的政治抱負無法施展。

    他的心情該是何等的鬱悶、遺憾?或許,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謫居永州這漫長的10年,是這的山山水水給予了他豐富的創作靈感,造就了他文學創作的輝煌成就,而他又造就了永州文化的無比繁榮。

    柳宗元仕途失意的磨難,成就了一位文學大家、思想大家。柳宗元一生傳世的600百多篇作品,有390多篇是在永州完成的,著名的《封建論》、《六逆論》、《非<國語>》、《天對》、《天說》等作品,大多寫就於永州。尤其是山水遊記刻畫入微,膾炙人口。

    《永州八記》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的典範之作;《捕蛇者說》通過蔣氏三代寧願死於毒蛇,而不願死於苛政的故事,揭示了“苛政猛於虎”的深刻主題;《江雪》托景言誌,表現了拔流絕俗、孤傲高潔的品格,曆來為人們所傳誦。

    靈秀的山水,奇異的風情,引得曆史上大批文人騷客前來瀟湘探幽攬勝。

    舜帝之後,帝王將相、謫吏貶官、和尚道士、遷客騷人全來了:司馬遷、蔡邕、張飛、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隱、元結、懷素、顏真卿、歐陽修、黃庭堅、楊萬、蘇東坡、韓愈、白居易、寇準、朱熹、陸遊、嶽飛、文天祥、徐霞客、李清照、王夫之、洪秀全等曆代眾多文人誌士,都在這留下過足跡和大量的詩文作品。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畫圖曾識零陵郡,今日方知畫不如。”宋代詩人陸遊和文學家歐陽修曾經如是感歎。

    柳宗元給永州留下了極其豐富和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果說舜文化是永州文化之魂,那柳文化是永州文化之根,碑文化則是永州文化之脈。

    永州碑文化

    由於曆史上大批文人騷客,前來瀟湘探幽攬勝,永州的碑文化源遠流長,形成特色。古代名人的詩文碑刻之多,價值之高為湖南之冠。

    浯溪三絕堂內元結撰文、顏真卿書寫、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的《大唐中興頌》;柳子廟享堂後壁上唐代韓愈作文、蘇軾書丹、頌揚柳子德政的《荔子碑》,曆史上二者皆稱“三絕”,可以說是碑林中的曠世傑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寶。

    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驕傲。據資料,全省14個地州市列入湖南省文物誌的曆代碑刻56塊,永州就獨占16塊。在永州21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中,單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陽岩、淡岩、月岩、陽華岩五處。

    尤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浯溪摩崖碑林中,僅唐以來的摩崖石刻就有五百零五方,涉及書家三百餘人,覽括了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是上千年碑林文化的縮影。

    可以說,進入浯溪,就如進入了一座古代書法藝術的殿堂,讓你一飽眼福,流連忘返。永州獨特的“碑文化”,成為古老瀟湘大地上一個永不熄滅的文化亮點。

    草書文化

    永州有獨特的“碑文化”,還有書法大家、大師。

    出生於零陵、出家於零陵唐代的狂草大師懷素,出生於道州的晚清書法大家何紹基,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與作用。

    懷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錢,零陵郡(今永州市)人。他7歲時到零陵縣城河西20華之外的“書堂寺”為僧,後到東門外的“綠天庵”為僧。他自幼對書法懷有濃厚興趣,經禪之餘,勤學書法。因無錢買紙練字,就在寺旁空地種下許多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庵為“綠天庵”(在今永州芝山區高山寺後側)。經長期勤學精研,禿筆成堆,埋於山下,名曰“筆塚”。旁有小池,常洗硯水變黑,名為“墨池”。

    前人評其書法,繼承張旭筆法,而有所發展,所謂“以狂繼癲”,並稱“顛張醉素”,他的草書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他的字若行雲流水,李白曾詩雲:“草書天下稱獨步”。

    懷素圓寂後,有人在零陵為他建了塔。據清修《零陵縣誌·古跡》記載,此塔在零陵縣城東門外,後人又將他的草書刻碑,置以小亭。現永州的綠天庵、浯溪碑林、高山寺等,都留有懷素的遺跡。永州現存懷素的作品有《千字文碑》、《瑞石帖》、《秋興八首》等,屬中國書法珍品。

    湖湘底蘊

    永州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虞舜古韻”、柳文化落地湖湘,碑刻永州,某種意義上說,還不是典型的湖湘文化。

    杜甫晚年流落湖南,曾經對湖南風物感慨:“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作為湘江流進湖南的第一座城市永州,係瀟湘之源,山清水秀更是其典型生態。貫穿境內的瀟水,清瑩秀澈是其特質,“瀟”的本義就是“深清也。”永州引為自傲的三大名山九疑山、陽明山、舜皇山無不植被蔥茂,綠意盎然,的確是生態自然,美麗永州。

    永州給外地人第一印象,就是原生態的“野”性之美,蒼梧之野、永州之野,撩撥起外地人多少親近藍天碧水的愜意聯想。

    由於舜文化及多維文化的濡養、熏陶,自古及今,永州本土名人也不斷湧現。

    三國時,東吳大將、零陵人黃蓋,獻苦肉計與火攻之策,為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立下了不朽功勳。“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熟語。

    據資料,從唐初至光緒九年的1200年間,永州共考取進士487人,狀元3人,均名列湖南前茅。從這先後走出了湖廣第一狀元李郃,宋代道州人理學鼻祖周敦頤,“草書獨步稱天下”的懷素,晚清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等人。

    到了近現代,永州大地又誕生了大批傑出人才。如民國風雲人物、湘軍名將唐生智;中國共產黨重要創始人、早期領導人、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黃埔英傑,人中龍鳳”蔣先雲;在抗日疆場壯烈殉國的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鄭作民;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鑄、江華;青史留名的還有樂雷發、李啟漢、陳為人、何寶珍等等。他們都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與複興做出了重要貢獻。

    於是,“虞舜古韻”被延續、被演繹數千年,終成黃鍾大呂。一支無比雄渾瑰麗、氣勢磅的交響樂,響徹瀟湘大地,響徹神州!

    講永州文化,不能不說周敦頤的理學文化。

    周敦頤的濂溪學,開啟了程朱理學時代。“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源出於此。

    周敦頤(1017-1073)原名敦實,世稱濂溪先生,道縣久佳鄉樓田村人。周敦頤是宋明理學的創始人,在江西廬山蓮花峰下開設濂溪書院,世稱“濂溪先生”。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都是他的學生。周敦頤少時悟道於道州月岩,後來寫下《太極圖說》、《通書》等千古名著,成為宋代理學鼻祖。

    他的學說,經程頤、程顥的發展,至朱熹集大成,成為曆代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引領風騷八百年。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對周敦頤評價很高,親自為周敦頤著作作了注解。九江、道州、南安等地,都曾經建濂溪祠紀念。到宋理宗時,周敦頤被安排入孔子廟一樣的祭祀,其故居懸掛有禦匾“萬世宗師”,確定其在理學的開山地位。

    周敦頤提出的哲學範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後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散文名篇《愛蓮說》,借物抒懷,清雅脫俗,流傳千古。“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成了不少人士的勵誌名言,感染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至今刊載中學《語文》教科書上。

    周敦頤的故鄉——道州濂溪,是瀟水的一條支流。其上遊有一座神奇瑰麗的岩洞——月岩。明代著明旅遊家徐霞客由衷地發出讚歎:“永南諸岩誰最?道州月岩第一!”

    據說,濂溪先生曾在月岩讀書、靜養、悟道。“悟為月岩”,有人認為他是受月岩盈虧圓缺的啟發,而寫作《太極圖說》,構想出這個宇宙本體及形成發展的圖式的。

    如今,九疑山、寧遠文廟、月岩已成為旅遊勝地。同時,道州也成為遍布世界各地的周敦頤後裔尋根訪祖的熱點。

    2013年5月25日,中國銀監會機關團委書記李愛科,應邀到長沙,參加指導湖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青春相約,攜手未來”青年聯誼活動。即日,他從機場進城後,因為是周六,參觀了嶽麓書院。晚餐時,我們相見,就湖湘文化、中國夢,進行了暢談交流。遂賦二首:(一)萬霄空降麓山,一江湘水映青巒。道南正脈經風雨,惟楚有材起雲煙。書院幽幽塵已遠,蓮台栩栩醒涅槃。愛科坐愛楓林晚,國夢凝聚人心年。(二)星城細雨韻味長,瀏陽河畔散荷香。青春相約桃花綻,攜手未來霞彩揚。慢將明眸來低眉,兩頰緋紅覓牛郎。緣知天地相摩接,醉沐愛河喜酒嚐。

    近幾年,在道縣舉辦周敦頤國際理學文化研討會上稱,周敦頤是中國理學鼻祖和湖湘文化的先驅。他的《通書》、《愛蓮說》、《太極圖說》等著作聞名天下。他“修身、廉潔、奉公、愛民”的廉政思想,直到現在,對於倡導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推動反腐倡廉建設仍有著重要意義。

    瑤文化

    永州文化還有一塊瑰寶——瑤文化。

    瑤文化發祥地千家峒,在永州的江永縣,這是瑤民世世代代向往的聖地。

    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州是一部色彩斑斕的瑤族百科全書。境內瑤族人口達40餘萬,約占全國瑤族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中華民族一共有56個民族,按照民族人口數量排名,瑤族居第13位。其先民早在秦漢時期,以北方尤人進入黃河、長江流域的湖廣一帶。宋、元、明、清時期,大批瑤民自南嶺南麓等地不斷徙入江華。明清時期,永州地區的江華、永明、道縣、寧遠、藍山的許多山地成為瑤民的聚居地。

    瑤民“依山險而居”,登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深。世人皆知,“南嶺無山不有瑤”,在南中國最大的山地——南嶺腹地,有瑤族人口聚居最集中、地域最廣大的中國瑤族第一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有神秘的瑤族發源地——江永千家峒,有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原始自然風光和瑤族風情。盤王殿、千家洞是全世界所有瑤人的心靈歸宿,她是培育奇特絢麗的女書文化的沃土。

    “女書”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獨特的女性文字符號體係。千百年來,她隻流傳在湖南省江永縣及其近鄰(道縣)一帶瑤族婦女中,它靠母傳女、老傳少,一代代傳下來。

    “女書”是人類曆史上一個獨特而神奇的文化現象,也是一個植根甚古、牽涉麵頗廣、信息含量十分豐富的文化現象。

    “女書”的字形傾斜呈菱形,由點(·)、橫(-)、豎(│)、斜()、圈(○)五種基本筆形構成,書寫方式自上而下,從右至左。這種文字僅在婦女範圍內使用流傳,被稱為女字,通稱女書。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83年,江永發現“女書”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後,引起轟動。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深入江永考察、學習、發掘。近年來,永州積極實施搶救和保護女書文化工程,通過興建女書文化村,建立女書博物館,組織開發女書工藝品,發展女書文化產業,使女書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瑤族的民俗、歌舞,特別是盤王的過山榜和長鼓舞等,是瑤文化的重要標誌。

    鬆樹文化

    之所以選用“鬆樹”文化,因為“鬆樹的風格”作為永州精神的表達,主要源於陶鑄的著名文章《鬆樹的風格》。

    鬆,自古以來,便是人格高尚的象征,中國古代讚美鬆樹的詩文不計其數。歲寒三友(鬆梅竹),家喻戶曉。

    永州是山區、林區,盛產鬆樹。永州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市精神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特征。

    陶鑄求真務實,“心底無私天地寬”的精神,以及“如煙往事俱忘卻”的偉大胸懷,令人生敬。

    在中共曆史上,永州有2人曆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李達(1890年10月至1966年8月),湖南永州人。

    1919年五四運動後,他致力於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起成立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主編《共產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瀏陽潭灣夢》,方便以後閱讀瀏陽潭灣夢瀏陽潭灣夢30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瀏陽潭灣夢瀏陽潭灣夢30並對瀏陽潭灣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