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7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李樹清等 本章: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7

    第七卷秦代風雲人物 第297章徐福

    徐福,生卒年不詳,也叫徐市,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當時的著名方士。其家鄉不太明確,一般認為是今山東省龍口市徐福鎮人,一說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人,一說青島膠南市人。

    徐福的事跡,最早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公元前219年,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福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琅岈,徐福推托說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認為是日本九州),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造紙的方法,不回來了。

    後來各史書對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記載,隻是對所到達的地方說法不一。《三國誌》“吳書·吳主權傳”、《後漢書》“東夷列傳”、《括地誌》等書記載為直洲,但具體方位不詳。到了五代的後周時,僧人義楚在《義楚六貼》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確提到徐福最終到達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來豪族)為其後代,並說徐福到達後,將富士山稱為蓬萊。

    出海求仙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了永久享有這樣的權力,他妄想得到長生不老之術。於是,不斷派人去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一次,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禪完後,東巡路過龍口(當時叫黃縣),在當地官員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晉見了皇上,並隨團繼續考察。到了琅琊(今膠南)的時候,徐福正式上書說渤海中有三神山,麵住著神仙,吃了山的仙藥,個個長生不老,他願意赴湯蹈火,為皇上取仙藥。秦始皇很高興,給了他很多金銀財寶,命他入海求仙。但沒多久,徐福就回來了,說他見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禮薄,需要姣好的童男童女和各種工匠用具作為獻禮,才能得到仙藥,秦始皇遂派500童男童女隨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東巡,順便來找徐福,雖然路上遇到了刺客用大鐵錘襲擊,但躲過一劫的他仍按原計劃到達琅琊,可惜沒見到徐福。他再見到徐福的時候已經是十年後,他的第三次東巡。徐福依然沒有找到仙藥。他的解釋是這樣的:本來就要拿到仙藥了,但是海上有大魚護衛仙山,功敗垂成。這次,秦始皇親自率領弓箭手到海上與大蛟魚搏鬥,殺了條大鯊魚,興衝衝的回去了。想這下子可好了,徐福終於可以拿到仙藥了。但是,他還是沒有等到仙藥,在返回鹹陽的路上,就病死了。李斯和趙高為了篡位,密不發喪,沒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時也騎虎難下,於是在公元前210年,他帶著浩浩蕩蕩的求仙團隊漂洋過海,尋找虛無縹緲的三神山和靈丹妙藥。從此,再未回到中原。

    東渡原因

    徐福,古稱徐,以方士為業。古代的方士雖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為生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他們懂得諸如醫藥、煉丹術、占星術、航海術等科學技術,他們的行業特色決定了上可以接觸帝王貴族,下可以聯係平民百姓,在當時社會上是比較受矚目的一群。而徐福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戰國至漢初,山東沿海的方士入海求仙風盛,多是為了迎合統治者長生不老的願望。

    但關於徐福東渡的原因,曆來說法不一,他屢次出海,沒求到仙藥,卻依然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安然無恙。為何他能逃脫,而和他同時代的其他方士卻因求藥末果而被驅逐呢?這一方麵說明徐福當時的才能卓著,另一方麵,也暗示著,他的東渡之旅不僅僅是求仙藥這簡單,還有其他政治目的。

    求仙藥說。這是目前最為通行的說法。在秦代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齊地和燕地,這樣的方士很多。戰國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時,便有大批齊、燕方士入海求蓬萊仙藥。和徐福同時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盧生、韓終、侯公等。徐福作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個,為始皇入海求藥,是可能的。

    避禍說。“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於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極抵抗,在沿海地區,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識分子,他不滿秦的暴政,但又無能為力,於是表麵上熱衷於尋找仙藥,實際上是尋找合適的機會移民。”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多,《漢書》中說:“徐福、韓終之屬多齎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藥。因逃不還,天下怨恨。”唐代詩人汪遵《東海》詩也寫道:“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同舟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作者把徐福入海不歸比作陶淵明《桃花源記》所寫的武陵郡漁人避秦亂而移居桃花源之事。

    複仇說。也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是為了報秦亡齊國之仇,消滅族之恨而策劃的一次叛離始皇惡政統治的行動。

    海外開發說。當時鄒衍的大九州觀點十分流行,認為在海外還有很大的疆土。鄒衍的大九州學說引導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險家積極地開發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跡所到達的,都是他的臣民。於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版圖,就打著求仙藥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實際上,卻是為了實現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呂氏春秋·為欲篇》也指出了當時秦國統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戶,西至三危,東至扶木,不敢亂矣。”東至扶木就是東至扶桑,即後來所說的日本。這應該就是秦始皇對國家版圖的宏偉目標。因此,秦始皇東巡的根本目的在於實現東至扶桑的理想,而徐福探海東渡正是實觀始皇理想宏願的具體行動。直到後來,秦始皇老了,身體漸漸不行了,才更偏向於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自立為王

    但是,秦始皇最終沒有得到長生不老的丹藥,而他滿懷希望派出的求藥團也一去不回。徐福帶著三千人的隊伍,長途跋涉,尋找傳說中的三神山,最終,找到了一個水草豐美的地方,自立為王,再也不願意回家鄉了。《史記》中說,“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先秦風雲人物大觀》,方便以後閱讀先秦風雲人物大觀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7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先秦風雲人物大觀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7並對先秦風雲人物大觀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