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8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李樹清等 本章: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8

    第七卷秦代風雲人物 第298章孟薑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征集了數十萬民夫,於公元前214年將秦、燕、趙三國北邊的城牆連通、修繕合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萬長城。孟薑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那個時候。

    故事的演變

    孟薑者,薑氏之長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見之於《左傳》。孟薑為齊將杞梁之妻,梁於公元前549年在莒戰死,齊莊公在效外見到孟薑,對她表示吊慰。孟薑認為郊野不是吊喪之處,拒絕接受,於是莊公接受她的意見專門到她家進行了吊唁。孟薑除了知禮外還有善哭的記載,淳於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在齊地產生了孟薑哭調。

    西漢時已有了孟薑女“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的記載(《說苑》及《列女傳》)。至於哭崩的城牆在何處,雖然有莒城說、杞梁說和梁山說不一,但均在齊地,而非秦之萬長城。酈道元《水經注》認為孟薑女哭崩的是莒城。

    到了唐代,這一題材演變成了孟薑女千尋夫、哭崩萬長城的故事,具備了今天的芻形。《周賢記》把故事搬到了燕國,孟薑名孟仲姿,杞梁變成杞良。杞良為逃築城之役,誤入孟超後園。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貞操觀念極重,信守女兒之體隻能為丈夫所見,故二人乃結為夫妻。後來杞良回到長城工地後被處死,埋屍長城之下,於是仲姿千尋夫,哭崩長城,又於累累白骨中滴血驗骨,終得丈夫遺骸雲。

    古代戰爭頻仍,徭役繁重,征夫離婦之怨,乃為傳統主題。漢末陳琳即有《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其後曆代詩人皆有詠其事者。唐代詩僧貫休,則有《杞梁妻》,竟詠孟薑女哭長城之事。其後這一題材乃進入許多詩人筆下,為這一故事的廣為流布,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元代起,孟薑女的故事開始搬上舞台。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鍾嗣成《錄鬼簿》等對此均有記載。在這些戲曲中,孟薑轉化成孟薑女,杞梁衍生出杞良、範杞良、範希郎、範喜郎、萬喜良等名。

    孟薑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它經曆了兩千餘年的流傳與演變才形成今天的麵貌。後人還寫了《孟薑女》的詩歌,歌詞道:“正月個來是新春,家家戶戶喜盈盈,人家夫妻團圓聚,孟薑女的丈夫去造長城。夏夜銀河飛流星,那是牛郎織女點燃的紅燈籠,孟薑女望長空,淚眼霧蒙蒙,我與杞良哥何日能重逢。九月來九重陽,菊花煮酒空相望、空相望。落葉飄秋風涼,窗前月如霜,我給親人做衣裳,線是相思針是情,針針線線密密縫、密密縫。再把心口一絲熱,絮進寒衣伴君行,大雪紛飛北風急,孟薑女千送寒衣。從秋走到年關過、年關過,不知丈夫在哪、在哪,聲聲血淚聲聲喚,天也昏來地也暗,哭倒長城八百,隻見白骨滿青山。”

    孟薑女廟

    隨著孟薑女故事的流傳,各地興起了建廟熱。現知孟薑女最早的廟建於北宋,河北徐水和陝西銅川都發現北宋祥符和嘉祐年間重修薑女廟的碑刻。許多地方誌都把孟薑女說成是本地人,臨淄、同官(銅川)、安肅(徐水)、山海關和潼關都有孟薑女的墓塚。清末上海拓建馬路時曾於老北門城腳掘出一石棺,中臥一石像,胸有“萬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間上海建城時所埋。據《孟薑仙女寶卷》,始皇築長城,太白星降童謠:“姑蘇有個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後封長城做大王,萬長城永堅剛。”現存最大的貞女祠,俗稱孟薑女廟,在河北省。這座貞女祠,坐落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東6.5公處的望夫石村北鳳凰山小丘陵之巔。1956年,被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景區由長階、山門、神亭、前殿、後殿、望夫石、梳妝台、振衣亭、海眼、孟薑女苑等景點組成,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廟宇四周林木蓊鬱,掩映著青磚紅瓦,顯得格外古樸清幽。長階是通往薑女廟正門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隨地勢而逐漸增高,直達山門。長階共一百零八級,抬頭仰望,使孟薑女廟增加了幾分莊嚴。沿一百零八級長階緩步而上,迎麵便是屋宇式一字牆硬山頂山門,配上灰色小瓦,玲瓏小巧,別具一格。兩旁為一帶紅牆,隨山勢起伏環繞著孟薑女廟。“貞女祠”的匾額便橫掛於山門正中門額上。前殿是薑女廟的主體建築。為硬山頂式,三楹四窗,古樸典雅。前殿大門前兩側,有一副情趣盎然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此聯有幾種讀法,一般讀成三、三、四或四、三、三句式。它是根據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和諧音的特點而作,其中也帶有文字遊戲的性質。內容主要是描寫這的自然景象。

    進入大殿,前殿正中塑孟薑女像,旁有男女二小童,身背羅傘。孟薑女像泥塑彩繪,身披青衫素服,麵帶愁容,遙望南海。像上懸橫額“萬古流芳”,兩柱對聯是:“秦皇安在哉萬長城築怨;薑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相傳這副楹聯為南宋末年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所作。在前殿的牆壁上還鑲有多塊臥碑,上麵刻有乾隆、嘉慶、道光等清朝皇帝及近代一些遊人的題詩,大多讚頌孟薑女的高節。後殿也是硬山頂式建築。額坊上掛“慈航普渡”橫匾一塊,殿內正中塑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像。觀音菩薩麵容慈祥,身著長衣,雙手合十,盤膝坐於蓮花寶座上,兩旁男女小童侍立左右。東側普賢菩薩手持如意,安詳自如。西側文殊菩薩手持書卷,全神貫注。在後殿之後,有一塊大石,上麵有幾個大石窩窩,傳說是孟薑女登此石望夫留下的腳印。這就是望夫石。望夫石在人們心目中成了忠貞的象征,許多文人墨客多在此揮毫潑墨,抒發感懷,就連風流天子乾隆也在這望夫石上留下了親筆題詩。如今,凡來到孟薑女廟遊覽的遊客,多登上望夫石,或居高遠眺,或攝影留念,好像隻有這樣才不虛此行。

    望夫石旁有一個小平台,這就是傳說中的孟薑女的梳妝台。相傳孟薑女千迢迢尋夫來到長城腳下,想到就要見到日夜思念的夫君範喜良,心十分高興。她想找個地方梳洗一下,可這荒郊野外,哪有人家呢?於是,她便在一塊巨石上磨出一個小平台,又在旁邊磨出一個小圓坑,捧來積雪,化成雪水梳洗打扮起來。這個小平台,便是我們今天見到的梳妝台。望夫石旁有一個六角攢尖頂小涼亭,這就是振衣亭,相傳為孟薑女被逼投身大海之前整理衣衫的地方。振衣亭地勢較高,居高臨下,視野開闊,是一處觀長城覽渤海的好地方。

    在薑女廟東南約5公的海中,有兩塊礁石兀立,高者似碑,低者似墳,一高一矮,相傍相依,這就是人們傳說中的薑女墳。相傳孟薑女千尋夫到這,哭倒長城800,秦始皇不但對其遭遇毫無同情之心,反而垂涎孟薑女的美貌,欲納為妃。孟薑女不畏強暴,縱身跳進茫茫大海殉夫而死。就在她跳入大海的一那,海上波濤洶湧,白浪滔天,海冉冉升起了這兩塊礁石,人們便說這是薑女墳。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先秦風雲人物大觀》,方便以後閱讀先秦風雲人物大觀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8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先秦風雲人物大觀先秦風雲人物大觀298並對先秦風雲人物大觀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