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01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王英廉 本章: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01

    第一卷上篇 第1章中華養生學的曆史淵源和啟示

    1.中華養生學的曆史淵源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健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所以人類從古至今都在不斷探索著強身健體之道。中國是人類醫學文化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迥異於西方醫學的中醫藥學,是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中華養生學的曆史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紀有文字記載的殷周時期,在後世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一些生理和疾病的記載,以及一些可供藥用食用的動植物,反映了當時衛生與保健的思想萌芽。《周禮》載有“食醫”;《左傳》醫和“近女室,疾如蠱”已經注意到房事起居與養生的關係;《古今醫統》有“服飲藥餌”的方法,使人“壽皆百歲,麵如童顏”;至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說興起,更極大地促進了養生學的發展。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養生理論,並編製了導引、吐納等一整套方法,“吐故納新,熊徑鳥申,為壽而已矣”;呂不韋主張“動”,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孔子則主張動靜結合,“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宜夫”。這些寶貴經驗和主張,雄辯地反映了我國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燦爛絢麗。先秦時代的養生思想與實踐到了《黃帝內經》可謂來了一個大總結,從醫學的角度來討論養生問題。對人的生長發育過程有精密的觀察與概括,對衰老的機理有很確切的認識;還明確提出“治未病”的觀點,預防疾病保健延年。《黃帝內經》養生的原則主要有兩條:一是調攝精神與形體,減少疾病,提高防老的機能;二是適應外界環境,避免外邪侵襲。後世曆代的養生著作,都是從《黃帝內經》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

    曆代的醫學家享有高齡的人很多,他們既是醫學專家又是養生學專家。漢代張仲景後世稱其為醫聖,很重視養生,在《傷寒論》自序中抨擊那些不重視攝養身體的人“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身”;華佗不但是位一專多能的外科專家,對養生學的貢獻也很大,他主張積極的體育鍛煉,對弟子說“身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根據古導引法創造了“五禽戲”,並身體力行堅持修煉以除疾,其弟子仿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師徒均是養生有道的光輝範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方便以後閱讀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0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01並對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