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處世技巧(1)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曾國藩 本章:第50章 處世技巧(1)

    獨立不懼,確定不移    【原典】    沅、季弟左右:    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自強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昔餘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禦之意。    【譯文】    沅、季弟左右:    自古帝王將相,沒有不是從自立自強做起,成為聖賢的,也各有自立自強的方法,所以能夠獨立不懼、確定不移。過去我在京城,好與各位有大名高位的人為仇,也沒有一開始就挺然獨立不畏強暴。    關鍵時刻要忍匹夫之勇    曾國藩認為,作為統兵打仗的一方主帥,能夠成就大事的重要一點,就是能夠在關鍵的時刻“獨立而不懼怕,確立而堅忍不拔”。    湘軍這個曾一度上不了台麵的臨時群體,之所以能夠“滾雪球”般發展成為一個和衷共濟、互相映襯、充滿活力的戰鬥群體,就是因為曾國藩在越是困難的時刻,越是忍得住。    同治八年(1869年)閏三月十六日,太平軍再破清江南大營,解除金陵之圍,和春自殺,張國梁戰死。隨後,太平軍在李秀成的率領下,分兵四路,進攻蘇州、常州。從閏三月二十五日開始,幾之內太平軍連克丹陽、常州、無錫,並在四月十三日攻克蘇州。一時間江南富有之地進入太平軍之手。    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對清政府來是個沉重的打擊。因為江南大營完全是清政府的八旗正規軍,長期以來鹹豐皇帝一直將其倚為長城,用來威脅和窺視金陵。清政府並不放心曾國藩,原指望用湘軍與太平軍進行剿殺,而由江南大營坐享其成。然而,命無常,鹹豐皇帝原以為將大營紮在金陵東郊,既可以威脅金陵,又可以護住蘇、常財源之地,沒想到江南大營如此不堪一擊,這就迫使朝廷不得不轉而依靠湘軍。為了催促曾國藩盡快收複蘇、常兩地,破例賞給曾國藩兵部尚書銜,授以署理兩江總督之職,就連曾國藩的同僚及部下,在聞知曾國藩被授以署理兩江總督後,也都勸他放手大幹,進軍東南。    曾國藩卻一直堅定地認為,隻有將戰略重心放在安慶,才能掌握以上製下、反客為主的軍事主動權,並最終達到圍攻金陵,鏟除太平軍的目的,因而仍然堅持圍攻安慶之兵不能撤。當然,曾國藩為了向朝廷有個交代,同時還決定駐守祁門,在表麵上擺出一副援蘇、常的態勢。    祁門是一座縣城,位於浙贛邊界,四麵環山,它的東部與徽州府的黔縣、休寧、歙縣毗鄰。這雖然交通閉塞,但卻是太平軍西向征伐中原及長江南岸的必經之地。駐守祁門,表麵上是對援蘇、常做出姿態,以慰藉鹹豐皇帝和江南士紳,實際上是要爭奪皖南,以達到西屏江西後方,東阻江浙太平軍西向,北作為安慶的南翼,危急時即可上援安慶的目的。為此,曾國藩抽調鮑超六千人、朱品隆和唐義訓兩千人、楊鎮魁一千人,並將張運蘭的人由湖南調回,預計集中一萬三千餘人渡江南下,進駐祁門。    然而,曾國藩於六月初十日到達祁門時,隨從他一起來到祁門的部隊,隻有朱品隆和唐義訓的兩千人、楊鎮魁的一千人,張運蘭於七月才到達祁門,而鮑超回家探親遲遲未歸。    曾國藩抵達祁門以後,由於江浙地區相繼被太平軍占領,當地官僚紛紛請求鹹豐皇帝,派湘軍前去援助,李秀成進出嘉興府、瑞昌,王有齡請其援浙;陳玉成進攻上海,薛煥請求派兵支援上海和蘇州。適逢英法聯軍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皇帝不知所措,隻好命曾國藩“分路進兵,規複蘇、常”。三後,又改命“保全浙省,再圖規複江蘇”。並於六月二十四日實授曾國藩兩江總督,並授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的水陸各軍悉歸其調遣。    此時,曾國藩雖至祁門,但兵將不齊,身邊能征善戰的兵力並不多,進援江浙是根本不現實的。目前,隻能立足皖南,爭取迅速攻克安慶。但為了應付鹹豐皇帝,曾國藩隻好對鹹豐皇帝開空頭支票:“皖南進兵,必須能保寧國、能複廣德,乃有進兵東下之路。”因為此時太平軍已占領廣德,而軍事重鎮寧國正處於被太平軍包圍之中。所以,曾國藩的當務之急是先解寧國之圍,保住祁門東向的門戶。誰知,八月十二日,清軍在損失了近六千人之後,寧國府被攻陷。這就迫使曾國藩隻能改攻為守,令張運蘭駐防旌德,鮑超堅守太平、李元度防禦徽州,以阻止太平軍的進一步深入。    由於徽州戰略地位重要,所以臨行前曾國藩不放心地對李元度:“徽州乃皖南大城,又是祁門的屏障,長毛打徽州,是想衝破這道門,躥進祁門來,守住徽州意義重大。你千萬不要把它丟了。”    李元度毫不在乎地拍著胸脯道:“大帥請放心,長毛撼山易,撼平江勇難。有平江勇在,徽州城絕不會缺一個角。”然而,李元度到達徽州後,並沒能守住這座門,很快便在太平軍九萬大軍的圍攻下棄城而逃。    徽州失守,祁門變成了前線。當時,曾國藩身邊僅有張運蘭的老湘營一部分及親兵營,合起來不足三千人,情形十分危急。再加上此時李秀成正率領第二次西征的南路大軍進入皖南,並於鹹豐十年(1860年)十月十八日擊敗了張運蘭一部,劉官芳所率大軍攻入安徽黔縣羊棧嶺,離曾國藩的祁門大營僅六十,而李世賢部則從東麵逼近祁門,黃義金部也紮在祁門西。曾國藩的祁門大營實際上已處於太平軍的團團包圍之中。    當時,曾國藩的身邊隻有不到三千人,而張運蘭被李秀成打敗之後,處境也是岌岌可危,此時已處於無暇旁顧的境地,曾國藩隻好急調鮑超前來援助。曾國藩在家信中,描述了此一窘境:“十九日來刻,石棣之賊,破羊棧嶺而入,新嶺、洞林嶺同時被破,張軍前後受敵,全局大震,比之徽州之失,更有甚焉。”曾國藩覺得此次祁門被圍,肯定是凶多吉少,便事先寫好了遺囑,祁門大營的眾幕僚也都是心慌意亂,紛紛有撤退的意思。歐陽兆雄曾描繪:“(湘軍)至徽一戰大敗,葉鶴副將陣亡。文正駐休寧城,羞憤不肯回答,已書遺囑,部署後事,軍中皇皇,莫知為計。”曾國藩見人心渙散,強留必定適得其反,遂聲稱願走者大營發給路費,待渡過難關後仍可回來。正當眾人不知所措之時,李秀成卻匆匆撤兵。原來,李秀成隻是借道羊棧嶺,並非想進入曾國藩的祁門大營。一場虛驚總算過去。    李秀成雖然離開了祁門,但太平軍仍有人馬停留在皖南,太平軍占領徽州,隨時還有進攻祁門的可能。所以,曾國藩命令鮑超仍然駐紮漁亭,張運蘭駐紮黲縣,來加強祁門大營的防衛。但一時間曾國藩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兵力上的劣勢。    鹹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八日,李世賢由休寧進占江西婺源,一舉攻占了景德鎮,劉官芳則開始進攻櫸根嶺、禾成嶺、曆口等地。曆口是祁門大營出入的通道,距曾國藩大營僅二十,特別是景德鎮的失守,更是切斷了祁門大營的所有對外通道,曾國藩幾乎陷於絕境。    當時,太平軍的兵力在湘軍十倍以上,湘軍則占據了有利的地勢,雙方打了三三夜,一時還沒有分出勝負來。但是,湘勇的人數卻在一減少,太平軍隨時都有可能破嶺而入。看來,祁門老營的覆沒是在所難免了。    曾國藩此次處於絕境,自料難逃一死,再次寫好遺囑,並在床頭放一把劍,隨時準備兵敗自殺。祁門大營的幕僚們更是驚慌失措,整個大營到處彌漫著驚恐慌亂的氣氛。那些紙上談兵的軍機參讚們,舞文弄墨的書記文案們以及記賬算數的吏們,亂成一團,紛紛暗中尋找生路。許多人暗暗後悔沒有早點離開。    在此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曾國藩盡管已做好了最壞的準備,但他充分發揮了“獨立而不懼怕,確立而堅忍不拔”的忍道之功,表麵上仍鎮定自若。    他親擬一個告示:“當此危急之秋,有非朝廷命官而欲離祁門者,本督秉來去自願之原則,發放本月全薪和路費,撥船相送;事平後願來者,本督一律歡迎,竭誠相待,不計前嫌。”並叫文書謄抄後貼在營房外。眾幕僚見曾國藩在關鍵時刻如此鎮定,大受感動,紛紛表示願生死與共,老營“人心遂固”。正是曾國藩在生死關頭的“不懼”和“堅忍”,才激起了部屬同仇敵愾、拚死報效的決心,從而渡過了難關。

    緊急通知: 最近發現很多高仿網站或app!導致很多用戶反應賬號密碼錯誤,無法登陸和很多不存在等問題!請大家訪問時一定要看清網址!

    唯一網址為全拚音:yikaniashune或yikaniashu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曾國藩全鑒》,方便以後閱讀曾國藩全鑒第50章 處世技巧(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曾國藩全鑒第50章 處世技巧(1)並對曾國藩全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