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癖(2)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說2016 本章:收集癖(2)

    郭柱的抑鬱症是典型的心因性抑鬱症。

    心因性抑鬱症是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或者內心的矛盾衝突所致,往往在受到極度的精神打擊後急性發病,當然也有少數是緩慢起病的。

    而這種抑鬱症,又和患者成長過程形成的自身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要知道郭柱心理抑鬱原因,就要從阿姨自身起。

    阿姨時候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情況不錯,父親供她和弟弟讀完了高中,那個年代讀個高中就算是高學曆了,尤其是一個女孩子,高中學曆的簡直是鳳毛麟角。

    但是阿姨不滿足高中學曆,她的目標是讀大學!

    七十年代想考上一個大學,遠不如我們現在這簡單,不單隻是因為讀大學的人很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主要是當時考大學的方式。

    和現在隻需要參加高考不一樣,當時是采用的群眾推薦、領導審核、群眾監督的方式。

    也就是,如果你光自身達到了讀大學的要求還不行,必須要有人推薦,之後領導還得審核,領導審核批準了,群眾還得監督,如果有人提出異議,你這個大學就上不了。

    阿姨和弟弟都是聰明好學的典型,父親委托人推薦他們一起上大學,所有的流程走完,一路綠燈,阿姨和弟弟開開心心準備上大學了,卻卡在了最後一關。

    有一個鄰居(群眾)提出了異議:阿姨和弟弟是親姐弟,一家人怎能占用兩個名額,這樣不符合公平分配的原理!

    雖然這個鄰居家沒人上大學,但她自己抱打不平,秉承著“公平至上”的原則,向領導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這個鄰居是典型的紅眼病,看不得阿姨家比自己好,雖然自家孩沒有讀大學的權力,但是阿姨和弟弟兩個人都讀大學她就看不下去,至少也要拖一個下來。

    既然有群眾提出異議,領導也就“從諫如流”,隻允許阿姨和弟弟其中一個讀大學。

    阿姨沒有辦法,隻能讓弟弟去讀大學,自己選擇參加工作,但這件事情也就成為了她最大的心病。

    幾年之後,阿姨的兒子郭柱出生,阿姨在他身上寄托了很大的願望,一心想要郭柱好好學習,考上研究生,最好能讀個博士,一方麵是真心希望兒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阿姨想著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要在兒子身上達成,甚至還要做得更為出色。

    在阿姨的培養下,郭柱慢慢長大,從就聰明的他,顯示出了不一般的讀書份,學初中高中一路綠燈,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我省某個重點大學。

    在求學的過程中,阿姨對他的要求和鞭策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郭柱的智商高得驚人,但相對的情商卻也低得驚人,高中之前還好,阿姨每會接送郭柱上學,回家所有的事情阿姨都承包了,早上起床後洗臉盆會端到麵前,吃飯的時候飯會端到嘴邊,甚至洗腳的時候阿姨也會要求郭柱看書學習,她蹲下身子給兒子洗腳。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郭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僅僅過了一個月,阿姨就接到了郭柱的電話,他被寢室同學趕了出來。

    阿姨心急火燎地連夜趕到學校,一問郭柱的室友才知道原因,而這個原因的始作俑者正是阿姨自己。

    導致室友集體排斥郭柱的原因有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做親子鑒定師這些年》,方便以後閱讀我做親子鑒定師這些年收集癖(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做親子鑒定師這些年收集癖(2)並對我做親子鑒定師這些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