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明升暗降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正在聽風 本章:第一百五十章明升暗降

    ps:電腦出了點毛病,現在才開下來,實在是不好意思了。

    庚子年間的事變讓慈禧這個老太婆明白了,現在這個時代不改革已經是不行的了,於是從1901年到1906年間這段時間麵,袁世凱一直督六年並且舉辦了一係列的新政。

    在這段時間袁世凱的北洋勢力也進一步坐大:袁世凱以自己的武衛右軍為基礎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六鎮,除了京旗常備軍由滿洲親貴鐵良控製外,其他五鎮全由袁世凱操縱。

    之後北洋常備軍便改稱為北洋陸軍重新編製,總兵額達7萬人,但是這個時候袁世凱的實力還沒有達到最大。

    起來,這個時候的北洋係確實是太過於惹眼了,袁世凱所掌握的北洋新軍已漸漸超越舊軍,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軍事力量。

    特別是在1905到1906年之間,國內兩次組織秋操,在這兩次規模宏闊的秋操中,新軍都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密切注意。

    特別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看完秋操後,在會見清廷大臣時直言不諱:“我看中國之軍事,唯有新建陸軍,而中國之軍事統帥,也唯有袁總督大人了。”

    特別是在當時清廷設立了練兵處之後,由袁世凱來任練兵大臣,隨後又以袁世凱的心腹徐世昌為總提督;王士珍為軍政司正使;馮國璋為軍學司正使;段祺瑞為軍令司正使。

    況且練兵處既是新軍編練的最高領導機關,又是新軍編練的督察機關,職權非常廣泛,而袁世凱卻將練兵處一家獨大,完全是由自己人掌控所以自此,新兵隻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子。

    到了1904年之後,袁世凱改“武衛右軍”為“北洋新軍”,成立三個鎮,計六十三營,擴兵到兩萬五千人。

    到了1905年改為“北洋常備軍”,又新建三個鎮,軍隊擴充到八萬人。

    除第一鎮是在由滿人鐵良統率外,其餘五鎮都是袁世凱的嫡係,主要將領均是袁世凱一手提拔的,包括王賓在內,於是著名的北洋六鎮就此形成,這是清末新式陸軍的基礎力量,也是後來北洋軍閥的淵源,同樣也是袁世凱的權力來源。

    而袁世凱此前在淮軍多年,深知軍權的重要性,於是袁世凱一心想要把軍隊變成他自己的私人武裝,除他之外,任何人不能指揮北洋新軍。

    於是新建陸軍各營均供袁世凱長生祿位牌,每上下操集合時將領都要問士兵:“咱們吃誰的飯?”士兵回答:“咱們吃袁宮保的飯!”又問:“咱們應該為誰出力?”士兵口答:“替袁宮保出力!”而將領唯袁之命是從。【ㄨ】

    更加之在1904年的時候,清廷設立練兵處,任命袁世凱擔任練兵大臣,以袁世凱的心腹徐世昌為總提督;王士珍為軍政司正使;馮國璋為軍學司正使;段祺瑞為軍令司正使。練兵處既是新軍編練的最高領導機關,又是新軍編練的督察機關,職權非常廣泛。

    自此,這些新兵們隻知有袁宮保,而不知有子。

    當然這樣的情況隻是出現在三個鎮當中,鐵良的京鎮和王英楷的第二鎮以及王賓的第五鎮並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第五鎮的士兵們隻知道他們的所有好處都是王大人給的,王英楷的第二鎮雖原來是忠於袁世凱的的,但是後來隨著王賓擔任了盛京將軍,王英楷便開始著手清除袁世凱在第二鎮的影響力了。

    至於京鎮就更不用了,那是朝廷養著的,袁世凱或許在初期的時候能夠將掌控住京鎮,但是在鐵良接手之後就不可能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有支軍隊叫北洋》,方便以後閱讀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一百五十章明升暗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第一百五十章明升暗降並對有支軍隊叫北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