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江山多嬌(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詹黛爾 本章:第十四章 江山多嬌(上)

    第十四章 江山多嬌(上)

    沒有哪個城市像重慶有那多山和水。山和水組成了重慶的骨骼。山是在地殼運動中崛起的飽受風塵摧殘之後形成的身軀,水在湍流中碰撞出自己的性格和形體。重慶直轄市從成立那天起,就經曆了一場場磨礪。

    年輕的直轄市剛剛成立第二年的1998年,便遇上了亞洲金融危機。原本就被國有企業老化拖得邁不動腿的重慶經濟陷人了更加困難的絕地。

    1999年,元旦剛過的第岡天,綦江彩虹橋突然垮塌,導致40人死亡的事件,震驚全國,使年輕的直轄市重慶蒙上了一個無法擺脫的陰影。這種消極的影響力遠比重慶人花費巨資在長江上修建10座大橋所產生的影響大得多。城市之重負,人們常常難以想象。

    2001年五一傍晚的一場大雨,使武隆縣城北的79人瞬間葬身於泥石流之中……

    2003年12月23日22時50分,重慶人又一次突然蒙難川東北氣礦一氣井井噴!幾小時之內,災難波及4鎮28個村莊!有毒的氣體所到之處,人畜頃刻死亡……災情震驚世界。後引來舉國關注的10萬人大轉移事件,重慶人再次經受一場生死之劫!

    2004年9月上旬的一場大雨,重慶23個區縣遭受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尤其是重災區的開縣,200年未遇的洪災,是一場席卷山城人民的滅頂之災。此次洪災,重慶共有451個鄉鎮、563萬人口受災,緊急轉移安置人員達20萬,農作物受災麵積達174公頃、房屋損壞32萬間,全市直接經濟損失21億元。

    2006年夏,火爐之城的重慶不知咋的,氣溫從39攝氏度一直升至42攝氏度、44.5攝氏度……而且這種氣溫由開始的10天、20天,持續到99天……全市2100萬人受災,800萬人沒有水喝。又是個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廣袤的土地在燃燒,江河的水越變越少,直到枯竭……這一年的重慶幹旱,在重慶曆史上少有,全市2/3的溪河斷流,275座水庫水位處於死水位,472座水庫、3.38萬口堰塘幹涸見底,1081個鄉鎮中2/3出現供水困難。旱災使全市農業減產三成,直接經濟損失80億元,其中農業損失60億元。重慶氣象局連續發布46期高溫預警和幹旱一級紅色預警,這在全國尚屬首次。重慶幹旱,如一團撲不滅的幹火,燃遍了山城的每一個角落,將年輕直轄市烤得到處烈焰四射,先是稻枯了,再是花枯了,再是樹枯了,最後連河床也枯了……重慶的幹旱驚動了中南海,胡錦濤總書記半夜批示,希望有關部門支援重慶抗旱;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對策;原國務院總理李鵬得知家鄉大旱,立即從稿費中寄出30萬元給重慶修建一座母親水窖氣重慶的老領導賀國強、黃鎮東、包敘定等也都通過各種途徑送來捐款,表達對重慶大旱的關心與支持。9月5日,重慶的天空一陣轟隆隆的雷鳴,喜得全市百姓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衝到露天……下雨啦!下雨啦一山城像慶賀當年抗戰勝利一樣,每一張臉上都是燦爛的笑容。許多人甚至興得哭了起來……太不容易了,近百天的烈日炎炎,滴水如油貴。而今老天開恩,那雨水真的比黃金還珍貴!

    江城人真切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水的非凡,水與自己的生命和這個城市的命運是何等地息息相關。

    2007年春天剛臨,重慶人發現,他們足邊的長江與嘉陵江水又再一次節節退卻,直到許多地方的河穀江底赤裸在眼皮底下……江城無水,讓國務院不得不出麵從嘉陵江上遊放閘引水救重慶,這是多的不幸和無奈!冬春之季江河枯竭,重慶少有!曆史少有!

    老天似乎總在有意考驗著我們的年輕直轄市,就在我緊張地創作本書時的2007年4月23日,一輛重慶渝運公司的大客車墜人橋底,26條人命頃刻消失於我們的生活中……

    特殊的地形,特殊的自然,特殊的城市,總有特殊的災難和突發的事件。重慶的每一天都是在這樣的考驗和曆練中成長。我們雖然不得而知這是否是上帝的專門安排,還是一個年輕直轄市所必須要走過的旅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重慶人的承受力超過了任何一個城市,因為山城和江城逃脫不了這種自然和自然所誘發的人為帶來的雙重災害。一個城市是否堅強,是否能逆境而進,靠運氣是不行的,重慶人明內這一點,所以他們總是在堅強地承受和抗爭著這一切。

    重慶,我因此給予它一一個定義:它是一個極有性格的城市。它是一個剛毅之城,一個不掉眼淚的城,一個隻知在歡慶中喜悅而不知在悲痛中哭泣的城,一個從不在困難與災害麵前停止腳步的城。而這個城能夠有如此偉大的胸懷與魄力,

    正是因為它有上帝造化的大江大山所鑄成的每一寸熱土,還有便是一種隻有在這塊熱土上滋生出的精神力量……

    10年歲月,對一個城市的曆史來說,也許太短。10年重慶直轄留給世人要說的話卻特別的多。也許我們用百萬文字來記錄她的成長經曆仍然不會滿足大眾本的某種願望,但重慶的紅岩卻不能不說。

    紅岩精神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誌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誌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齡的鬥爭歲月中錘煉形成的革命精神?

    紅岩精神貫穿於南方局在國統區充滿艱難險阻的鬥爭曆程中,滲透於所創造的曆史功績之中,早已在群眾中傳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央領導同誌多次提出要加強這方麵的研究。198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又頗超同誌題詞紅岩精神,永放光芒,首次提出了紅岩精神的命題。

    此後,紅岩精神的研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2年5月,江澤民同誌指出:

    紅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屮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2002年10月,胡錦濤同誌提出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岩精神。十六大以來,中央領導同誌先後對加強南方局曆史和紅岩精神的研究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

    紅岩帶給重慶的無形資產沒人統計過,但在我看來至少超過1000個億的價值,而用1000個億的金錢打造出的一個城市形象,未必能長久地留在人們心中。紅岩則不然,她讓重慶這個城市所張揚和標貼的革命曆史感與厚重感,隨著歲月風雨撲打得越久,其價值越會翻倍增長,並且永無止境隻要我們的國家繼續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和共產黨人領導國家的執政形式不改變,那紅岩所能產生的價值將始終是箭頭向上的趨勢。

    一部小說,支撐著一個城市的精神形象。

    一個丁作人員的使命,影響和改變了一種傳統資源的利用與傳播,從而使這個城市之外的人們將這個城市最閃光的靈魂帶進了心靈與生命之中。

    一個不變的領導理念,又使這個閃耀的靈魂成為這個城市發展的獵獵旗幟,

    高揚著引領3000多萬人民向著共同的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

    紅岩小說是一位從敵人牢獄中死逃生的革命者和一位作家共同完成的生命之歌。他們的名字應當被人們記住:羅廣斌和楊益言。因為有了他們的小說作品,才讓中國人認識了江姐和許雲峰,以及唱會了那首紅梅讚歌曲。

    那個影響和改變了一種傳統資源的利用與傳播的人,便是20年來不遺餘力弘揚紅岩精神的重慶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館長,他叫厲華3是厲華和他帶領下的一群新紅岩人,讓紅岩在直轄市成長的歲月,多了一種精神財富,並且將這一財富給予了全國人民。

    一個不變的領導理念,使重慶直轄市幾任市委領導始終如一地把紅岩精神作為強市、立市之本,並不惜代價,傾力把紅岩革命紀念館和歌樂山烈士陵園及紅岩村等打造成國家經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造了共和國曆史上的另一種深刻的輝煌印記。

    厲華,作為紅岩革命烈士陵園的一位忠誠的守墓者,他的記憶就像一部新聞紀錄片——

    直轄市才成立幾天,市領導到紅宕村後,就決定把常委會搬到這兒開,並第一次總結提出了愛國、團結、奮鬥、奉獻的紅岩精神。

    賀國強書記來後,又一次把常委會搬到了紅岩村來開,並明確提出:要在直轄市的發展過程中,以紅岩精神帶動重慶建設。正是在那次會上,紅岩村的總體規劃被提了出來。之啟政府第一次大投人一2300萬元就這樣決定了。

    黃鎮東書記到任後,來到紅岩村作專題調研,整合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和紅岩村的資源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認真地提出來的。

    汪洋書記這屆領導,則以正式的文件,批準了整合紅岩革命資源的總體規劃,並緊抓了實施與成果……

    紅岩精神能有今天這樣的影響力和品牌價值,與直轄市曆屆市委、市政府領導堅持以紅岩精神強市、立市的理念有根本的關係。厲華下的結論,來自於他自身的感受和深切的體會。

    紅岩,本是重慶市區的一個普通地名。此地原是地質上侏羅紀時代的紅頁岩。從嘉陵江上望去,紅頁岩突顯的地貌,宛如一隻動物的嘴巴,故有紅岩嘴之稱。20世紀30年代,一位叫饒國模的愛國女士花錢將紅岩一帶的土地買了下來,開辦了一個大有農場。當地的老百姓又將這一農場叫做紅岩村。抗日戰爭爆發後,重慶成了戰時首都。我八路軍辦事處遷至重慶後,選址在紅岩村。此後中共中央南方局也秘密進駐此地,紅岩村便成了革命意味很強的地方。小說紅岩,講的是與真實的紅岩村相距10公左右的地處歌樂山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個當年關押革命誌士和烈士犧牲的地方。今天的紅岩聯線就是把這幾個地方聯結成一條愛國主義教育的旅遊線路。這是重慶人的一個創舉,也正是這一創舉,使紅岩才真正意義上成了一張不朽的城市名片。

    紅岩所在的歌樂山,是重慶郊區的一片非常普通的山巒,但正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前,這有個軍統集中營中美合作所,正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這發生了一場對革命者的滅絕人性的屠殺,使得紅岩成了帶血的紅岩,成了悲愴的紅岩,成了革命者為信仰而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的聖地。

    紅岩,因此屬於重慶,也屬於全中國;厲於昨天,也屬於今天和未來。

    紅岩既是一個地名,更是一種精神和一個民族的偉大靈魂。

    在白公館和渣滓洞前,我們能有的隻能是沉默、悲痛、眼淚和震撼。

    ……從1985年12月到歌樂山烈士陵園工作以來,每年的清明節我都要去烈士墓前祭拜烈士,向九泉之下的英靈講講他們最想知道的重慶和祖國的變化發展;每年的1卜27烈士殉難日,我都要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去白公館、渣滓洞,向在天之靈匯報我所做的工作和想法。踏著烈士墓的每一寸土地,那些偉岸的身軀總浮現在我眼前;走過每一間牢房,有無數的聲音縈繞在耳旁……長期積澱的情感使我對先烈的崇敬發自肺腑,積極作為的追求使我對先烈的熱愛情不自禁。從那些寂靜而浩瀚的天空中我常能得到來自先烈的許多啟示,從那凝固而綿延的曆史我獲得先烈給予的勇氣。為烈士守靈,與他們交換一個微笑;為先輩守墓,與他們心靈一脈相通。讓那些生命意義上的人格不朽成為現實,是守靈之所在,是守墓之根本。

    紅岩之所以能在物欲橫行、時尚浮躁的今天,仍然不失價值並反而越來越閃耀光芒,與這有厲華這樣的忠誠守墓者、精神守靈者密不可分。

    在與重慶人的深人接觸中,你會發現一個突出的現象:在他們的精神世界,紅岩情懷其實遠遠超過了任何一種信仰力量。當然我知道,紅岩精神,其實就是一種徹徹底底的無私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主義精神。

    我是真理的信徒,

    我是正義的戰士,

    我要永遠永遠為人類的自由幸福而戰!

    這首宣誓是獄中歌手古承練的詩篇,也是白公館、渣滓洞烈士們對革命理想的激情展現。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紅岩烈士們的英靈和他們對革命理想的情懷,在重慶人的行為中一代一代地傳承著。

    真理的信徒,多高尚而偉大的境界。直轄市10年創業,10年奮鬥,10年進取,正是因為有了一批批真理的信徒的新重慶人和他們不懈的努力。而單就重慶人能把紅岩之歌唱到今天,並且依然那嘹亮豪邁這一點,如果不是真理的信徒,我想是不可能的。

    厲華便是這樣的真理的信徒之一。

    大家都知道,中國革命紀念地在神州大地上多如繁星,但能像重慶把紅岩做得如此完美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怕是獨一無二的了。更可貴的是,重慶人在做紅岩文章時,不僅僅是將其作為一種簡單的傳統政治宣傳,而是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特點,從機製上和動作上進行大膽的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生存與發展的路子,並且在這條發展的路子上始終順應革命愛國主義基地的教育與宣傳的特有功能,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使之不僅沒有偏離方向,反而獲得史無前例的張揚和效果。

    厲華他們在曆屆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將以紅岩魂為主要品牌內容的紅岩精神,組成係列精神產品。直轄10年來,紅岩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接待參觀學習者達3000多萬其中肯少年占近1/3,在全國以多個城市舉辦了紅岩魂展覽,觀眾達3500萬;在全國40個城市進行了紅岩魂報告劇巡演750場,作紅岩魂報告900場,發行銷售紅岩魂書刊光碟資料5000萬冊。總收人超過1.5個億。這樣的業績,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絕無僅有。這說明了什?說明了紅岩精神巳被重慶人宣傳到了全國的幾乎每個角落、每個人的心目中

    和平時期,將一種曆史的革命精神宣傳到如此廣泛而深人的程度,除了重慶人還有哪兒的人做到過?

    厲華和紅岩基地的同誌們為直轄市所創造的價值,絕不亞於一個重鋼、一個太極和一個嘉陵。

    今天,人們總是在講五星紅旗是烈士用鮮血染紅的,但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漸漸地忽略了其豐富的內涵。參觀了歌樂忠魂、世代英華展覽後,許多人表示由此深切地明白了今天的祥和寧靜與昨天的艱苦卓絕緊密關聯。

    中華民族的英雄以鮮血創造了新中國,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應如何去做,這是必須回答的。曆史讓我懂得了今天。

    有人說,烈士們生得偉大,死得並不劃算。因為死並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可是在光明與黑暗的搏鬥中,需要有戰士流血,需要有英雄獻身。

    獄中八條意見,回味無窮。革命勝利至今,此八條建議對我們的工作和現實仍特別適用,這難道不該令我們痛心和重視嗎?

    他們或許都有自己幸福的生活,他們也都有對天倫之樂的向往,但為了追求希望,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英勇獻身,奏出了一曲動人心魄的英魂之歌!

    珍惜今天的生活吧那是在尊敬死難的革命者也是在尊敬自己。

    珍惜自己的生命吧難道烈士們對生命的熱愛和體現出的生命價值不深深震撼你我嗎?……

    紅岩魂報告劇展演紅岩聯線供圖

    在展覽館,在白公館,在渣滓洞,在紅岩村,這樣的觀眾留言,隨處可見,隨處可聽。這就是紅岩魂和紅岩魂的力量……

    紅岩是一麵鏡子,照出了我靈魂的蒼白與自私,不能再空虛下去了!人隻有為超越金錢之外的理想而奮鬥才會充實起來。

    我們這一代的迷茫,就在於平時空談人生、理想,卻不知真正在追求什。今天,我們看到了這的一切,才真正感到,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信仰,永遠也找不到真正的生存價值。

    懷著一種沉重仰慕的心情,走進烈士被害的地方,我有一種悲壯感。享受烈士們用鮮血和淚水創造出的幸福生活,我覺得有愧……

    人總要有點精神的,革命烈士憑著一種信念為革命而死,換來了新中國。一個民族的振興同樣需要一種精神。

    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英雄的革命精神永存。讓我們活著的人,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不懈奮鬥吧!

    你聽,你看一紅岩精神難道不比浩浩蕩蕩的長安轎車、嘉陵摩托和涪陵榨菜更影響中國人的生活和生命嗎?

    這就是紅岩帶給當代中國的財富與力童。

    重慶人民推薦厲華同誌並最終獲得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筆者在北京工作,作為國家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首都的任何一種政治現象和文化現象,都反映了一個民族與時代的印記。北京的文化和政治現象,通常都很敏感,你輕輕地撥動一下,可能某一根神經就會讓這個國家和時代發生巨人的回響。但北京的政治和文化又太宏大了,你無論怎揮動大鼓棒,也可能泛不起半點兒漣漪……這就是北京。

    重慶人在近10年中有兩次讓北京這個地方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回聲,這兩次都是因紅岩而引發的。第一次是1996年的紅岩魂一一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鬥爭事跡展覽。這次展覽據說完全是厲華他們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的同誌們想入非非做出來的,而它卻掀起了後來轟動全國甚至讓外國人都吃驚的紅岩革命潮。

    展覽是8月20日開始的,在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老實說,在北京的文化活動中,尤其是展覽一類的文化活動,紅岩魂的這個時間與地址,都不怎好。大熱天的,又是北京人通常不太會去的博物館。可紅岩魂出現後,完全改變了北京人以往的4慣。每天,浩浩蕩蕩的群眾和學生自發地湧進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其情景叫人有些不可思議。

    經濟日報用了紅岩魂浩氣震京城的標題來報道其盛況:在名目繁多的各類展覽競相登場而觀眾寥寥無幾的今天,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一個來自重慶的全國巡展卻震動了京城。近日來,四麵八方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匆匆趕來,含著熱淚依依不舍地離去。8月25日這天,參觀人數達到峰,有一萬多人。近300頁的留言簿寫得滿滿當當……

    真正的參觀高峰是在後來。

    光明日報記者在9月5口發表題為抹不去的紅岩魂的文章說紅岩魂出人意料地吸引了數不盡的觀眾,掀起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9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數以0計的參觀者正隨著長長的人流湧進紅岩魂的展廳。據了解,截止到目前,觀眾累計已達十一二萬人,平均每天都有數千人。來參觀的人大多是自發的,他們中間更多的是家長帶著孩子。有的是第一次來,有的是第二次,有的甚至已經是第三次了……

    誰也不會想到,一一個革命傳統教育的展覽能吸引如此多的自發觀眾。所以這事越傳越熱乎,北京城的人都在說重慶的紅岩展覽好看、震撼人,於是單位就出麵組織職工幹部們看了,這一傳十、十傳百地整個京城都熱鬧起來了,大有誰不去看重慶紅岩展覽就很以為恥的那一種態勢。好家夥,輪到我們單位去看時,天安門東側的人群真是如潮水一般,半個天安門廣場快被占據了似的,而且規定時間,不能長久地待在麵不走,那樣其他單位就進不來了工作人員—再在旁邊喊著話。

    紅岩魂火遍了京城。後來這個原本展覽10天的活動據說又延長了半個月,仍然讓不少人感到遺憾沒有多看幾遍。

    中國的事情就這樣:北京一熱乎,全國就跟著熱起來了。於是,厲華他們的紅岩魂就迅速在全國鋪開,據說各省市之間搶得不行,厲華和重慶一時成為香餑餑。

    時隔不到4年的2000年6月,這厲華也實在太心急地又一次重返北京城。這回他拿出的還是紅岩魂,隻是形式上由圖片實物展覽,變成了舞台形式的報告劇紅岩魂。哎喲,好你個厲華,好你個重慶人!

    一台由厲華他們紅岩紀念館工作人員自編自演的劇目,又一次把北京鬧了個翻天覆地!

    紅岩魂演出場場爆滿,座無虛席,而且場場讓觀眾淚流滿麵,掌聲雷動。這實在是了不得的事情!在京城,在當下浮躁的時代,一場既非經典劇目,又非專業演員的藝術舞台劇,能在京城獲得如此大的反響,確實太了不得了。經典劇目不是沒上演過,名演員的強大陣容的戲也幾乎天天在演,可有多少人去看嘛!沒有。

    紅岩魂讓北京人再一次瘋狂一那是對革命先烈和紅岩精神所產生的崇拜,是人們對今天自身和社會所出現的諸多迷茫與不解的反思及從對比中爆發出的一種精神需要,或者說紅岩革命先烈們的壯舉和犧牲精神,激蕩與衝擊了時下人的心靈深處。

    新華社記者為此次紅岩魂進京演出獲得的巨大成功而寫的一篇題為薪火相承光耀千古的啟示錄上這樣說:

    台上,一位位革命誌士拖著沉重的腳鐐慷慨赴死;台下,一雙雙淚眼激起一片感情的波濤。由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推出的紅岩魂形象報告展演,從6月7曰首場演出至今,已在京城連續上演40多場,場場座無虛席,在首都各界觀眾中產生了強烈反響。

    步出劇場,透過一片讚揚聲,人們不禁要問:一場普通的愛國主義教育報告展演,何以得到群眾這高的評價?

    文章分別用了淚眼漣漣和中途無一人退場昭示:老百姓渴求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走進生活,貼近群眾,形象報告成功表明:當代思想政治工作天地廣闊、經久不息的掌聲凝聚~個最強音:時代呼喚三個代表的生動教材3個標題,闡述了厲華他們新一輪紅岩魂報告劇展演的成功。

    重慶市委、市政府為表彰厲華他們紀念館同誌的傑出貢獻,特意為紀念館記集體一等功。這在直轄市曆史上也是首例。

    紅岩魂報告劇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其實不是偶然。首先當然來自直轄市領導始終把紅岩精神作為強市、立市之本,大手筆整合紅色資源的正確決策,其次關鍵是厲華他們自身工作的創新和努力。

    與其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樣,紅岩管理區域也曾走過不同尋常的道路。歌樂山雖不大,但綿綿幾十綠蔭山區,在重慶可是個寶地,尤其是直轄市成立後,城市建設的開發,使得像歌樂山這樣的寶地不斷升值。因此如何保護好這塊教育基地,成了厲華他們這些年經常要去搏殺的無硝煙戰鬥。渝懷鐵路建設是直轄市成立後一項影響國家中西部戰略和重慶直轄市與外界連接的重點工程,可原計劃的線路正好越過歌樂山的紅岩區,鐵路要從白公館、渣滓洞上麵穿過。聽到此事後,厲華他們差點急出毛病來。這絕對不行!火車飛越紅岩頭頂,對整個基地的保護將是毀滅性的災難,絕對不能讓這樣的方案通過!厲華簡直是拚了命一樣去找有關部門陳述、懇求,並且找一個個領導說明,甚至不惜采用上訪、靜坐的辦法……最終還是感動了上帝。現在的渝懷鐵路線繞過紅岩而走,雖然政府多花了一個多億的工程建設費,但紅岩被完好保護了。

    紅岩區域有3000多畝綠水青山、宜建別墅等豪宅的寶地,許多單位一直在打這塊地的算盤,但幾年來從沒一個房地產商說動過厲華。有人曾用領導來壓厲華他們,結果是厲華他們用文物法和個人對紅岩烈上的感情給頂了回去。

    我紅岩現在很富有,有一平方公的土地產權,有每年1000多萬元的財政之外的收人,有一支非常專業且對紅岩充滿感情的專業隊伍。厲華開口閉嘴都是我紅岩,看得出,這位曾經是軍人出身的紅岩人,在他生命的每一個細胞都滋長著紅岩基因。他的這個紅岩基因,也在影響著所有紅岩人,所有重慶人……

    我知道,紅岩不隻是厲華一個人的,他僅僅是眾多紅岩精神的傳播者之一。其實,重慶曆屆領導和所有重慶人都是紅岩精神的傳播者,而在這眾多的紅岩精神傳播者中,有一個人我無法忘卻一

    他叫張魯,一位英俊的電視文學藝術工作者,重慶人頗能引以為自豪的人

    物。認識張魯是前幾個月的事,但知道張魯卻有很多年了。那是我在寫落淚是金的時候,這部第一次揭示當代中國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報告文學作品發表後,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期間,筆者經常應邀在電視上做節目。有一天在電視台看到了張魯事跡的電視片,當即有一種非常感動和遺憾並存的東西烙在我心上一感動的是張魯不屈的精神,遺憾的是沒有能采訪到張魯這位在擔架上施愛播恩的紅岩人。

    小說紅岩中的英雄許雲峰、江姐式的人物,影響了中國幾代人,我們都是屬於在紅岩精神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共產黨人和新中國的後生。因此當時看了張魯的事跡報道後,一下聯想到紅岩和紅岩的英雄。張魯無疑是新時代的紅岩人。

    2007年2月8日下午,我終於在重慶的一個鬧市區的宿舍樓見到了坐在輪椅上的張魯一還是那英俊,還是那樂觀的張魯。

    無法想象一位如此英勇、如此豪情滿懷的鐵骨錚錚的漢子竟然在輪椅上度過了整整20年!一1987年3月11日,是張魯不幸遇車禍致殘的日子。這一天、這一年的張魯才34歲。清晨,意氣風發的張魯正像往常一樣,沿著公路在晨跑,突然被身後的一輛急馳而過的小長安車,攔腰猛地撞倒在路邊,導致他下肢全癱,從此失去了一個男人可以站著揮灑豪情的全部體能和全部生活……

    之後的7年,張魯沒有出過一次門,像一具隻知呼吸不知生命的活僵屍一那種孤獨與痛苦,隻有他自己知道。牛.不如死的滋味,讓張魯全都飽嚐了。

    有一天,同事們來看他,說張魯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這樣你張魯就不是個男人了!巳經絕望的張魯,一聽這話,頓時像斷了肢的雄獅一樣號哭起來我本來就早已不是個男人了!我不如死了算了!嗚……那斷腸的哭聲能讓長江和嘉陵江倒流,能讓大巴山和巫山頃塌。

    哭過之後,張魯笑了,說:那我就聽你們的,出去看看我還能幹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旗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國旗的故事第十四章 江山多嬌(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旗的故事第十四章 江山多嬌(上)並對國旗的故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