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紅樓夢:一曲悲歌隻為明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依稀如夢 本章:論說紅樓夢:一曲悲歌隻為明

    賈王薛史——家亡血史也

    《紅樓夢》,說的是賈王薛史四大家由盛到大廈傾倒故事。賈王薛史——家亡血史也,甄士隱——真事隱也。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探惜(原應歎息),在春也。葬花為那般,滿地落花暮春也。

    1644年的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帶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九日,明朝最後一個帝王崇禎皇帝在皇後貴妃自縊後,殺死自己幾個小女兒,砍斷大女兒長平公主一手臂後,登上煤山自縊而死:皇妃死,帝王崩,金枝玉葉全凋零,被斷一臂的長平公主昏迷五天活了下來,後被清庭囚在皇宮,1645年求出家不得,被指婚嫁人,一年後的1646年死(17歲)——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崇禎皇帝逃難僥幸活下的皇四子75歲時被抓,全家全斬殺。眾多的朱家王室後代隻有出家避禍,但存活極少。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本人看過有人說這兩句指的是由明到清朝,我認為應當是的。當然單憑這兩句,還不能全部說《紅樓夢》是明朝末年的哀歎之作。我們再看這幾句:“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才自精明誌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從這幾句都可以看出,《紅樓夢》應當就是末世之歎!無論怎都不應當是開國之初諸事的影射!

    再來品味“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幾句,哪種家境可以見到“笏滿床”?能見到滿床笏的是什人?肯定是王室皇室中人,或者是其直係親眷不是王侯以上身份的家庭,否則是不可能見過這樣場麵的。‘笏滿床’這三個字在《紅樓夢》出現兩次,一次是甄士隱給《好了歌》作注釋的第一句,一是在賈府去道觀,聽戲時點了《白蛇記》(漢高祖斬蛇起首),《滿床笏》(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皆來祝壽,從官場到民間的重頭戲。)《南柯夢》(唐朝落魄武官淳於棼的奇幻之旅)三出戲。這三部戲,不正是武將起家的賈家由盛到衰的經曆嗎?!而這三出戲,不也是如明代的曆史?

    再看《紅樓夢》中的幾個關鍵女子:對最揪心的女主人公黛玉的介紹是‘林如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的,今到如海,業經五世(家世背景深厚)。起初隻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到了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係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隻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再看妙玉:蘇州人氏,是一個帶發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親自入了空門,在玄墓蟠香寺出家,方才好了。再看書中寫的主要四個家族,賈王史薛,這幾家原來是: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這就是曾經的四大家,可讓人歎息的是,這樣的四個大家,最終是大廈傾倒,落了個白茫茫真幹淨!多數人說《紅樓夢》寫的是清初之事,甚至說是影射清朝皇室的諸多秘事,但從這些看,是寫相關清代初期的人和事情嗎?避開《紅樓夢》的作者身份不說,若是沒有任何哀歎明朝且是以清朝人自居的話,生在開國之初,滿清勢力正盛的時候,何必有如此感傷哀歎?尤其有人說《紅樓夢》的作者可能是清朝的某個王子皇孫,那不管自己處境如何,既然是清朝的國姓愛新覺羅的子孫,開國之初竟然會隱射自己祖宗的基業“大廈傾”?

    再看《紅樓夢》中的賈府,原籍金陵,又說鴛鴦的父母在南京看房子,寶玉挨打,賈母心疼,當即對賈政說“我和你太太寶玉回南京去”,可見,賈家,老家原籍就是南京。不單如此,書中很多事都常提到“回南”,而南京,明開國之都(應天),南方,不正是朱家天子原籍?望家鄉,路遠山高!

    再看書中說到的官職名稱,幾乎不提清朝才有的官名。不單這個,清人的妻妾都稱“福晉”一類,比如福晉(音譯詞,意為夫人),滿人及清代皇室宗親貴族婦女封號。滿人皇室親王、郡王之妻稱“福晉”,妻妾稱謂有,嫡福晉、側福晉及庶福晉之分(凡嫡妻、為了強調嫡妻地位,又稱其為嫡福晉),側室則稱"側福晉",婢妾俗稱"庶福晉”,姑娘們稱“格格”,可整本《紅樓夢》,寫了這多婆子媳婦女子,沒有出現一個這樣的稱呼!作者可能是清朝的王室或相關之人嗎?若是,何必忌諱這些稱呼?這樣的稱呼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讓清初的統治者將這書列為禁書的!至少可以看出,寫紅樓夢的作者推崇的是明代生活軌跡,決不是清朝。書中有不少滿人的口語,所以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確實是清,但作者的心根深蒂固的隻能是明代,是漢人江山風雨(前麵我原籍說了——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不過是明事清說)

    再看《紅樓夢》中的出家人:賈敬,妙玉,芳官藕官,惜春,柳湘蓮,寶玉。在這幾個人身上,很明顯作者是讚歎的。明朝滅亡後哪些人僥幸活下?出家之人!前麵我也說過,八大山人朱耷便是其中最有代表的一個。因為,到康熙三**,明朝僥幸沒有被李自成義軍殺死的朱家皇族差不多被殺光。活命的出路在哪?出家!明開國天子為了1活命曾出家,後輩子孫為了活命,依舊出家!我們來看看出家為僧的大明皇子王孫: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明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後削發為僧,曾有一首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樣的心境,也許最能代表不少清朝初年明朝的遺民的心聲了。)另外一人如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是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明亡時石濤年幼,由太監帶走,出家,法名原濟,字石濤,別號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為師,性喜漫遊,曾屢次遊敬亭山、黃山及南京、揚州等地,晚年居揚州。還有一個是安昌郡王朱肅渣,在安昌淪陷後,逃往浙東,投奔魯監國以海。舟山失敗,他戰死,其子安昌長子朱某年幼,被母妃攜帶逃出,後為躲避清廷迫害,來到杭州杭淨寺,出家拜豁堂和尚為師,做了和尚,後來到鬆江一個荒野破庵中偷生。母妃臨死時將王印交給兒子,庵中僧人走漏了消息,結果安昌王長子仍被官府抓捕處死,同庵僧人受牽連而死者數百人。在《紅樓夢》中,出家之人多是可歎可憐的,比如賈敬,妙玉,柳湘蓮,藕官芳官好,惜春,寶玉————與明末這些出家的皇子王孫何其相似!由此推斷,《紅樓夢》作者,實際就是明朝遺民甚至很可能是明王室或與王室相關的忠於明朝之人所作也。當然,未必有反清複明之意。當然,還有一種是,離開故國故土,比如朱之瑜(朱舜水)生於大明萬曆二**十月十二日(即公元1600年11月17日),卒於明鄭永曆三十六年四月十七日未時(即公元1682年5月23日),死葬在日本大阪。

    所以,由上麵可以看出,《紅樓夢》寫的應當隱射明朝末年之事,戰亂匪盜災荒,加上蕭牆之禍(板兒的老子娘要餓死了——柳湘蓮打敗盜匪幫薛蟠搶回貨物——抄檢大觀園,賈府的男子(朱明王室子弟)不上進隻會享富貴榮華甚至貪贓枉法)就是賈府消亡(明亡)根本!

    我們再來品味薛小妹十首懷古詩提到的事件:

    1,《赤壁懷古》,典故——赤壁之戰(江山風雨,東漢在此戰後從此變三國):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赤壁塵埋水不流,徒留名姓栽空舟。

    2,《交趾懷古》:銅鑄金城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即公元四年),交趾太守蘇定對郡內征側的丈夫朱鳶人詩繩之以法。征側一怒之下,夥同她的妹妹征貳發動了攻打交趾的叛亂,大將馬援平定了這次叛亂。)

    3,《鍾山懷古》:名利何曾絆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鍾山,南京的紫金山,有明朱元璋和皇後的合葬陵,有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七個功臣的墓地。南京,明故都也。)

    4,《淮陰懷古》: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韓信受辱封王,(起於亂世終於新朝,要防內狗)

    5,《廣陵懷古》: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隻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廣陵,隋堤——揚州,隋末天下大亂,天子煬帝被殺隋亡;1645年5月二十五日前後,史可法抗清慘死梅花嶺,揚州被清兵屠城,死亡八十萬以上;————————天子亡忠臣死)

    6,《桃葉渡懷古》: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江蘇南京秦淮河渡口。晉朝豪門文士王獻之的愛妾名桃葉,曾在此渡河與王獻之分手,王獻之作歌送她,從此這稱桃葉渡。詩曰

    桃葉複桃葉,桃樹連桃根。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葉複桃葉,渡江不待櫓。風波了無常,沒命江南渡。

    桃葉映紅花,無風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

    明代山人沈愚《過桃葉渡》是這樣寫的:江花舍笑欲爭春,江水籠煙柳色新。商女停舟唱桃葉,東風愁殺渡江人。

    7,《青塚懷古》: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漢家製度誠堪歎,樗櫟應慚萬古羞。(昭君出塞,去過懷鄉)

    8,《馬嵬懷古》: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隻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安史之亂,貴妃在馬嵬被逼自縊身亡。明朝最後天子崇禎皇帝,在李自成率軍進皇宮時,皇後和貴妃均自縊身亡)

    9,.《蒲東寺懷古》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蒲東寺——王實甫雜劇《西廂記》中寺名,貴家小姐崔鶯鶯因孫飛虎的叛軍而背原來婚約與張生定情)

    10,《梅花觀懷古》: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牡丹亭》虛擬的觀名。傳說杜麗娘墓在此,(曆經磨難,不畏懼強權,終於死而複生)

    上麵這十首,無一不是與戰亂相關,尤其多指末世亂政。“漢家製度誠堪歎”,作者心聲也!傷金悼玉的《紅樓夢》,傷歎家國故明也。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憖憖半世心;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急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歎人世,終難定!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紅樓一夢,為家為國,知音人難尋,哀歎隻為太癡情!

    《紅樓夢》:一曲悲歌為明不為清

    《石頭記》(《紅樓夢》)作者是誰,決不會是康熙的兒子,不會是雍正的兒子,更不可能是乾隆的兒子,換句話說,這部作品,不可能是清朝皇室愛新覺羅的任何皇室或王室子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紅樓夢外夢》,方便以後閱讀紅樓夢外夢論說紅樓夢:一曲悲歌隻為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紅樓夢外夢論說紅樓夢:一曲悲歌隻為明並對紅樓夢外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