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包容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金灶沐 本章:第七章 包容

    (),

    能夠包容、寬恕他人的過失,是對他人改過自新的最大鼓勵;能夠包容、寬恕他人對自己的敵視、仇恨,是自身人格至高的表現。這樣的人也能夠因包容他人而成就自己,像王陽明一樣成為能容能恕的大人物。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王陽明認為,一個人同他人交朋友時,一定要相互謙讓,這樣才會受益;而相互攀比,互爭高低則隻會受到損害。這是在告誡人們要有寬容之心,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王陽明就是懂得包容之人。嘉靖元年(15年),一位泰州商人穿著奇裝異服來到王陽明家求學,想拜王陽明為師,王陽明答應了。不久,這人就打算穿著奇裝異服出去遊曆、講學。王陽明問他為什要穿成這樣,這人便以反對理學陋規,講究心學為借口。王陽明知道他是怕別人看不起,所以才穿著奇裝異服,打著自己的旗號出去講學,便直接拆穿了他,他隻不過是想出名罷了。這人一聽被老師看穿了,就想保持最後一點尊嚴離開。沒想到王陽明沒有計較這件事,反而繼續留他在家。從此這個人洗心革麵、一心向學,他就是王陽明最優秀的學生、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

    人們常“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如果你是別人的上級或者師長,不能容忍下屬、學生的任何過錯與不足,久而久之則很難在下屬或者學生之中樹立起威信。

    其實,曆史上有很多明君也都是懂得包容的人,他們在事情上不會計較太多,不會讓下屬每日過得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然遇到大事情的時候,或者觸犯大原則的時候,他們也會毫不客氣,毫不手軟。寬容別人的過錯,是一個人心胸寬廣的表現,也是一種生存的謀略。

    楚莊王逐鹿中原,連續幾次取得了勝利,於是設宴款待群臣。席間,莊王命最寵愛的妃子為參加宴會的人敬酒。

    這時,色漸漸暗下來,大廳燃起了蠟燭。猜拳行令,敬酒幹杯,君臣喝得興高采烈,好不熱鬧。忽然,一陣狂風刮過,大廳內的蠟燭一下全被吹滅,整個大廳一片漆黑。莊王的那位寵妃,正在席間輪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隻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對這突然發生的無禮行為,寵妃喊又不敢喊,走又走不脫,情急之下,她順手一抓,扯斷了那個人的帽纓。那人手一鬆,寵妃趁機掙脫身子跑到楚莊王身邊,向莊王訴被人調戲的情形,並告訴莊王,那人的帽纓已被扯斷,隻要點燃蠟燭,檢查帽纓就可以查出這個人是誰。

    楚莊王聽了寵妃的哭訴,出乎意料地表示出很不以為然的樣子,並趁燭光還未點明,在黑暗中高聲道:“今日宴會,盛況空前,請各位開懷暢飲,不必拘禮,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纓扯斷,誰的帽纓不斷,誰就是沒有喝盡興!”群臣不知莊王的用意,為了討得莊王歡心,紛紛把自己的帽纓扯斷。等蠟燭重新點燃,所有人的帽纓都斷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調戲寵妃的人。就這樣,調戲莊王寵妃的人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就連尷尬的場麵也沒有發生。寵妃為此頗有怨言,楚莊王卻:“酒後失態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處理,反會傷了眾人的心,使眾人不歡而散。”

    時隔不久,楚莊王借口鄭國與晉國在鄢陵會盟,於第二年春,傾全國之兵圍攻鄭國。當時戰鬥十分激烈,曆時三個多月,發動了數次衝鋒。在這場戰鬥中有一名軍官奮勇當先,與鄭軍交戰斬殺敵人甚多,鄭軍聞之喪膽,隻得投降。楚國取得勝利,在論功行賞之際,才得知奮勇殺敵的那名軍官,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寵妃扯斷帽纓的人,他此舉正是感恩圖報啊!

    領導者能寬容屬下的某些過失,寬大為懷,容人之過,念人之功,諒人之短,揚人之長,必然會得到部下的傾力回報,從而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大肚能容,方能得人之心。人非聖賢,誰能不犯錯誤呢?人犯了錯之後,總是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給他們一次悔過自新的機會。所以,對於一些不屬於罪不可赦的錯誤,為什不給對方一個改過的機會呢?犯錯的人一旦獲得別人的寬容,就會產生感恩圖報的心理,以期通過自己加倍的良好表現來獲得對方的認可。

    忍耐是成就事業必備的品質

    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騰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王陽明認為,一個人能夠在話到暢快淋漓時突然住口不,能夠在人生最意氣風發時懂得收斂自己,能夠在十分憤怒的時候控製住怒火,不發脾氣,這沒有莫大的勇氣、超強的忍耐力是很難做到的。

    忍耐是成就事業必備的品質,人要獲得成就,必須學會忍耐。一位西方學者過:“忍耐和堅持是痛苦的,但它會逐漸給你帶來幸福。”

    王陽明也坦言,當時被貶謫貴州,那是最能鍛煉忍耐力、最能夠使他靜心忍性的地方。在軍事思想上,王陽明最擅長的就是絕地反攻,在平定朱宸濠叛亂的時候,王陽明率領的軍隊幾次陷入絕境卻又幾次奇跡般地獲得勝利,最終打倒了朱宸濠。即使在自己占據優勢的時候,王陽明也善於忍耐,總是等到最佳時機用最少的損失獲得戰鬥的主動權和最終的勝利。

    “自行本忍者為上。”做人要忍,尤其是那些性情暴躁之人,遇事不要輕易發怒,要學會自我克製,否則,不利於自己日後的發展。

    富弼是北宋仁宗時期一位品行很好的宰相,然而富弼年輕的時候,曾因能言善辯無意間得罪不少人,給自己的事業、生活帶來了不利影響。經過長期的自省,他逐漸變得寬厚謙和。所以,當有人告訴他誰在他的壞話時,他總是笑著回答:“怎會呢,他怎會隨便我呢?”

    一次,一個窮秀才想當眾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攔住他道:“聽你博學多識,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富弼知道來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會,隻好答應了。

    秀才問富弼:“請問,欲正其心必先誠其意,所謂誠意即毋自欺也,是即為是,非即為非。如果有人罵你,你會怎樣?”富弼想了想,答道:“我會裝作沒有聽見。”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你熟讀四書,通曉五經,原來純屬虛妄,富弼才智駑鈍,充其量是個庸人而已!”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真是難以理解,這簡單的問題我都可以回答,怎您卻裝作不知呢?”

    富弼道:“此人乃輕狂之士,若與他以理辯論,必會劍拔弩張、麵紅耳赤,無論誰把誰駁得啞口無言,都是口服心不服。書生心胸狹窄,必會記仇,這是徒勞無益的事,又何必爭呢?”

    幾後,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見了富弼,富弼主動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頭而去,走了沒多遠,又回頭看著富弼大聲譏諷道:“富弼乃一烏龜耳!”

    有人告訴富弼那個秀才在罵他。

    “是罵別人吧!”

    “他指名道姓罵你,怎會是罵別人呢?”

    “下難道就沒有同名同姓之人嗎?”

    他邊邊走,絲毫不理會秀才的辱罵,秀才深感無趣,便走開了。

    人的一生難免會像富弼一樣遇上難堪的局麵——遭到他人不公正的批評甚至辱罵。富弼用行動告訴我們,不論是卑鄙的、惡毒的還是殘酷的,都不要因對方不公正的批評或難聽的辱罵而失去理智。獲勝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沉默,不和別人正麵衝突,就連多餘的解釋也沒必要。如果別人罵你,你大可以把他當成空氣,對他置之不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相互爭吵、辱罵既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快樂,也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勝利,隻會帶來更大的煩惱、更大的怨恨、更大的傷害。退一步講,在對罵中沒有占上風的一方,當眾出醜,帶來的隻是對占上風一方的怨恨;占了上風的一方,雖然把對方罵得體無完膚,但最終得到的也隻是加深對立情緒,加深對方的怨恨。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不能忍耐、毛毛躁躁,最終隻能錯失良機、遺恨千古。禍患大都來源於不能忍耐。劉邦在取得勝利後按兵不動、將功勞經常贈與項羽是忍耐,最終厚積薄發成就漢高祖一代帝業;韓信甘願受胯下之辱是忍耐,之後卻成就了大將軍的偉業;司馬遷遭受宮刑依然忍耐而著《史記》;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是忍耐,之後韜光養晦,才有與曹操、孫權三足鼎立之局。學會忍耐,你才能成為王陽明那樣的“下之大勇者”,並且可以憑借忍耐獲得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超然麵對閑話

    諸君隻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我隻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王陽明心學智慧》,方便以後閱讀王陽明心學智慧第七章 包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王陽明心學智慧第七章 包容並對王陽明心學智慧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