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農村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略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金融視點(2014年1期) 本章:正文 淺談農村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略

    淺談農村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略

    業務探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農村金融體製改革和創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積極探索適合實際的支農道路,充分發揮農村金融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本文對農村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略做一粗淺探討。

    “三農”問題現狀

    農業、農村、農民,稱為“三農”。農業的振興、農村的穩定、農民的富裕,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發展,關係到一個民族的振興與繁榮,關係到一個國家的主權獨立與安全。在任何一個國家,“三農”問題都是不可忽視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政策支持來扶持“三農”的發展是每一個國家所麵臨的問題和難題。在發達國家,對於“三農”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高額的補貼扶持著農業的發展,我國這方麵卻做得遠遠不夠。

    我國人口大多數為農村人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直接關係到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但是由於種種因素,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城鄉差距仍然較大,這都不利於我國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增長趨緩和農村剩餘勞動力閑置,一直困擾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1987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002.2元,農村人均收入僅為462.5元,農村人均收入占城鎮人均收入的46.15%;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均在增長,但是從絕對數上來看,農民收入的增速遠遠低於城鎮居民,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突破萬元大關,農民人均收入僅為3254.9元,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20133元,農民人均收入為5919元,農民人均收入占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28.14%。從這些數據中我們看出,農民收入不但還處於較低的水平,而且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隻有農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製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得過於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麵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餘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影響“三農”發展的有很多因素,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需要各方麵的改革與努力,其中,農村金融支持的欠缺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切實加大對“三農”的金融支持力度,給予必要的補貼與優惠,建立有效的金融服務體係,有利於“三農”問題的順利解決。

    我國農村金融體係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為主體,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等為補充的農村金融體係,在支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國農村金融體係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農村金融供給不能滿足“三農”資金需求。

    現階段,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相對滯後,不能很好地滿足支持和服務“三農”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戶增收。目前在以下幾個方麵貸款滿足率嚴重不足:

    一是大額農戶貸款。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農村中出現了一批專業大戶,他們有技術,有能力,相對富裕,基本實現了規模經營,急需資金來發展壯大自己的產業。對這些人來說,幾萬元的小額農貸已經難以滿足生產經營的資金需要,但由於缺乏合格的抵押擔保財產,加之其經營行業易受天災影響,銀行、信用社感到風險難以把握,往往不願意把錢借給這部分人,這不利於農業的發展,無法滿足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二是涉農中小企業貸款。涉農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由於經濟效益相對較低,承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其信用等級難以達到銀行貸款支持要求,銀行不敢輕易發放貸款。

    三是小城鎮建設資金。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的政策傾斜帶來了不錯的效果,但由於製度的原因,我國重城市輕農村的格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對於小城鎮的建設,由於缺乏配套的建設資金,金融機構隻是試探性地涉足該領域,信貸投入力度很弱。

    四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資本的流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但量大麵廣,而且周期長,收益不明顯,這部分貸款回收得不到保障,金融機構形成了“惜貸”的現象。

    (二)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不利於“三農”的發展。

    國有商業銀行在縣以下的機構吸收存款多,發放貸款少,把重點都投向了城市,對農村的放貸限於大型基礎設施、國債配套資金和生態建設等大型項目,對農戶的農業生產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處於萎縮狀態,農戶存貸款差額不斷擴大,造成農村資金通過商業銀行嚴重外流。農信社在利潤的驅動下,也將資金投向了非農業部門,出現了非農化特征,背離了其職責,在一定程度上惡化了農村資金的外流現象。

    (三)缺乏創新意識,難以滿足農民多元化的需求。

    存貸款仍然是農村金融機構的主要經營業務,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業務已經很難滿足現代農民多元化的經營和生活方式。現代農業日益呈現出一種科技化、機械化、電氣化的趨勢,對新型設備的需要日益增多,但是金融產品的開發並沒有跟上農業發展的步伐。同時,農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需要農村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如信用卡、助學貸款、消費貸款等。單一的金融產品,嚴重滯後於農業農村發展,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

    (四)管理部門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優惠政策不明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金融視點(2014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金融視點(2014年1期)正文 淺談農村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金融視點(2014年1期)正文 淺談農村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方略並對金融視點(2014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