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錢的顏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海外文摘(2014年8期) 本章:正文 金錢的顏色

    金錢的顏色

    曆史自然

    作者:娜塔莉婭·馬伊巴羅達/文 霍莉/譯

    世界上最大的鮮花拍賣交易市場荷蘭花卉市場(FloraHolland)每天可以賣出約2000萬枝鮮花。僅鬱金香一種一個季度就可以售出18億枝。這座已有100年曆史的市場,位於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國際機場附近。每周5天,每天早7點到10點或11點是鮮花拍賣時間,在市場進行交易的公司達5000家。用來拍賣的鮮花在前一天傍晚或者當日清晨運到,經過精心挑揀後會被放入冷藏室。

    買家在鮮花交易大廳就座。在他們麵前的傳送帶上,裝著鮮花的小車緩緩通過,與此同時,電子顯示屏上顯示出該批鮮花的價格。拍賣時,從最高價開始逐漸降低,直到第一個買家按下眼前的按鈕。拍賣市場賣出的鮮花,當晚或者次日一早便出現在歐美各個花店。

    外來的幸福

    鬱金香雖然是荷蘭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它的發源地卻不在荷蘭。1550年奧地利駐土耳其大使從君士坦丁堡帶回一大批鬱金香球莖,送到了維也納藥用植物園,由在那工作的植物學家卡羅盧斯·克盧修斯負責栽培。1593年,當克盧修斯受邀到荷蘭萊頓大學植物園工作時,隨身帶了幾個球莖,1594年,第一批鬱金香在荷蘭盛開了。

    不過,栽培來自異國的花朵並不容易。第一個冬天100多個球莖被老鼠吃掉了,接下來的幾年克盧修繼續引進花種。如此費盡周折培育出來的鬱金香,克盧修斯沒有對外出售。1609年,克盧修斯去世後,異國花朵在市場上出現,卻使荷蘭人陷入了“鬱金香投資漩渦”。

    鮮花瘟疫

    如今在荷蘭,鬱金香球莖隨處都能買到。阿姆斯特丹一位花店老板說,她的顧客中,六成都是來買鬱金香的:“這花不貴,3到5歐元就能買一束10枝,價格常年不變。玫瑰隻在情人節這種特殊的日子才會熱賣,鬱金香無論什日子總有人買,不需要特別的理由。”

    這樣的情形在17世紀的荷蘭簡直無法想象。當時的鬱金香可謂“天價”,而且價格每天都在上漲。這種有著異國風情的花朵成為了時尚的代表,財富與地位的象征,尤其受到歐洲皇室的追捧。貴族和想進入貴族圈子的人都想擁有它。

    1630年的荷蘭經濟繁榮,是北歐主要的金融貿易中心。因為荷蘭西印度公司的成功運作,大量土地變成了殖民地。很多人積攢了大筆資金,想做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時尚並且昂貴的鬱金香恰好出現。起初,鬱金香隻在開花期交易。隨著需求量大增,出現了投機分子,他們在鬱金香尚未進入開花期前就進行預售,並給買家開具出有權在未來收購的收據。

    一頭紮進“鬱金香投資漩渦”的也有普通人。1633—1637年荷蘭的鬱金香投資熱,如同一場鮮花瘟疫,很多人都將自己全部的積蓄投入了進去。這種對鬱金香的瘋狂迷戀也被載入史冊,稱為“鬱金香狂熱”。狂熱的巔峰在1636年12月到來,鬱金香的價格在當時已經漲到兩個月前的20倍。有這樣一個傳聞,在那個狂熱的年代,一位英國海員僅僅因為吃了一顆球莖就被關進了監獄。似乎這個“倒黴蛋”把球莖當成洋蔥了。按照當時的價格,這道“菜”的價值相當於一艘輪船全部船員一年的夥食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海外文摘(2014年8期)》,方便以後閱讀海外文摘(2014年8期)正文 金錢的顏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海外文摘(2014年8期)正文 金錢的顏色並對海外文摘(2014年8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