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展路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展路徑

    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展路徑

    傳媒大講壇

    作者:聞學峰 王聲平

    摘 要:《杭州日報》的新媒體實踐較早。最近幾年該報的新媒體實踐主要體現在融媒體建設、新聞的“滾動”與“實時”傳播、采編隊伍的全媒體轉型以及開展“報、網、屏”互動活動等方麵。《杭州日報》的新媒體發展路徑在地方黨報中比較具有代表性,可以為其它地方黨報探索新媒體的發展路徑提供一定的啟示。在傳統報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報、網、屏”融合發展是地方黨報發展新媒體無法回避的一條正確道路,在移動互聯網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趨勢下更是如此。

    關鍵詞:《杭州日報》;新媒體;地方黨報;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2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007-03

    近幾年來,受互聯網和移動新媒體的衝擊,地方黨報在傳播力、影響力乃至廣告等方麵普遍處於下行狀態。在此背景下,全國有不少地方黨報紛紛擺脫單一的紙媒發展模式,積極發展新媒體,開啟了全媒體轉型之路。在眾多地方黨報中,《杭州日報》在新媒體方麵探索較早,1993年創辦的《杭州日報·下午版》電子報,拉開了中國報紙電子化、網絡化的序幕。之後,在創辦新聞網站、建設數字報、開展報網互動與融合等方麵,《杭州日報》都走在全國地方黨報的前列,比較具有代表性。本文擬梳理和歸納最近幾年《杭州日報》在新媒體方麵的發展路徑及其成效,以期對其他地方黨報探尋新媒體發展路徑有所助益。

    一、構建“報網合一”采編體製,實施“三合一”融媒體建設

    2009年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全麵啟動“一報一網”工程,意在建立各報刊品牌同一、采編資源共享、報網融合的新聞網站。同年3月,杭州日報網開通,《杭州日報》從此告別單一的紙媒時代,成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報網融合的先行者。2011年3月,杭州日報網正式更名為杭報在線。在杭報在線上線之際,《杭州日報》在全國率先提出“報網合一”概念[1],構建“報網合一”采編體製。所謂的“報網合一”,即《杭州日報》與杭報在線同在“杭州日報”這個品牌框架下,采用“一平台兩終端”的運營模式,報紙采編和網絡采編一體化運作,一個編輯部一套人馬同時完成報紙和網站的采編任務,采訪、編輯的新聞和資訊通過紙介質和網絡介質兩種終端發布。《杭州日報》各個采編中心負責運行杭報在線各自的頻道,該報網絡中心負責網站首頁和一些交叉性頻道的運營維護,並提供整個網站的技術支持。這種“報網合一”的采編體製,迥異於以往同屬一家報業集團(報社)的報紙和網站卻采用兩個編輯部兩套人馬、報網“兩張皮”的運營模式。

    繼“報網合一”之後,《杭州日報》在移動新媒體建設上也跨出了重要一步。2010年10月,《杭州日報》推出的手機城市生活服務平台“城市通”進行公測,這是國內首個由權威主流媒體打造的新聞客戶端,是該報一個“吃螃蟹”的嚐試。“城市通”的誕生標誌著《杭州日報》正式實現紙媒、電腦屏、手機屏的“三合一”,成為國內最早的三駕馬車式的融媒體[2]。此後,《杭州日報》、杭報在線和“城市通”陸續開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使三種終端的融合變得更為緊密。

    《杭州日報》的“三合一”融媒體建設還體現在各終端內容方麵的融合。自杭報在線開通後,該報就在報紙上開設“融媒體”專版,刊登杭報在線上的有關內容;“城市通”上線後,該專版也時常登載“城市通”上的有關新聞和資訊。《杭州日報》的常設版麵“滾動新聞”、“實時新聞”也與杭報在線的“滾動新聞”和“實時新聞”頻道的內容相對應。

    為了深入推進“三合一”融媒體建設,《杭州日報》在部門組織架構上也進行了整合。2013年7月,《杭州日報》的城市新聞中心和網絡中心兩個部門合並,成立杭州日報全媒體中心,共計有40多人組成。其主要職能是,同時運營《杭州日報》紙媒(部分版麵)、杭報在線、手機等信息傳播終端,最大程度地實現紙媒和新媒體之間的對接與融合。該中心現已被列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未來重點推進建設的“四大中心”之一。

    二、以融媒體建設為契機,推進新聞信息的“滾動”和“實時”傳播

    在新媒體時代,報紙的明顯弱勢之一就是新聞傳播時效相對滯後,傳播介質單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早在2008年4月,《杭州日報》就與同屬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的杭州網進行合作,在報紙、網站同時推出“滾動新聞”欄目。杭報在線開通後,該欄目遂轉移至該網並成為其固定欄目,也是《杭州日報》的固定專版。“滾動新聞”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報道新聞為理念,通過“文+攝+視頻”的全媒體形式采集新聞素材[3]。在該欄目運行三年多時間,累計在網上發布了杭州本地突發新聞6300條,所有滾動報道達87500小時[4]。2011年該欄目被評為浙江省名專欄。《杭州日報》“滾動新聞”模式的探索不僅使該報的新聞信息實現快速傳播、全媒體傳播,也為采編人員提供了轉型契機:樹立了積極學習新技能的觀念,改變了傳統的寫作思維方式,成為培養一支全媒體采編隊伍的實踐訓練平台。

    2012年3月,《杭州日報》決定對杭報在線的“滾動新聞”欄目進行改版,改為“實時新聞”頻道,同時推出新的發布係統“新聞地圖”。從“滾動新聞”到“實時新聞”,表明采編人員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觀念變得更強,但同時對於本地新聞發布的頻度與數量都相應增加。為此,《杭州日報》城市新聞中心專門成立了實時新聞部。其主要職能是統一協調,集中全報社的采編力量,強化實時滾動多媒體報道[5]。該部門由《杭州日報》的熱線記者、攝影記者和各部門值班編輯記者組成。“實時新聞”所依賴的發布係統“新聞地圖”,是編輯按照時空關係編排新聞,把新聞按照時間、地點和類別的不同在timeline-map上標注出來。此種呈現方式將文字、圖片、視頻等新聞傳播手段按時空順序編排,打破了杭報在線網絡新聞平麵化呈現的格局,網友隻要在“新聞地圖”上輕輕一點,就能快速瀏覽所需要的或正在發生的新聞,為網友提供了更強的互動瀏覽體驗。

    與杭報在線的“滾動新聞”改為“實時新聞”相呼應,從2013年4月1日起,《杭州日報》的“滾動新聞”版也正式改為“實時新聞”版。該報在改版詞中稱,改版的目的是“讓讀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感受‘第一現場’”,所秉持的傳播理念是“快一些,再快一些;離現場近一些,再近一些”[6]。力圖將“實時”傳播的價值在紙媒上貫徹。“城市通”上線後,在新聞傳播上與報紙、網站相互配合,保持同步,杭州發生的要事大事,幾分鍾之後就能通過“城市通”獲取[2]。

    三、培訓與實戰相結合,促使采編隊伍的全媒體轉型

    《杭州日報》“三合一”融媒體建設,以及對新聞快速傳播的追求,向該報采編人員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記者應該是全媒體記者,除了具備傳統的文字和攝影能力,還要會拍攝並製作視頻,掌握多媒體新聞發布技能,懂網絡直播等;編輯要成為全媒體編輯,具備報紙、網絡、手機等各種終端的編輯技能。然而,要讓傳統的報紙記者編輯很快轉型為全媒體記者編輯,是不現實的,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和實踐訓練。

    從2009年起,《杭州日報》開始分批次對采編人員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培訓內容涉及新媒體技術、攝影、視頻采製、網絡營銷等各種課程,既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剖析記者編輯的學習作品,也進行拍攝與製作訓練。培訓師資既有來自美國的專家,也有互聯網、電視、高校等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和學者。為了提高參與培訓采編人員的學習效率,增強培訓效果,《杭州日報》還曾專門建立一個QQ群,24小時在線,采編人員可以隨時提問,由該報網絡中心負責及時解答。該報培訓部門設置了一個內部網絡共享平台,把每次培訓內容的視頻放上去,以供各部門采編人員反複學習。

    除了開展培訓以外,如前所述,《杭州日報》和杭報在線所開辟的“滾動新聞”、“實時新聞”專欄、專版(頻道),通過“文+攝+視頻”的全媒體形式采集新聞素材,也是推動采編人員全媒體轉型的重要實踐平台。采編人員在長期實踐訓練中會不自覺地完成全媒體轉型。經過數年多輪培訓和實踐訓練,到2011年10月,《杭州日報》全部采編隊伍233人中約70%邁出了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的重要一步[4],至2013年6月,已幾乎全部實現了全媒體轉型[7]。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展路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地方黨報新媒體的發展路徑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