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的路徑探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的路徑探索

    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的路徑探索

    傳媒實務

    作者:初惠賢

    作者簡介:初惠賢,女,西安日報記者,主要從事新聞采編工作。

    摘 要:全黨辦報、開門辦報。這是我們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是辦好報紙的重要法寶。過去相當長一個時期,通訊員是黨報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為黨報采寫了很多“接地氣”的新聞作品,提供了不少帶有傾向性的社會問題和許多建設性意見建議。近年來,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使傳統媒體受到巨大衝擊,一些黨報在通訊員紛紛流失的情況下,不是采取積極措施有效作為,而是聽之任之,致使原本生動活潑的通聯工作日漸鬆散,幾十年辛苦發展起來的通訊員隊伍幾乎丟棄殆盡。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既是黨報參與媒體市場競爭的一個有力手段,更是實行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黨報;通訊員;群眾路線

    一個時期以來,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給以黨報為龍頭的傳統媒體帶來巨大衝擊。伴隨著讀者人數的不斷流失,黨報通聯隊伍也日漸鬆散萎縮;而媒體自身采編力量的擴充、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出現,以及新聞報道模式的改變等,也進一步削弱了黨報對通訊員的組織培訓及其作用的發揮。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今天,這種現象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不管信息技術如何發達,也不論媒體格局如何變革,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黨報必須及時地、客觀地、全麵地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願望和呼聲。黨報依靠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這一性質決定了它必須走群眾路線,而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正是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實行“開門辦報”的有效途徑和最好體現。

    一、通訊員是辦好黨報的重要力量

    全黨辦報、開門辦報,這是我們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是辦好報紙的重要法寶。1948年4月2日,毛澤東同誌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指出:“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隻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1]”這一論述,充分闡明了黨報的群眾路線原則,為辦好黨報指明了正確方向。

    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各級黨報十分重視通聯工作,通訊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黨報開門辦報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為黨報提供了很多優質稿件,成為黨報廣泛聯係群眾的重要橋梁。那個時候,各報社有專門機構負責對通訊員的管理、培訓和聯絡。以西安日報社為例,每年都以定期舉辦通訊員新聞培訓班、召開通聯工作表彰會、座談會和組織通訊員外出采風等形式,培養和擴大通訊員隊伍,提高其政治水平和業務素質。那時,通訊員經常往報社跑,送稿子、報線索、反映情況、參加培訓等,許多通訊員的作品榮獲省市乃至全國大獎,如張寶貴采寫的通訊《女麥客王建起跨省機收集團》曾獲全國晚報現場新聞大賽特等獎,藍田縣已故通訊員賈清民是個農民,他37年間發表作品1200餘篇,先後30多次被省市新聞媒體評為優秀通訊員。在長期的新聞工作中,在交通、通訊、生活等條件極為不便的年代,廣大通訊員不僅采寫出許多鮮活生動、深受讀者喜愛的新聞稿件,還把自己在基層中了解到的情況以及群眾的呼聲和要求、新聞報道發表後的反響等及時反饋到報社,提高了黨報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和公信度。

    二、近年來通聯隊伍萎縮現象及根源

    如今,無論是黨政宣傳部門工作人員,還是新聞媒體從業者,隻要提到通聯工作便直搖頭。因為他們都知曉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就是在許多地方,黨報通聯工作紅紅火火的喜人景象已成過去,朝氣蓬勃的通聯隊伍日漸鬆散萎縮。其主要表現是,通訊員大量流失,有的黨報原來數以千計的通訊員隊伍現在常寫新聞稿的不足數十人;通訊員見報稿件明顯減少,姑且不說在黨報頭版頭條蹤影難覓,就連報道基層生活、反映群眾呼聲的版麵和欄目也很少刊用。

    黨報通聯工作昔日的紅火局麵何以變成如此萎縮現狀?原因很多,據調查剖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媒體競爭促使新聞運作方式發生改變。眾所周知,報業競爭中,新聞策劃工作日漸重要,而新聞采寫前的策劃部署等工作,往往要依靠報社總編、主任編輯等來完成。記者拿到策劃方案後,對怎樣完成采寫任務很快就能心領神會,而基層通訊員受各種客觀條件限製,與編輯部們缺乏溝通,寫出的稿件很難體現策劃意圖,因而采用率不高,更為關鍵的是,紙媒發展到今天,報道內容也有了重大變化,為吸引讀者,黨報更加重視文章的可讀性和服務性,以前通訊員提供的那種“一廠一村”、“一因一果”式的工作報道、成果報道越來越不受媒體歡迎,此外,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和媒體傳播技術條件的巨大變化,使跨區采集新聞越來越方便。媒體在新聞采集、傳播方麵對通訊員的依賴性大大降低,無形之中影響了通聯工作的開展。

    二是通聯工作缺乏創新,通訊員隊伍青黃不接。應當承認,激烈的媒體競爭,客觀上提升了新聞工作專業化、智能化進程。老一代通訊員麵對媒體現代科技設備難以適應,而新一代的通訊員隊伍沒有及時地培養建立起來,年輕人熱衷於上網、開微博,遇到突發新聞有時也會通過手機拍照或錄像,並發送到微博或論壇,但他們缺乏新聞專業培訓,對新聞價值鑒別力不高。

    三是通訊員寫稿動力減弱。首先,通訊員可供選擇的機會增多,以前,對基層通訊員來說,能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們成名、實現自我價值的一條重要途徑,而目前,由於社會進步與發展,評判標準也日益多元化,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方式也越來越多,通過其他方式、方法同樣可以獲得社會認可,其次,媒體實行稿分製考核。記者有考核任務,稿件刊發就出現了偏重記者,輕視通訊員現象,就記者而言,過去無償為通訊員改稿的熱情在競爭中逐漸消亡,記者與通訊員之間是競爭+合作,競爭>合作的關係。第三,“報料人”的興起也影響了通訊員寫稿的積極性,他們不用實地采訪,更不用構思寫作,隻需將“報料”向媒體提供便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而同樣的新聞線索通訊員采寫的稿件未必能采用。

    此外,還有不少有形無形的障礙幹擾通聯工作,導致通聯隊伍與黨報的聯係不如從前,這種情況必須引起重視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予以改變。

    三、加強和改進通聯工作,是新時期對黨報的新要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的路徑探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加強和改進黨報通聯工作的路徑探索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