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政府網站建設看傳媒理念的發展路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從政府網站建設看傳媒理念的發展路徑

    從政府網站建設看傳媒理念的發展路徑

    傳媒實務

    作者:周楊 謝茜

    作者簡介:周楊,男,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研究;謝茜,女,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研究。

    摘 要:我國開展“政府上網”工程以來,政府網站在報道政務信息、展示政府形象等方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可利用率、更新率、服務率低的問題隨之日益凸顯,這個問題導致網絡媒體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的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本文以我國政府從管製型向服務型轉變的特殊階段為背景,針對政府網站建設中的一係列問題,指出政府網站的建設必須扭轉“官本位”的理念,發展“民本位”的路徑,進而明確中國媒體需承擔的主要任務,即將政府與民眾之間已打了很多結的紐帶重新理順,促使二者溝通變得暢達。

    關鍵詞:政府網站;服務型政府;傳媒理念;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133-02

    近年來,“政府上網”已成為多國政府轉變職能和改革機構的重要途徑。然而,其信息更新不及時、可利用率低,民眾個性化需求的內容所占比重較小等因素造成的弊端日益顯現。所以,必須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中強化傳媒理念發展的路徑,轉型期下浮躁的政府、媒體、公民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群體利益切入點。

    一、政府網站建設的背景

    (一)經濟發展導致社會矛盾凸顯

    服務型政府理念源於西方國家在政府再造中的觀點,是指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務”的官僚機構,而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組織[1]。2004年,溫家寶發表了《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講話,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命題。在全國人大十屆三次會議上,“建設服務型政府”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變為了國家意誌。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從而把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提高到體製改革目標的價值層麵。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將政府網站的建設與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結合起來,使政府網站的建設成為衡量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尺度。

    (二)新媒體提供信息傳播新渠道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格局由“一對多”的單向傳播變為“多對多”的互動傳播。人們接收信息的載體由報紙、電視、廣播逐漸向電腦、手機等新媒介轉移。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與公民參政議政意識增強,政府網站發展成為政府公開信息的主要形式。政府網站彰顯出了超越時間、空間的優勢,在實現政務電子化的同時,簡化了工作程序,提高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方便公眾行使民主監督權。政府網站已逐步代替傳統渠道,成為公眾了解政府信息的“電子通路(e-way)”。

    (三)民主訴求加速“電子政府”建設潮流

    信息大爆炸的後工業時代下,大眾傳媒的個性化、細眾化、碎片化、微內容化,促進了公民輿論的多元化。為此西方各國普遍重視以信息網絡為支撐的“電子政府”的建設,相繼製定了本國“電子政府”的發展規劃,確定了國家“電子政府”發展的方向。如英國政府製定了《信息時代公共服務戰略框架》《21世紀政府電子服務》;日本政府在其“新紀元工程”中明確提出,要在2003年實現“電子政府”,即百分之百用計算機係統處理各種行政事務;2000年,新加坡發布消息,在未來3年內,新加坡政府將撥15億新元巨款,落實“電子政府行動計劃”[2]。而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簽署的《電子政府法》,以聯邦法律的形式確立了電子政務管理實施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職能[3]。世界範圍內的“電子政府”潮流促使中國政府加快政府網站的建設。

    二、政府網站的發展及問題

    (一)政府網站建設初見成效

    在政府職能由管製型向服務型轉變、公眾要求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背景下,建設全麵、係統的政府網站逐漸成為我國政府的重要議題,政府網站建設初見成效。截止2011年底,中國各級政府及組織機構網站數量已近八萬個。其中,中央級網站122個,省級網站2241個,地市級網站17948個,縣區級以下網站48466個,一個電子化政府的體係日趨形成[4]。同時,政務網站的內容從最開始隻簡單介紹省市、縣的名稱、機構、職能等基本內容,逐步發展成政務信息公開的內容,增加了政府采購、調查問卷、服務鏈接、在線訪問等多種形式,促使政府網站走向電子政務公開、引導輿論導向、滿足民眾利益的實用性道路。

    (二)政府網站建設仍存問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網站正沿著服務民眾的路徑發展,但受“官本位”傳統媒體理念影響,政府網站建設中仍有很多問題。

    1.受傳統“官本位”傳媒理念的禁錮。長期以來,我國傳統媒體被定位為“黨和政府的喉舌”[5],麵對公共危機事件時,政府網站作為一種電子政務新渠道,沒能及時擺脫官方對傳統媒體束縛所帶來的影響,體現著濃厚的政府管理意誌。政府網站信息更新不及時、可利用率低,民眾個性化需求的內容所占比重較小等問題,都體現出政府網站建設缺乏互動、民主、高效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2.政府網站製度和法規建設滯後,缺乏技術支撐。中央和地方政府未設立專門的政府網站機構,政府機關縱橫向未能互聯,很容易造成不聯不通或聯而不通的情況,最終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6]。同時政府網站的建設未形成製度化、法律化,致使政府網站建設缺乏係統性、規範性。此外,政府網站對網絡技術的利用率很低,政府網站始終處於平麵、流動的宣傳畫或公示欄。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對信息的收集、處理、網站的維護亟待提高,損壞了政府作為社會服務提供者、管理者的公眾形象。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從政府網站建設看傳媒理念的發展路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從政府網站建設看傳媒理念的發展路徑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