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朝佛教石造像藝術與收藏市場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銷售與市場amp;#183;商學院(2013年11期) 本章:正文 北朝佛教石造像藝術與收藏市場

    北朝佛教石造像藝術與收藏市場

    商學院

    作者:梁曉新

    在中華民族延綿數千年浩瀚的文化長河中,佛教文化藝術是繼輝煌壯麗的青銅文明之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佛教藝術的代表性作品,石造像在南北朝時期,尤其是北朝,達到了藝術成就的第一個高峰。在今天國內方興未艾的投資收藏風尚和熱潮洶湧的藝術品市場中,佛教石造像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認識和重視,本文試從其發源和發展的曆史背景中探討一下北朝佛教石造像深厚的藝術內涵與珍貴的藝術價值。

    佛教的傳播與造像藝術的興起

    東漢末年至隋的統一,曆經了長達400餘年的魏晉南北朝(約200600年)封建割據戰爭,慘烈的殺戮和社稷的崩壞,使百姓在飽受戰亂流離和貧困痛苦蹂躪的現實生活中,突然找到了宣揚來世因果和天國極樂的佛教,符合了對美好理想生活的寄托和向往;而逃離亂世遁入清玄的文人士大夫們也在浩瀚深邃的佛教義理中尋求新的思想方向。至於來自荒寒北方的的胡人統治者,在入主中原後,也正好利用佛教作為其統治手段,積極推動,形成朝野貴賤皆崇佛,故佛教能在南北朝期間迅速傳播。

    佛教傳播的主要手段,除了文字經典外,就是依靠和利用人人都可以理解的雕塑形象。所謂“象教”,就是說明了雕塑造像於佛教的重要性和普及性。在傳達說明佛教義理的同時,因為要麵對普羅大眾,迎合中國傳統文化習俗,故雕塑造像的形式和內容也必然涉及和反映世俗的現實生活。中國古代的雕塑師們充分運用和發揮了卓越的藝術才能,使這一西來的異教,融合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演變和創造出無數嶄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使中國古代造像雕塑於此時達到了曆史性的藝術成就高度,給後世留下了無數傑出的藝術作品。

    南朝與北朝的造像藝術

    江南南朝諸國是漢人統治政權,均都於建康。麵對當時已流於僵滯的儒學傳統和魏晉政權的黑暗腐化,南方士大夫階層頓感無望,逐漸開始推崇玄學和清談,而來自異國的佛教深邃的義理頗能引發出新的談資和概念,特別是天才般的鳩摩羅什翻譯出一批又一批的梵文佛典後,佛學大盛,致使推衍佛法、抄錄經典、注疏翻譯成為南朝風尚。

    在被胡人統治下的北方,崇佛之風更熾。相對於南朝信眾對於佛教義理的探究和辯論,北朝信眾顯得更務實,他們以造像能修功德、祈福報為目標,競相塑造,一時上至帝相權貴,下至百姓,莫不舍宅為寺,開山立窟,窮資雕鑿。中國佛造像藝術在北朝波瀾壯闊的崇佛運動中迎來了黃金時代。

    北朝佛造像藝術風格的演變

    北魏是來自今東北嫩江流域及興安嶺附近的鮮卑拓跋氏所建。入主中原後積極漢化並推崇佛教,重要標誌之一就是規模巨大的佛教石窟的鑿造,並由此帶動和影響了民間造像的熱潮和藝術形式的演變與發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銷售與市場amp;#183;商學院(2013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銷售與市場amp;#183;商學院(2013年11期)正文 北朝佛教石造像藝術與收藏市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銷售與市場amp;#183;商學院(2013年11期)正文 北朝佛教石造像藝術與收藏市場並對銷售與市場amp;#183;商學院(2013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