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夢怡:因親情麵追夢的天使女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中華家教(2011年2期) 本章:正文 劉夢怡:因親情麵追夢的天使女孩

    故事

    作者:張山

    2009年的“國際兒童日”當天,9歲的青島女孩劉夢怡入選“國際兒童牆”,成為全國2億兒童的20名代表之一,與世界百名優秀兒童一起展示風采。劉夢怡從兩歲起擔任患腦癱哥哥的“小護士”和“執行官”,參與十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不怕苦不怕累拍戲掙錢給哥哥治病,而學習卻始終名列班級前茅。小姑娘自立自強的成長經曆為全國1億多名期待實現夢想的女孩樹立了榜樣。

    為了哥哥來到這個世界

    “我的責任可不一般,全家的希望,全部的重擔,都由我一人承擔。我會撐起一把大大的傘,為爸爸擋風,為媽媽遮雨,照顧哥哥到永遠永遠……”

    讀著劉夢怡寫的歌詞,人們很難把這些內容跟一個小學生聯係在一起,不管是用詞的精煉,還是文中透露出的責任感。

    小夢怡出生於青島市一個下崗工人家庭。她的哥哥東東出生第4天忽然高燒不退並引發抽風,經輾轉多家醫院檢查確診患上了腦癱。盡管醫生說腦癱無法根治,劉亞夫和妻子吳鳳蘭依然抱著一線希望,幾年間先後帶兒子跑遍了全國各大城市,也花光了家所有的積蓄。為更好地照顧兒子,吳鳳蘭辭去紡織廠工作,全天守護在兒子身邊;劉亞夫則因身體原因和工廠效益不好辦理了內退,靠開貨車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按照國家有關政策,也為了能在年邁後有人照顧兒子,吳鳳蘭冒著危險高齡生育,在兒子12歲那年女兒小夢怡來到了人世。

    東東一日三餐和飲水解手都得別人照顧。小夢怡剛剛會走路,便開始學著從飲水機上給哥哥接水喝。因為東東喝水的時候水會從嘴溢出,小夢怡便用小手絹接在東東的下巴下,使得東東的衣服不致被弄濕。後來,小夢怡又開始教東東識字,雖然她識字也不多,卻讓東東學會了一百多個字。

    小夢怡的媽媽有時候忙了,就把菜炒出來放桌子上。有時候夢怡的爸爸幹了一天活沒吃飯,晚上急著回家吃飯,媽媽又得忙著做晚飯。小夢怡看到這些就想替媽媽照顧哥哥,她平時看著媽媽天天幹這些活,所以就學著媽媽拿個小碗,一勺一勺給哥哥喂飯。開始是生疏,經常被哥哥咬到手,漸漸地,小夢怡也學到了一些規律,現在已經能應付哥哥出現的各種狀況了。

    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劉夢怡身上少了一分同齡孩子的嬌氣,多了同齡孩子沒有的懂事。對癱瘓在床,不會說話的哥哥,劉夢怡從來沒有嫌棄過,擦口水、倒尿盆,這些連大人都會嫌棄的事,她卻每天都在做。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夢怡還隻是個孩子。堅持照顧哥哥這多年,這種行為已經從兄妹之間的親情升華為一種責任和美德。學校小夥伴都知道劉夢怡有個腦癱的哥哥,因為怕哥哥整天在家寂寞,有小夥伴來家玩,她都會介紹哥哥和同學們認識。

    隨著年齡一天天長大,小夢怡越來越覺得,長期呆在家見不到外麵世界的哥哥太孤獨,她很願意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哥哥的疼愛。一次在北京拍戲後,母女倆來到科技館,小夢怡左看看右瞧瞧選了一件售價120元的吸鐵石組合玩具,說是要送給哥哥。回到家,東東對這件禮物喜愛異常,他根據說明書上的圖案擺弄出小鳥、茶壺等多種造型。東東手活動不利索,其他玩具到他手動不動就掉在地上,他腿腳沒法活動自己撿不了,總會急得嗷嗷叫,可這件玩具零件掉了後他不用下床,拿吸鐵石一晃就能把零件吸上來……吳鳳蘭明白女兒的良苦用心——這件玩具既開發智力,又適合行動不便的哥哥一個人擺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華家教(2011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中華家教(2011年2期)正文 劉夢怡:因親情麵追夢的天使女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華家教(2011年2期)正文 劉夢怡:因親情麵追夢的天使女孩並對中華家教(2011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