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領導之友(2015年11期) 本章:正文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環球視線

    作者:李家成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參加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和聯合國維和峰會時表示,為支持改進和加強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製,決定為此率先組建常備成建製維和警隊,並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將積極考慮應聯合國要求,派更多工程、運輸、醫療人員參與維和行動。今後5年,中國將為各國培訓2000名維和人員,開展10個掃雷援助項目,包括提供培訓和器材。今後5年,中國將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中國將向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部署首支直升機分隊。中國決定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支持聯合國工作,促進多邊合作事業,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其中部分資金將用於支持聯合國維和行動。不難看出,在中國對外援助的總體布局中,軍事援助的分量開始加重,這成為新時期中國對外援助的新常態。

    不過,這一新的大規模軍事援助的消息發布後,卻在國內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國人表示不理解。每當中國政府宣布對外援助時,都會在民間激起質疑聲音,認為中國是在“窮大方”“打腫臉充胖子”“不該以德報怨”“自顧尚且不暇”。這是由於他們對國際援助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對此,我們應當擺事實、講道理,爭取國內公眾對中國對外援助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理解與支持,化解援外的阻力,做好援外工作。

    對外援助的意義何在

    針對中國對外援助不被理解的現象,我們應當明確宣示對外援助與改善民生、解決國內問題並不矛盾。國際援助並非受援國單方獲益。中國也能借助對外援助,更好地實現本國國家利益、長遠戰略利益以及外交政策目標。

    首先,中國應當繼續發揚中華民族悲天憫人、助人為樂、慷慨解囊的優良傳統與博大胸懷,彰顯人類共同發展的國際倫理和國際主義精神,樹立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在65年的援外過程中,援建項目的巨大成功和援外人員的優良作風,為中國贏得了崇高的國際聲譽與口碑,並且,中國一直受惠於外部援助,也是最大的受援國之一,深知其對中國的飛躍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即便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當中國發生汶川地震時,柬埔寨、巴基斯坦等低收入國家也在向中國提供援助。飲水思源,不能“光取不予”,中國騰達則應兼濟天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渴求能夠感同身受,應當將國際援助薪火相傳。

    其次,中國應當廣交朋友,傳播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與廣大受援國同是發展中國家,擁有相似的曆史命運,都曾飽受帝國主義的欺淩,共同進行反帝反殖民鬥爭,都麵臨發展經濟、減少貧困與改善民生的曆史任務,尤其是中國被第三世界的窮朋友們“抬進了”聯合國。這些相互支持的共同經曆,使中國與這些窮朋友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休戚與共的共同體意識。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沒有這些窮朋友,我們在很多國際問題上都會孤立無援。而有了這些窮朋友,我們就會贏得巨大的外交空間。現在我們相對富裕了,不能忘記窮朋友,要先富帶動後富,以達共同富裕。因此,中國的對外援助是“一筆不可缺少的戰略支出”(**語)。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領導之友(2015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領導之友(2015年11期)正文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領導之友(2015年11期)正文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對外援助政策並對領導之友(2015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