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有效教學探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商業會計(2014年20期) 本章:正文 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有效教學探討

    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有效教學探討

    財會教育

    作者:聶穎 瞿立新

    摘要:有效教學是當前高職教育中的熱點話題。本文以如何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核心專業課程《中級財務會計》的有效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麵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個人見解。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 高職教育 有效教學

    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在國家宏觀教學方針指導下,學生所在學校、專業以及授課教師通過確定一種有益社會、麵向學生就業定位又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教學理念,並根據其製定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相關的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學手段和方式進行實施,使學生主動和被動地在較短時間取得一定程度的進步和發展,即在符合國家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教學活動有效果、有效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幾個方麵談談實施有效教學的體會。

    一、整合教學內容,促進有效教學

    (一)對教材內容做適當的取舍和調整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我們選取的教材是由趙潤華主編、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級財務會計》一書。該書以2006年財政部頒布的會計準則體係為依據,以會計六要素為主線,以財務會計報告為總結,中間穿插了一些特殊業務,如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借款費用、或有事項、會計調整等。整本教材內容翔實,講解透徹。然而,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做了較大改動。首先,我們把所有的特殊業務都做了刪減,將其單獨作為一門課程並安排在第四學期講授;其次,由於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因而我們將投資章節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及長期股權投資中的部分內容按照小企業準則的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再次,由於小企業的資產按照成本計量,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因而我們將資產減值一章做了刪減。

    (二)通過各種形式,將枯燥的教材內容變得生動形象

    目前,市麵上各種版本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琳琅滿目,然而,無論哪種教材大多都是抽象的文字解釋,比如說,關於資產的概念,大多數教材是這樣描述的: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這是《中級財務會計》第一章的內容,可以說是對《基礎會計》知識的總結和回顧。雖然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之前,學生已經修完《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然而學生對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還是有些似是而非。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借助多媒體選取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原材料、商品等的圖片進行展示,使枯燥的文字描述變得直觀易理解。在學生對資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回到概念中來,並對概念加以解析。這樣以圖片、照片、實物或多媒體等手段來擴展、補充教材的不足,均不失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根據變化及時補充更新教材內容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隨著會計準則的不斷變化和稅收政策的日新月異,教材理應反映新會計準則、新公司法和稅法等相關法規的最新內容。由於教材具有滯後性的特點,因而,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如活頁紙、任務單或PPT等)作為補充,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構建與時俱進的教材體係。比如,2014年會計準則進行了大規模修改,其中,修訂後的職工薪酬會計準則引入了離職後福利和其他長期辭退福利,充實和明確了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的有關規定,修訂後的準則涵蓋了除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以外的各類職工薪酬。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這些知識點的變化通過各種形式及時傳遞給學生。

    二、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有效教學

    在高職院校的會計課堂教學中,大都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當然采用這種方法有時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中級財務會計》課時量總共140學時,分成兩個學期來完成。課時量跟同類院校相比還是偏少,如果大量采用案例教學法或情景教學法的話,有可能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再有,在學生多教師少的情況下,會計課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課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一來授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且也很難靈活采用其他教學方式。從2014年開始,我校進行了兩校整合,教師數量大大增加,會計課全部實行小班化教學,這就為采取多種活潑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法、自助式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大力加強真實的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將會計理論和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並具有較大的啟發性和引導性,對課堂教學與知識傳授具有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真正走出“滿堂灌”、“填鴨式”的舊模式,更加重視師生的雙向交流以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拓展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技能提供了最大保障。

    本文以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為例來說明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例:2009年11月8日,丙公司向甲公司訂購計算機200台,雙方約定於2010年1月10日按每台5 000元交貨。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型號計算機的庫存量300台,每台成本為4 800元。2009年12月,該計算機平均市場售價4 600元,銷售環節的費用及稅金每台為50元。求期末甲公司該批計算機的可變現淨值。

    首先,按座位將學生分成若幹小組進行討論,每個人先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後思考其他同學的觀點,兩者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問題可能就會迎刃而解。各個小組的同學經過激烈的討論,認為上例中甲公司的計算機總共300台,應分成簽訂合同的部分和未簽訂合同的部分分別進行核算。簽訂合同的部分為200台,根據可變現淨值的公式,其可變現淨值=200台×每台的合同價格5 000元-200台×每台計算機銷售環節的費用及稅金50元=990 000(元);未簽訂合同的部分為100台,因為沒有簽訂合同,因而其可變現淨值=100台×每台市場銷售價格4 600元-100台×每台計算機銷售環節的費用及稅金50元=455 000(元)。最後,甲公司該批計算機的可變現淨值為兩者之和,即990 000+455 000=1 445 000(元)。

    其次,進行集中討論。集中討論是班級同學分享經驗和知識的過程,由每個小組派出代表來陳述小組的共同觀點,其他成員也可以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同時不同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質疑、補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在適當的時候提供背景資料等,有效引導課堂討論的方向,並在討論出現偏差的時候予以糾正。

    在上述案例中,各個小組共同分享他們的討論結果後,大家將結果匯總,得出的結論是:對於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貨,其可變現淨值等於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其中,簽訂了銷售合同的商品存貨,估計售價按合同價格來確定;而沒有簽訂銷售合同的商品存貨,估計售價按市場銷售價格來確定。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評價。這個環節通常由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進行歸納,對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進行評價。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采用這種方法。授課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授課方法,不同教學方法交互使用,揚長避短,靈活應用,切忌生搬硬套。

    (二)廣泛采用對比教學法

    對比教學法即在課堂教學中,對於一筆交易業務,同時作交易雙方會計主體的賬務處理。通過對比做賬的方式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此方法在財務會計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幾乎每個知識點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比如說,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應付債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等知識點都可以用對比法來學習和理解。

    例:甲公司賒銷給乙公司商品一批,售價300 000元,增值稅51 000元,並附有相應的現金折扣條件:2/10,1/20,0/30。采用對比分析法,同時作銷售方——甲公司和購買方——乙公司的會計分錄,甲公司按“應收票據”入賬,而乙公司按“應付票據”入賬。

    (1)辦妥托收手續時: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收賬款 351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3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 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原材料 3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 000

    貸:應付賬款 351 000

    (2)如果上述款項在10天內收到: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銀行存款(實收款) 343 980

    財務費用(現金折扣,假定計算折扣時考慮增值稅)

    7 020

    貸:應收賬款 351 000

    乙公司的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 351 000

    貸:銀行存款 343 980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商業會計(2014年20期)》,方便以後閱讀商業會計(2014年20期)正文 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有效教學探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商業會計(2014年20期)正文 高職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有效教學探討並對商業會計(2014年2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