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考試周刊(2014年67期) 本章:正文 試論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試論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裴殊偉

    摘 要: 在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背景下,人們對英語的教學研究方法越來越多。近年來,圖式理論被廣泛應用於英語教學中,在英語閱讀教學領域更是如此。本文主要從圖式理論出發,將英語閱讀教學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三個階段,並從這三個階段論述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圖式理論 英語閱讀教學 應用價值

    一、圖式理論的概念與閱讀理解

    圖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認知圖式的概念,認為概念本身沒有意義,隻有在與人們已知的事物發生聯係時才產生意義,即概念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一種聯係的存在。更為直觀的表述可以理解為圖式是儲存於長期記憶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或是構築認知大廈的建築材料。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隨著心理語言學的發展,產生了圖式理論,圖式理論是指人們在理解新事物時,需要動用大腦中已有的背景知識、知識概念等,並把它與新事物聯係起來,用以加深對新事物的理解。根據這個理論不難發現,人們要認識新事物,總是要設法將其與已有知識聯係。運用到英語閱讀理解中,首先是新的閱讀文章的信息輸入,當閱讀者接觸到這些信息後,就開始在記憶中尋找能與之相關聯的信息圖式,如果記憶中有類似的知識結構,則理解起來會相對容易,甚至沒有理解障礙,如果找不到相應的知識結構,則會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產生困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知識的學習不是靜態的,而需要不斷與已有知識結構重新組合,並且經過加工重新納入到自己已有的圖式中。因此,在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應該從閱讀的前、中、後三個時期進行圖式的構架,幫助學生建立聯係的橋梁,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尤其是針對初中生,其英語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加強這方麵的教學設計顯得更為重要。

    二、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圖式在大腦中如何幫助他們理解文章,是有效實施圖式理論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其應用價值充分體現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為此,應將閱讀過程係統地分為三個階段——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以下分別加以闡述。

    (一)閱讀前

    閱讀前的準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被忽略,而根據圖式理論,能否將大腦中已有的圖式與新內容聯係起來,決定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師應該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初中生本身的知識結構就比較缺乏而且淩亂,若不運用一定的方法充分激活他們頭腦中已有的圖式,那就會在無形中加大教學的難度。這個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激活已有圖式或構建新的圖式,具體方法有提問法、集體討論法、溫故知新法等。筆者在實踐教學中最常用背景文化導入法,在英語的閱讀文章的教學中,對英美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是造成學生理解出現困難的重要原因。為此,在課前,充分準備與閱讀文章內容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如地圖、相冊、影像、視頻等,在教學之前以實物或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這樣無疑能有效激活學生記憶中的已有圖式或構築起新的圖式。

    (二)閱讀中

    在閱讀前,學生的圖式已經得到激活或是擴展,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從以下方麵培養學生能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方便以後閱讀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正文 試論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正文 試論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並對考試周刊(2014年6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